小学数学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数学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数学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精品文档】第 12 页小学数学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内容主题结构的对比分析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有关部分相比,两个个版本“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结构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一)数的认识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认识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两个个版本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阶段循环安排在几个学习时段,具体安排如下表: 版别册别人教版苏教版一上l 10以内数的认识
2、l 20以内数的认识同前一下l 100以内数的认识同前二下l 万以内数的认识l 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上l 万以内数的认识显见,两个版本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分段和学习时段的安排完全一样,即继承了传统的做法。另,苏教版教材编者认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比较少,缺乏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较大数时往往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而增加“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认数循环。这样安排虽延长了认数教学的时间,但“缩小认数范围扩展的跨度”和“降低教学的难度”。这是他们“仔细研究了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后作出的科学安排。”2.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两个个版本依据标准的
3、要求,安排在三年级。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苏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下册)。两个版本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安排不仅是学习时段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有较大差异。人教版采用传统的做法,只安排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而苏教版则大胆创新,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循环阶段,即在三年级(下册)安排“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和求整体的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意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对于小学阶段分数的认识,传统的编排方式是分成两段,先初步认识,再系统教学。有人认为“这种编排比较符合数学的逻辑顺序”,“但不足的是由于分段较少,两段内容的差异较大,且相距的时间较
4、长,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苏教版编者亦有同感,因而在第一学段增加分数初步认识的内容,意在缩小两个学段的内容差异。这样编排是否真的合理,有待于教学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研究。3.小数的初步认识,两个版本都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和苏教版是先认识分数,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为教学的起点来认识小数。另外,苏教版只认识一位小数,而人教版认识到两位小数。(二)数的运算1.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基本上都与数的认识一起安排在同一时段,人教版略有不同。如将“20以内数的减法”安排在一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分成两段,第二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2.表内乘、除法是
5、传统的学习内容,具体学习时段的安排和学习内容的划分如下表: 版别册别人教版苏教版二上l2-6的乘法口诀l7-9的乘法口诀l2-6的乘法口诀l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l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二下l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l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关于表内乘、除法,苏教版沿革旧的编排方式,集中安排在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则突破传统的编排方式,将这部分内容分为两段,分别安排在二年级的上、下册,并且先学习乘法,后学习除法。表内乘除法分两段编排,不至于学生在一学期接触大多是类似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版还有一个重大创新,就是都采用了把5的乘法口诀提至2、3、4的乘法口诀的认识以前进行,有
6、人认为,“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5的乘法口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便于记忆,同时与双手的十指有一种对应关系,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另,关于乘法口诀,人教版和苏教版采用的是小九九,而北师大版采用的是大九九。 3.关于“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三项内容,两个版本都安排在三年级(上、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都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人教版和苏教版也都安排在三年级(下册)。4.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加、减法都与相应数的认识同步安排在同一时段。另外,人教版根据标准关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和“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宜逐步
7、深入”的要求,“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独树一帜,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外,还在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上、下册)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三)常见的量 标准规定本学段认识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重量单位这些常见的量。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的比较抽象(如时间单位),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又比较贫乏,是学习的难点。因此,两个版本对这些内容都采取尽量分散的编排方式,但在具体的安排上却不尽相同,详细情况如下表: 版别 册别人教版苏教版一上l 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l 认识
8、钟表上的整时一下l 时、分的认识l 体验时间的长短l 元、角、分的认识l 元、角、分的认识二上l 时、分、秒的认识l 体验时间的长短二下l 千克、克的认识三上l 吨的认识l 秒的认识l 千克、克的认识l 24时记时法的认识三下l 年、月、日与24时记时法的认识l 吨的认识l 年、月、日的认识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用比较形象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且年、月、日与时、分、秒的进率又不相同,所以两个版本都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安排了认识钟表,并且将认识时间单位分成三至四段,贯穿于整个第一学段。 (四)探索规律探索规律是数学新课程增加的一个内容,标准只提出“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9、”的总体要求,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人教版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下册)四个学习时段分别集中安排了相应的内容;苏教版采取“结合教材内容分散安排”的方式,将探索规律渗透到有关内容之中,这样编排完全符合标准的精神,但有人担心这样不易引起教师的注意,编者的意图可能会被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略,达不到相应的目标。二、空间与图形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特别是增加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所以两个版本在这一学习领域的内容结构方面都做了大幅度的变革。(一)图形的认识1.苏教版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括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认
10、识(包括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则将图形的认识和拼组分开编排,即在一年级(上册)集中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一年级(下册)进行图形的拼组。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两个版本都能突破传统的编排方式,把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之前,这样编排比较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2.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苏教版安排在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册)。3.角的认识分为初步认识角和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两部分。苏教版把这两部分内容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使学生形成对角的比较完整的认识。人教版则把这两部分内容分别安排在二年级的两个时段(上册:认识角、直角;下册:认识锐角、
11、钝角)。关于初步认识角,两个版本的编排大同小异,“都遵循学生从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关于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苏教版和人教版把认识直角作为重点内容编排,可使学生对直角形成清晰而明确的概念,以便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水到渠成。4.标准要求辨认从三个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也是数学课程新增加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只在二年级(上册)安排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苏教版则用三个时段安排这一学习内容,即二年级(上册)安排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三年级(上
12、、下册)连续安排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及用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显见苏教版很重视这一学习内容。(二)测量测量部分,两个版本都按标准的要求安排了相应的学习内容,但学习时段却各不相同。1. 认识长度单位,三个版本的安排差异比较大,具体安排如下表: 册别版别 一下二上二下三上三下人教版l认识厘米、米l认识毫米、分米、千米苏教版l认识厘米、米l认识毫米、分米l认识千米2.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两个版本都安排在三年级(上册)。3.认识面积、面积单位,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两个版本都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三)图形与变换标准要求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苏教版将这部分内容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学人 苏教版 教材内容 结构 对比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