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pdf(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第 1 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三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教材第 18、19 页例 1 和例 2 【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 ,能够识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然后从这些事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做准备。在例 1 之前教材首先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通过例 1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通过例2 让学生小组合作 ,用细木条做棱 ,用橡皮泥粘成
2、一个长方体框架 ,了解长方体 12条棱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进一步抽象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 ,已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9 页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有序观察 ,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
3、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认识长方体的长、 宽、高。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长短小棒若干、橡皮泥、三通管【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 18 页上面建筑主题图。师:同学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从图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9 页中,请你指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学生回答后,课件闪动上述物体的轮廓。2引入: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 ,样子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都是长方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
4、方体。(板书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新知探究】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长方体图 ,图标闪动演示出“面、棱、顶点”名称。2教学例 1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它有几个面。 (注意培养学生有序 观察的能力)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 对的面是正方形 ) 哪些面完全相同? (课件演示给学生看 ) (2)针对学生的发言 ,教师作评价 ,并整理用课件出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9 页长方体有 6 个面,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特殊情况有两个相 对的面是正方形 )
5、,相对的面的形状、 大小完全相同。长方体有 12 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 8 个顶点。3教学例 2 (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小棒、橡皮泥、三通管 ,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框架。 (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点名让某小组给大家汇报,是怎样做长方体框架的 ,制作过程中 ,有什么发现。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每两根小棒有一个交点,共有 8 个交点,即 8 个顶点;共有 12条棱,分成三组 ,每组的4 条棱长度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处有三条棱,它们长度不相等。(3)长方体的长、宽、高师:同学们真聪明 ,发现这么多有价值的结论,老师还想告诉你们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
6、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巩固训练】1完成教材第 19 页“做一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9 页2完成教材第 21 页的第 1、3、6 题。【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课后反思:充分利用课件进行直观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自己感悟长方体的面、 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特征。在整节课的所有活动中,充分信任、尊重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7、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9 页第 2 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材第 20 页例 3 【教材分析】 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并掌握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物品, 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是由几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此基础上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图表来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前面学习了四边形,认识了正方形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 ,抽象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针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8、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9 页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长方体、小正方体若干【复习导入】1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从面、顶点、棱三个方面对长方体进行了研究 ,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说出上面图形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及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2引入:同学们 ,这
9、个图形的长、 宽、高都相等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这样特殊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正方体。(板书课题 :正方体的 认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9 页【新知探究】1教学例 3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学习 ,仔细观察正方体并回答问题。教师:正方体有几个面?面的大小有什么不同?正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长短是怎样的?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总结归纳:正方体有 6 个面,6 个面的大小相等 ,6 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体有 12 条棱,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有 8 个顶点
10、。(2)点名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 ,手指正方体模型 ,按面、棱、顶点的特征 ,有序地数一数 ,其他同学观察理解。2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1)请同学们剪下课本第123页附页的图形 ,做一个正方体 ,再量出它的棱长。根据同学们的汇报 , 得出正方体 12 条棱的长度相等。(2)师:同学们 ,拿出你们准备的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选一名代表说出他们观察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9 页论的结果 ,教师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 个面,8 个顶点 ,12 条棱。长方体最多
11、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 6 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 ,长方体相对的 4 条棱的长度相等。(3)评价小结:同学们研究、交流非常好。概括地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用图表示两者的关系为。【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 20 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 动手操作后 ,点名让学生在 讲台上搭一搭 ,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 21 页第 4、8、9 题。【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很多知识 ,谁愿意说一说?【板书设计】正方体的认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49 页课后反思: 1、先复习了长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把猜想和探索实践紧密结合,最后师生共同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第 3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教材第 2324 页内容【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 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这样可以把表面积的概念与刚刚建立起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做好准备,接着通过例 1 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
13、2 得到应用。【学情分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9 页教材给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定义,学生根据定义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理解和计算不是很困难。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概括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4、 ,长方形、正方形纸板若干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展开纸各一张,小剪刀【激趣导入】1动手操作同学们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下面请每个小组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49 页纸板分别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正方体纸盒,比一比 ,看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完。2导入师:请同学们想一想 ,你们制作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用了多少块纸板?多大面积的纸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新知探究】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1)师:请
15、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 再展开。观察手中的展开图 ,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教师评价并引导学生概括: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 ,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2)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课件展示正方体展开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 6 个相等的面。(3)师:(指着两个展开 图说明)实际上我们把正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49 页
16、体纸盒展开 ,就把六个面变成了一个组合图形了。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 ,叫做它的表面积。2对应练习:完成教材第23 页“做一做”。 (先在纸上画出三个 图形,再用小剪刀剪掉多余的部分,按所画的 线条折一折 ,看哪些 图形能围成正方体 ) 3教学例 1 (1)课件出示例 1 主题图 ,引导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2)如何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计算方法。小组代表汇报 ,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并讲评 ,并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方法一: 0.70.520.70.420.50.42 0.70.560.4 1.66(m
17、2) 方法二: (0.70.50.70.40.50.4)2 (0.350.280.2)2 1.66(m2) (3)小结:通过上面的计算 ,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49 页计算公式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 2宽高 2 或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 )2。(4)由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延伸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由于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叫做棱长)的特殊的长方形 , 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 6。3教学例 2 (1)课件展示例 2 图形,引导学生读题 ,看图理解题意。(2)教师提问
18、:求“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求什么?学生集体回答 ,教师规范语言:就是求正方体墨水盒的表面积。(3)师: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尝试解答 ,集体交流算法 ,先求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 , 再乘 6, 列式为 6.56.56253.5(cm2)。【巩固训练】1完成教材第 24 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 25 页第 16 题。(做第 4、5、6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49 页题时引导学生明确 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表面 积解决实际问题时 要先弄清 题意,看求的是几个面的面 积) 【课堂小结】通
19、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 就是计算它们 6 个面的面积之和。【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 2宽高2 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课后反思: 1。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立体图形展开前和展开后的变化,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2.注意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计算、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49 页学知识和技能。第 4 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 27
20、28 页内容【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 ,然后通过体验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 ,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教材呈现两个不易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49 页出大小的长方体 ,让学生想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联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统一的体积单位,由此导入体积单位的学习。【学情分析】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是学生学习几何体体积的开始 ,在学习这
21、个内容之前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单位的经验。经过课本对体积单位的描述 ,学生都能真正知道1 cm3、1 dm3、1 m3有多大 ,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含义。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4初步掌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能选择适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物体的体积 ,初步建立1 立方米、 1立方分米、 1 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 立方米、 1 立方分米、 1立方厘米的表象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2、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49 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2 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1 个石块、3 根 1 m 长的木条【激趣导入】师:同学们 ,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情景图。设问:乌鸦是怎么喝水的?为什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 : 体积和体积单位) 【探究新知】1体积的含义(1)引导学生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里 ,让学生观察 ,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小组讨论 ,点名汇报 ,教师归纳: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里的水
23、 ,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定的空间 ,所以水装不下了。(2)引导学生做第二个实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49 页请同学们用手在书桌空的抽屉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手很自由的运 动) 把书包放进抽屉里 ,再用手摸一摸 ,又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手在抽屉里活动不方便,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一部分。教师概括:两个实验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3)课件出示教材第27 页的洗衣机、影碟机、手机图。问:这些物体中 ,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学生回答后 ,教师补充: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
24、间 ,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教学体积单位(1)怎样比较下面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课件展示教材第 27 页下面 2 个长方体) 小组讨论后汇报。 (不易比 较) 课件演示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然后再比较。 (能比较出来) 师: 比较物体体积大小 , 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 (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49 页里是用小正方体表示体 积的单位) (2)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 m3。师:请
25、同学们想一想 ,1 cm3,1 dm3,1 m3是多大的正方体 ,把你想的结果和课本上说的比一比。学生概括 ,教师归纳:棱长是 1 cm 的正方体 ,体积是 1 cm3。棱长是 1 dm 的正方体 ,体积是 1 dm3。棱长是 1 m 的正方体 ,体积是 1 m3。(3)用实物感受 1 cm3、1 dm3、1 m3的大小。小学生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 cm3;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 1 dm3。教师用准备好的3 根 1 m 长的木条靠墙角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这个框架内部的体积就是 1 m3。【巩固训练】1 完成教材第 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强调长 度单位、面积单位、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2022 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案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