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pdf
《2022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桃花源记陶渊明【人物介绍】陶渊明(约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全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
3、)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0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 (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
5、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临别时) 村里人嘱咐他道: “ (我们这个地方)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 去拜见太守, 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重点注释】1、缘溪行缘:沿着2、落英缤纷落英:落花3、甚异之异:诧异4、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5
6、、俨然整齐的样子6、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7、黄发垂髫老人小孩8、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9、具答之具:详尽10、咸来问讯咸:都11、率妻子邑 * 子:妻子儿女 12、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3、不复出焉复:再14、无论魏晋无论:更不必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0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15、延至其家延:邀请16、处处志之志:作标记17、欣然前往欣然:高兴的样子18、无问津者津:渡口1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20、便要还家。要:通“ 邀”,邀请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22、欣然规往。规:计
7、划 23、寻病终。寻:不久【重点句子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文: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译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7、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了。”译文: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译文: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9
8、、后遂无问津者。译文: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10、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译文: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0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常考点】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答:土地平旷,屋舍俨
9、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3、写出本文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渔人 “ 欲穷其林 ” 的原因是什么?答: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答: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什么?(用原文)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 村人” 热情待客的句子有哪些?答: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表现 “ 村人 ” 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哪些?答: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9、“ 村人” 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答: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
10、0、“ 村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什么?答: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 皆叹惋 ”?答: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他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12、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 不足为外人道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0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答: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详和。13、桃源中人 “ 不复出 ” 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是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厌恶外界的战乱;同时,他们进来后能安居乐业。【整体把握】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
11、,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整体感知:1、本文线索: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2、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探访)桃花源离开(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3、各自然段段意:第 1 段:写渔人捕渔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 2-3 段:写渔人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A、第 2 段: 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全文重点)。B、第 3 段: 写渔人在桃花源中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 4-
12、5 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5、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答: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6、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个怎样的社会?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你对作者这一用意有何看法?答: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个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剥削、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美好社会。这也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其用意是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摆脱压迫剥削、摆脱战乱的愿望,这
13、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否定。但这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一种空想而已。7、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茫然然不知,他的朋友说: “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答: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0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二、根据提示填空。第 1 段:1、描写桃林景色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林花草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第 2 段:3、表现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的语句是
1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桃源人精神状态及生活幸福的语句是: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5、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成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豁然开朗。6、本文作者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文章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 3 段:8、点明桃源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9、既表现桃源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15、酒食。 10 、表现桃源人对源外世界存有戒心的语句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三、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第 1 段: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答: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 作者交代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一情节有何用意?答:为下文“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做铺垫,渲染了神秘的气氛。3. “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答:事出偶然,意料之外。4.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答: “甚异之”。5、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答:由于“甚异之” ,想探个究竟。第 2 段:6依据文中的描述,
16、用一句话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答:桃花源的山洞口位于武陵一条两岸都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7.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的人们进行了描写?答:活动、穿戴、心情。8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答:初极狭,才通人。第 3 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0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9.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答: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10、作者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了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11、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17、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答: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12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答: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答: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14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结构上有什么表达作用?答: (1)
18、 在中心思想上的表达作用是:他们为桃花源以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痛哭生活而叹惋。有力地突出了中心。(2) 在文章结构上的表达作用是:总结上文,并与前文“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呼应。16. 文中哪些话表明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留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答:表明仍然想继续留在桃花源句子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想离开的原因是:(1) 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2) 百姓能安居乐业。 (3) 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17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答: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桃花源里的人告诉
19、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答:担心桃源以外的人来扰乱他们的生活。18、渔人临走时,桃花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答:桃花源人不想外人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争带进桃花源。第 4、5 段:19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答: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20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并“未果”、 “病终”?答:刘子骥是晋太元中的名人,作者有意添加这么个尾声,让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就显得亦真亦幻,传奇色彩就更浓了。而刘子骥“未果”、 “病终”,这样一来,桃花源这个虚实难定的
20、境界就真成千古之谜了。同时也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2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答: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0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四、字词解释。22、一词多义。便舍船 ( 丢下,动词 ) 处处志之 ( 做记号,动词)
21、(1) 舍: (2)志:屋舍俨然 ( 房屋,名词 ) 寻向所志 ( 标记,记号,名词) 寻向所志 ( 寻找,动词 ) (3) 寻:寻病重 ( 随即,不久,副词) 武陵人捕渔为业 (作为,当作 ) 遂迷,不复得路 ( 终于 ) (4) 为: (5)遂: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 后遂无问津者 ( 就) 乃不知有汉 ( 竟然 ) (6) 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 乃悟前狼假寐( 才) 23、古今异义词。古义:交错相通。( 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1) 交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妻子儿女。(2) 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子”是词尾,无义。古义:不要说,( 更) 不必说。(3)
22、 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不值得。(4) 不足今义:不充足,不丰满。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 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像这样。(6) 如此今义:这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0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古义:鲜艳美丽。(7) 鲜美今义:指食物味道好,浓。爱莲说周敦颐【人物介绍】周敦颐( 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 至宋中叶, 周敦颐出于舂陵, 乃得圣贤不
23、传之学, 作太极图说 、 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宋史 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全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 却
24、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 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重点注释】1、可爱者甚蕃蕃:多。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0 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4、不可亵玩
25、焉。亵:亲近而不庄重。5、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莲,花之君子者也。译文:莲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常考点】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答:莲,花之君子者也。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答:出淤泥而不染,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2022 年级 上册 语文 文言文 知识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