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电子版本.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电子版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电子版本.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精品文档】第 26 页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
2、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字词释义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4、卿:古代
3、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5、今:现在。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7、辞:推托。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2、但:只,仅。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16、乃:于是,就。17、及:到了的时候。18、过:到;拜访。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20、才略:
4、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21、非复:不再是。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n jin),南市买辔头(pi tu),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5、(j n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ng);阿姊(z)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n),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
6、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
7、袍。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
8、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唧唧(j j):织布机的声音。 当户织 :对着门织布。 机杼(zh)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子。 惟:只 女:女子,这里指木兰。 何所思:想什么。 忆:思念。 军帖:军队的公告。 可汗(k hn)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名词作动词,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n):马鞍下的垫
9、子。 辔(p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溅溅(jin jin):水流声。 黑山:即杀虎山 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 旦:早晨。 胡骑(j):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 ji):形容战马嘶鸣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军事。文中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关山,关塞和山脉。度,过。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 ,有余。 问所欲:询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当,不做。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郭:外城。 相扶将:相互搀扶。 霍霍:形容磨刀
10、急速的声音。 著(zhu):通“着”,穿。 帖花黄:帖,通“贴”。花黄,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傍地走:并排跑 走:跑卖油翁宋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比得上他,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汉放下担
11、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的箭十支中有八九支射中靶心,老汉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也出色吗?”卖油的老汉说:“这没有什么,只不过手势熟练而已。”陈尧咨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老汉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知道这个道理。”他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住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灌进去,而铜钱一点也没有被油沾湿。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势熟练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把他打发走了。赏析: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1、陈尧咨精通射箭并以此自夸,卖油翁见之却等闲视之。2、陈尧咨责问卖油翁,卖油翁倒油的
12、水平让陈尧咨折服,只好笑而遣之。 3、课文记叙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倒油的高超水平,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二、重点字词句1、常用词理解(1)、尝射于家圃“尝”在古义中解释为“曾经”居多,在今义中多解释为“尝试”。(2)、久而不去“去”在古义中解释为“离开”、 “距离”等,在今义中解释为“往、去、到”,要注意区别。(3) 但微颌之“但”在古义中不作转折词用,不解释为“但是”,而解释为“只”、“只是”,在今义中,它主要用作转折词,解释为“但是”。(4) 因日:“我亦无他”“因”在古义中解释为“于是”,今义中表示因果关系,作“因此”讲。2 多义词辨义(1) 知汝亦知射乎(懂得,知道) 孰为汝多知乎(“
13、知”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2) 去久而不去(离开)去死肌,杀三虫(除去,除掉。捕蛇者说)今日存,明日去(失去,失掉。黄生借书说)(3) 尔尔安敢轻吾射(你) 惟手熟尔(罢了) 俶尔远逝(作词尾,相当于“地”。小石潭记) 非死则徙尔(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 捕蛇者说)3、句子翻译 例句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分析:这是句省略句,承前省略主语“卖油翁”,翻译时要把主语补上去。 例句2吾射不亦精乎? 分析:句中用“不亦乎?”的固定文言句式表示反问语气,可翻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是吗?” 例句3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分析: “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陈”是姓,“尧咨”是名,“康肃”是“陈尧咨”死后
14、所给的谥号。翻译时可以译为“陈尧咨”,也可以译为“陈康肃”。 例句4尝射于家圃 分析:这既是一个省略句,又是个倒装句,它承前省略主语“公”(即陈尧咨),翻译时要补出来。 “射于家圃”是倒装,按现代汉语习惯是“于家圃射”,翻译时也要注意。陋室铭一、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二、 解释1、 书下注释(1)陋室:简陋的房子。(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
15、韵。(3)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先人都住在山上。(4)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7)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8)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9)调(ti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10)金经:指佛经。(11)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2)案牍:官府的公文。(13)劳形
16、: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15)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之,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2、补充注释无丝竹之乱耳:表示舒缓语气。何陋之有:表示强烈反问。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三、 文学常识1、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
17、)人。2、 选自全唐文。3、 本文体裁: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四、 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它好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五、 变型默写1、全文的主旨句,同时也照应了“何陋之有?”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写出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表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的批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作者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文中
19、虚写的句子: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7、写居室中生活图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六、 段意及中心1、段意 第一层:开头运用类比,引出全文主旨。第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表现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突出陋室不陋室”。2、中心思想:作者为陋室作铭,描绘了陋室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图景,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意味。七、 简答题1、猜测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的心理师怎样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2、
20、“何陋之有”的出处?孔子的原话是什么?引孔子的话有什么含义?试练习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1)“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篇。(2)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3)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爱莲说总复习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21、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解词:1、书下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6)濯(zhu)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8
22、)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9)亵(x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10)焉:助词。(11)隐逸:指隐居的人。(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14)噫(y):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 (2)自李唐来 从(3)世人盛爱牡丹 众、多 (4)香远益清 更加(5)陶后鲜有闻 少 (6)宜乎众矣 多 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2)予独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 文言文 古诗词 电子 版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