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docx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 要】导师制是目前国内高校中广泛采用的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制度。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学习来说,完全通过自主学习、探索是比较困难的,优秀的学业导师可以指导其获得完整的科研创新训练。目前国内的优秀生导师制是比较有效、便于执行的。与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导师制需要优秀生遴选制度、导师选拔标准和方法、指导或训练范围与方式以及奖惩标准与考核程序等制度体系。虽然导师制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激励方式和评价体系等诸多问题,但总的来说,导师制仍然会是加强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主流
2、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能力;创新;导师制 新时期以来,围绕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应用了许多有价值、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导师制是其中之一。1984年,浙江大学就已经在竺可桢学院中进行了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现在国内已经有多所高校推行导师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过20XX年,李东成在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中就已指出,牛津和剑桥的导师制即“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而中国当时的导师制“多限于粗略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研究设计而已,与制度化、个别化地周全地指导学生学业、品性与生活的英国导师制相比,还不是一回事。”1不过必须
3、承认,国内大学所推行的导师制仍然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制度也必然会不断完善。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应用性相对较强的专业,教学重点偏向于对外汉语教育。作为普遍设置在文学院内的专业,学生必然面对科研能力提升等问题。一方面,学校教学质量考察中会有大学生科研能力评价内容,另一方面,“研中学”、“学中研”的培养方式也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若能与课程教学等结合起来,获得的效果将会更好。因此,为锻炼大学生科研实践并提供具体指导,配合语言学概论等课程进行小学,推行导师制是极有优势的。 一、导师制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类型与特征 有研究者指
4、出,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四种导师制度:全程导师制、高年级导师制、低年级导师制和优秀生导师制。2(P10-13)其中低年级导师制往往不涉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在与大学生科研创新有关的导师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优秀生导师制。 对全程导师制而言,有研究者认为,导师制应该“具有连续性,必须从一年级起至毕业为止”3。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尤其是新近成立的应用型高校)由于师生比、科研经费、教学与科研设施等原因,无法达到这样的师资力量,因此国内只在少数几所顶尖大学实行。高年级导师制主要针对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被称为“科研实践型”,往往覆盖大多数高年级本科学生,形成集体开展、分别指导的科研训练课程模式。目前汉语国际
5、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在大三下学期与大四上学期选择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即可以认为是高年级导师制的某种形式。而优秀生导师制开展得比较广泛,如贺州学院、湖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均有开展。以贺州学院为例,其“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从在校学生中遴选出29名学生进入“卓越班”,学生和导师通过双选制,选择专业方向、研究课题相适应的学业导师,这就是“优秀生导师制”的一种设计。与牛津、剑桥等不同,优秀生导师制一般只对学生的学业负责。 考虑到国内的大学教育实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模仿牛津、剑桥模式设计全程导师制度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大部分本科高校、尤其是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无法提供足够的导师,更何况按照
6、剑桥模式,本科生的成长和纪律除了有导师对其照料之外,还有学习指导员、数个指导教师共同协助进行。而国内高校大多属于教学型大学,这种模式难以贯彻。另一方面,作为导师的教师往往需要“一对多”,即一个导师对口多个学生。以当前国内高校教师生态而言,他们面临的职业压力已经极其巨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即使是作为优秀生导师制的导师,也很难激励其全力以赴进行指导。 对教学型大学来说,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普遍开展高年级导师制的基础上,推动优秀生导师制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科研意识明显弱于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的情况下,它能够导引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树立问题意识、科研意识,完成“创
7、新”这一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次,它能够教学相长,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优秀生能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科研项目甚至教学工作中,鼓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学术空间;再次,它能集中有限的科研资源向优秀生倾斜,便于指导优秀的本科学生出产一批质量较高的学术成果,进而对其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起到鼓舞和榜样作用。 优秀生导师制当然也存在一些被视为不够平等或不够公平的缺点,但是由于现在科研资源分配的有限性与科研评价体制要求,只能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并通过较为清晰的制度设计来加以控制。 二、适应语言学概论课程的优秀生导师制制度设计 优秀生导师制的制度设计是相当复杂的,涉及到各个层面。有研究者
8、指出,“学业优秀生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的说是校长牵头、教务处负责、学院配合、导师学生参与的过程”2(P15),事实上与优秀生导师制有关的部门远不止教务处,优秀生导师制的制度设计需要学生工作处、科研处、人事处甚至财务处等通盘合作才能实现。 从制度设计上来看,为了配合语言学概论等课程的课程学习,尽量提高学生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兴趣与研究,优秀生导师制需要建立、完善以下制度:第一,优秀生遴选制度。如何选拔出适应于导师制的优秀学生,是实行本制度的关键节点。只有保证遴选出的学生确实具有科研潜力且有主观意愿,才能获得良好的培养效果。目前来看,国内大学往往由已获专业竞赛省级以上奖励、学业成绩、课外实践表现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汉语 国际教育 专业 语言学 概论 课程 教学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