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支气管哮喘病例分析.doc
《北京协和支气管哮喘病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协和支气管哮喘病例分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北京协和支气管哮喘病例分析【精品文档】第 23 页 支 气 管 哮 喘哮喘全称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又称气喘,是一种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最。哮喘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减弱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且难以得到根治,易反复发作,轻者伤身,重者致人丧命,因此防治哮喘刻不容缓。哮喘 - 概述 哮喘哮喘的英文名称asthma的词源是古希腊文aazein,意指“急促的呼吸”,这个名词首次出现于木马屠城记。在前450年,希波克拉底是第一个用这个字来描述这种病况。希波克拉
2、底认为,结合哮喘的痉孪大都可能是发生在裁缝、钓鱼者和金属工身上。六个世纪以后,盖伦写了关于哮喘的文章,特别提及它是由部份或完全的支气管阻碍所造成。1190年,一名有影响力的中世纪教士、哲学家与医师摩西迈蒙尼德(MosesMaimonides)写了一篇有关哮喘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论文。在17世纪,伯纳迪诺拉马齐尼(BernardinoRamazzini)注意到了哮喘和有机粉尘之间的关连。1901年开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来治疗哮喘,而直到60年代开始发现到哮喘不只是单纯的支气管收缩,而是一连串的发炎反应,因此才将消炎药加入疗程之中。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199
3、8年12月11日,在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哮喘会的开幕日上,全球哮喘病防治创议委员会与欧洲呼吸学会代表提出了开展世界哮喘日活动,并将当天作为第一个世界哮喘日。从2000年起,每年都有相关的活动举行,但此后的世界哮喘日定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而不是12月11日。 据调查,在中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患者,但只有不足5%的哮喘患者接受过规范化的治疗,结合中国哮喘防治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在“世界哮喘日”前夕指出:哮喘虽然不能根治,但实施以控制为目的的疾病评估、治疗和疾病监测的“三步骤”,特别是使用经全球循证医学证实的联合治疗方案,哮喘是能够控制的。在中国,控制
4、哮喘的关键是积极鼓励患者寻求正规的治疗方案。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6亿哮喘患者。在我国哮喘的患病率为1%4%,儿童和老年人是高发人群,无显着的性别差异,大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哮喘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认为与多基因遗传及吸入物、感染、食物、药物及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有关。哮喘 - 流行病学 哮喘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估计有3亿人受本病困扰。由于标准的不统一,不同的流行病学资料难以比较。哮喘 - 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这提示本病与城市化有一定关系。在其它类型的过敏性疾病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这提示伴随城市化而来的致病因素,其影响是遍及全身的。 时间分布
5、在过去30年间,发达国家的患病率一直在增高,目前似乎已趋于稳定;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提示人群的哮喘患病率可能存在上限,这个上限或许反映的是哮喘易感基因的携带率。 人群分布哮喘在各年龄组均有分布。儿童高于青壮年,3岁左右出现一个发病高峰;老年人群再次出现增高趋势。14岁以前,男女患病比例大概是2:1,成年期之后女性患病率反而高于男性。 在一个家族中,后出生者的患病率较先出生者的低。约4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亲缘关系越近,患病风险越高;先证者病情越重,亲属患病率越高,病情也越重。 黑人和波多黎各人似乎更易得病。在中国哮喘患病率的地区差异性较大,各地患病率约1%13%不等,近年、等地抽
6、样调查结果,哮喘的患病率约1%5%。全国五大城市的资料显示1314岁学生的哮喘发病率为35%,而成年人患病率约1%。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 哮喘 - 病因与诱因 概要而论,哮喘是在易感性的基础上经由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疾病。遗传易感性涉及多个基因及其相互作用;致病的环境因素也是多种多样。就病因学而论,哮喘是一种异质性明显的疾病。再加上研究标准不同,研究结论迥异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导致哮喘这种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称为“病因”;导致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称为“诱因”。有些危险因素既是病因,又是诱因,再加上哮喘的发病很复杂,将具体某个危险因素界定为病因或者诱因有困难,因此,将各种危险
7、因素合并介绍。 目前,大部分研究资料来自于儿童;成人起病的哮喘,其危险因素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宿主因素遗传这是最主要的宿主因素。未有一个已知基因存在于两个或以上的研究人群,这说明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更为重要,也再次印证了哮喘的多基因遗传特性。 目前已知的可能有关的基因可分为四大类: 1、TH 应答与TH2应答。 2、IgE抗体生成及其调节。 3、炎症介质的生成(如、等)。 4、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 此外,药物作用的靶点,比如2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等相关基因也是研究热点,这些基因的异常不仅可能与发病有关,也与治疗效果有关。 肥胖肥胖是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对女性。肥胖的哮喘患者,治疗起来更困
8、难。可能的机制: 1、改变呼吸系统的机械特性。 2、脂肪组织释放IL-6、TNF-、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瘦素等炎症因子,使免疫功能整体呈现促炎倾向。 3、肥胖的发生也是机体在遗传上、发育上、上、神经调节上存在某些缺陷的集中反映,这些缺陷可能也是哮喘的病因。 环境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有些环境因素起了病因的作用,有些则是诱因,还有些既是病因,又是诱因。 过敏原1、吸入过敏原是哮喘的诱因,这一观点已广为接受。(Dermatophagoidessp.)是诱发哮喘发作的最为常见的吸入过敏原。、诱发的哮喘常常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起风暴的时候,常常扬起大量花粉,有可能引起众多哮喘患者同
9、时发作,称为“风暴性哮喘”(thunderstormasthma)。常年存在于环境中的过敏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慢性持续症状,这类过敏原多半来源于家庭宠物毛屑、粉尘等。 2、过敏原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就比较复杂,可能受到过敏原的种类、暴露的剂量、暴露的时间、暴露时宿主的年龄以及宿主的遗传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有时候,早期接触过敏原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反而具有保护作用。另外,严格地避免接触过敏原未能降低罹患哮喘的风险。 吸烟1、宫内以及出生后接触吸烟烟雾,可增加患儿出现哮喘样症状的风险。研究资料已确认的机制是吸烟影响了肺的发育,但是否增加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尚无定论。 2、吸烟对哮喘患者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可导
10、致哮喘频繁发作,肺功能衰退速度加快,病情更严重,住院率增加,削弱皮质激素的作用,死亡率更高。吸烟的哮喘患者气道中存在占优势的炎症反应,与一般的哮喘有所不同。 3、哮喘患者接受戒烟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减少皮质激素抵抗,改善肺功能。刚开始戒烟时,哮喘可有一过性恶化,这可能是因为烟雾中的氮氧化物具有气管舒张作用。 空气污染1、空气污染物,如、,可以诱发哮喘发作。 2、空气污染物对哮喘患病率的影响仍未确定。交通尾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并未发现哮喘患病率升高。德国统一前,东德空气污染严重,但是哮喘患病率比西德要低;德国统一后,东德哮喘患病率与经济富裕程度同步上升。 职业性致敏物暴露于工作环境中出现的物质后引
11、发的哮喘称为职业性哮喘(occupationalasthma)。那种物质即为职业性致敏物(occupationalsensitizer)。已知的职业性致敏物就多达300余种(例如油漆)。称其为“致敏物”是因为它们诱发哮喘的机制不仅包括过敏反应,还包括直接引起气道收缩。大部分已知的致敏物属于过敏原,也就是说通过诱发病理免疫反应引起哮喘。少数致敏物依靠单纯的刺激效应诱发哮喘样发作,这种既往无哮喘或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病史,在接触刺激性物质后反复出现哮喘样发作的疾病称为“反应性气道功能障碍综合征”(reactiveairwaysdysfunctionsyndrome,RADS),RADS在表现上与哮喘有
12、很多相似之处,但RADS不存在过敏反应,因而不属于哮喘,目前将其划归为环境性肺疾病(environmentalpulmonarydiseases)。 处于工作年龄的哮喘患者中,超过10的案例属于职业性哮喘,高危的职业包括: 1、农业、种植业 2、喷涂业 3、清洁业 4、塑料制造业 预防职业性哮喘的关键在于职业防护。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是治疗职业性哮喘的关键之一。 感染1、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哮喘诱因,机制尚未明确。在病毒感染期间,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另外,哮喘患者的上皮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下降,因此对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哮喘患者的支气管与正常人支气管示意图2、病毒感染在哮喘
13、发病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确定。例如,在儿童人群,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常常表现出喘息的症状,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大约40的已确诊为RSV感染的儿童持续存在哮喘样症状;而另外的研究却认为,RSV、病毒感染具有降低了哮喘的患病率。 3、在婴幼儿时期,如能早期接触内毒素,有助于减少哮喘的发生。 4、非典型病原体(如:衣原体、支原体)似乎参与了重症哮喘发病过程,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5、感染似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它的寄生虫感染未发现可以降低哮喘患病率。 6、霉菌的呼吸道感染,都可引起呼吸道发炎而诱发过敏反应。 7、卫生假说:人类出生时即呈现TH2应答的倾向,这种应答方式是促进炎症和过敏反应的。如果此
14、时及时接触到病毒、细菌、内毒素等感染性物质,有助于促进TH1应答,从而抑制TH2应答并形成对过敏原的耐受。相反,如果在生命的早期缺乏感染的刺激,TH2应答的优势地位得以保留,这就解释了随着卫生条件的提高,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步下降,哮喘的患病率却在逐步提高;也解释了农场长大(有机会频繁接触到高水平的内毒素)的儿童很少出现哮喘。在同一个家族中,后出生的小孩常常从先出生的小孩处获得感染,因而能够更早地接触到感染性物质,所以,哮喘的患病率低于先出生的小孩。 饮食1、给婴幼儿喂养含有完整牛奶蛋白或大豆蛋白的配方奶粉,将增加其长大后罹患哮喘的风险。 2、食物过敏导致哮喘发作的证据尚不充分;特制的无过敏原
15、食品也不能降低哮喘发作的频率。贝类、坚果类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可有喘息的症状,有可能会被误诊为哮喘发作。 3、无水杨酸食品可能对哮喘患者有帮助,但长期坚持有困难。 4、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诱发哮喘。防腐剂焦亚硫酸盐(metabisulfite)在胃内释放出二氧化硫,从而诱发哮喘发作。 5、其它的饮食因素对哮喘的作用则仍存争议。观察发现,缺乏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C)、微量元素(镁、硒)和-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者过度摄入钠、-6多不饱和脂肪酸,都将增加哮喘的风险。然而,针对上述因素的干预试验并未得出阳性结论。 药物作为异体物质,任何药物都有成为过敏原的可能性,此外,还有些药物不经过敏反应机制诱
16、发哮喘: 1、阻滞药(贝他交感神经阻断剂):常常加重哮喘,甚至致命。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增加胆碱能支气管收缩物质有关。 2、:可抑制激肽降解,由于激肽具有收缩气管作用,因此,理论上ACEI不利于病情。不过,实践发现ACEI极少加重哮喘,而且,其特征性副作用干咳在哮喘人群中的发生率亦无增加。 3、阿司匹林和某些都可以诱发阿司匹林哮喘。 内分泌1、部分女性患者在月经前出现症状加重,个别患者甚至出现严重发作。这可能与黄体酮水平突然下降有关,严重发作的个案在应用大剂量或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治疗后病情出现改善。 2、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均可导致哮喘恶化,机制尚不清楚。 精神紧张(stress)情绪可以影响哮
17、喘1。很多哮喘患者报告在精神紧张时出现症状加重。毫无疑问,心理因素可以经由胆碱能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收缩,不过,在严重的精神刺激下(比如丧亲),哮喘症状反而有可能出现改善。 运动运动也是常见的哮喘诱因,尤其是较激烈的运动,儿童患者尤为明显。可能的机制是:运动时通气量增加,导致气道黏膜表面的液体浓缩,渗透压增高后诱发肥大细胞脱颗粒。可见,干燥、寒冷的天气要比温暖、潮湿的天气更容易加重这类哮喘。 物理因素1、大笑:与运动相似,大笑可能导致过度通气进而诱发哮喘。 2、天气变化:很多患者报告炎热天气以及天气变化时哮喘会加重,尤其是气温降低时。 3、浓烈的气味和香水:机制不详。 胃食管反流哮喘合并的情况非
18、常常见,因为支气管舒张药可有这种副作用。虽然酸反流可以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收缩,但极少引起哮喘的症状,而且抗反流治疗无法减轻大部分患者的哮喘症状。 其它环境因素:(1)室内的尘螨、有皮毛的动物、蟑螂、花粉及霉菌的过敏原等;(2)化学性刺激物及药物,如合成纤维、塑料等行业接触的刺激性物质;(3)各种烟雾,如烟草烟雾、气雾剂、除草剂等;(4)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等。此外低龄、低出生体重、体力活动减少等都有证据提示可能与哮喘发病有关,但无法解释全球范围内逐渐增高的患病率。 哮喘 - 病理 目前,有关哮喘的病理学资料大都来自死于哮喘的患者的尸体,以及普通哮喘患者的活检标本。不同类型的哮喘(如:变
19、应性哮喘、阿司匹林哮喘、等),其病理改变基本一致。 1、大体观:肺膨胀,支气管腔内可见黏液栓(合并感染时可有脓性渗出物),支气管壁水肿、增厚。黏液栓栓塞处可见肺不张。哮喘的病变遍布于整个气道,但不累及肺间质;哮喘越严重,小气道炎症越明显。病变可以呈灶性分布,在支气管镜下可见气道狭窄的不均匀性。 2、镜下观:可以概括为“慢性剥脱性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1)管腔内黏液增多,甚至形成黏液栓;黏液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产物(Charcot-Leyden晶体),有时可见中性粒细胞;黏液中还能见到脱落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破碎后和黏液混合可形成细丝(Curschmann丝)。 (2)杯状细胞肥大
20、、增生。上皮细胞脱落,暴露出基膜。 (3)基膜增厚。 (4)黏膜下水肿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的成分包括:、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5)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 (6)黏膜下黏液腺增生。 (7)血管增生、扩张,可有血浆成分渗出。 (8)重症哮喘患者还可以出现气道壁内的纤维化。 哮喘 - 发病机制 炎症哮喘的炎症是多种细胞及其释放的物质参与的慢性过程,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但是炎症的剧烈程度与病情的关系尚不明确。炎症遍布于整个气管树,在软骨支气管尤其明显。很多细胞参与炎症的过程,但并不存在占主导地位的细胞,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也不甚清楚。与炎症有关的炎症介质可能超过100种,每一
21、种炎症都可能有多重效应,因此,要搞清楚单个炎症介质在哮喘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容易。由于哮喘的发病过程涉及多种炎症,因此,阻断某一种介质似乎并不能起太大作用(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个例外是白三烯)。目前,大部分研究仍集中于炎症的急性过程,对慢性化机制的研究有待深入。 结构细胞结构细胞数目庞大,它们释放出的炎症介质可能是驱动炎症的慢性过程的关键因素。 (1)上皮细胞:可感受环境的物理刺激,与空气污染物、相互作用;可以释放多种炎症介质,是吸入的潜在作用靶点。 (2)平滑肌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与气道上皮细胞相似。 (3)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多糖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参与及气道重塑过程。 (4)内
22、皮细胞:参与炎症细胞的招募。 (5)神经:可以释放促进炎症的神经肽类物质(neuropeptides),比如P物质。 炎症细胞(1)树突状细胞:是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摄取气道表面的抗原后迁徙至局部,与调节相互作用后,最终使naiveT淋巴细胞分化为TH2细胞。树突状细胞只有在IL-2、TNF-等细胞因子存在的情况下,才具有促进TH1细胞应答的作用。 (2)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在哮喘的炎症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哮喘患者倾向于TH2细胞应答(而正常情况是以TH1细胞应答为主的)。TH2细胞活性增强,部分原因是调节T细胞数量减少,而调节T细胞具有抑制TH2细胞的作用。TH2细胞释放IL-4和I
23、L-13,可增加B淋巴细胞产生IgE;释放IL-5,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参与的炎症。 (3)肥大细胞:活检标本显示,肥大细胞聚集于气道平滑肌层;这种现象在正常人和嗜酸性咳嗽(eosinophiliccough)患者中并不存在。的激活机制包括高亲和度IgE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以及某些刺激因素(如渗透压改变、温度改变、烟雾)的直接作用。人源化抗IgE抗体可以减轻哮喘症状、避免加重,这说明肥大细胞激活的主要机制是IgE介导的。激活的肥大细胞释放多种支气管收缩物质(如,组织胺、半胱胺酰白三烯、前列腺素D2),所以,肥大细胞是导致支气管收缩的重要起始因素。肥大细胞在炎症的慢性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协和 支气管哮喘 病例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