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二单元6 古诗二首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情越山水间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样是写西湖,同样是宋代的诗人,却让我们领略到别样的风景,那样的诗境,值得让学生在诵读中玩味。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作者早晨从净慈寺出来,所看到的西湖两岸的美丽景色。赞叹六月西湖的另一番风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寺” ,掌握“妆”与“寺”两个生字。2. 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读懂古诗
2、,初步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2. 指导学生想象诗中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与美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重难点分析: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反复阅读,再现画面, 理解诗意。 通过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诵读,并为他们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让他们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读,在美读中编创,从而使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学习流程循序渐进,在阅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国古诗词的美好情趣。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之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
3、采用配乐范读、想象画面、开拓联想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之美,享受景物的自然美,领悟它的文化美。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导入:西湖,是一首精致的诗,一幅天然的画,是一首悠悠的歌。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播放西湖图片)今天,让我们走近宋朝两位诗人苏轼和杨万里,去看一看他们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先来看第一首苏轼的。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一)配乐朗读。 (播放饮湖上初晴后雨视频朗读)(二)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三)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
4、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四)齐读。三、提示方法,学习古诗。(一)提示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出示)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二)课前我们已经要求同学按照提示的方法进行了自学,现在整理一下你自学的成果,准备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三)小组合作,交流所得。如果有争议或者疑惑,等会儿全班交流时提出来。(四)全班交流,共同探讨。1知诗人,解诗题。知诗人: 作者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先后两次在杭州为官, “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均因他而得名。苏轼创作了众多关于西湖景物的诗,西湖也因此平添了许多人文气息与奇丽的色彩。
5、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文中选的是第二首,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 (课件出示)解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 ,词序可以调整一下“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 ,题目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2抓字眼,明诗意。抓住“潋滟” 、 “ 空濛” 、 “奇” 、 “ 西子”引导学生理解。前两句:“水光潋滟” “山色空濛”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课件出示)诗人用凝练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晴一雨的西湖,正应和了题目中的哪个词?(初晴后雨)一个“晴方好” ,一个“雨亦奇” ,又与下文哪个词两相呼应?(总相
6、宜)后两句:这是一种什么修辞?你认为用得怎么样?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3、想意境,悟诗情。(1)自己想象着诗中描写的景色,有感情的读一读古诗。(播放音乐)(2)找同学来读,其他人闭眼想象。(3)交流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7、?四、品读诗文,体验情感。(一)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正在西湖边上饮酒的苏轼他的心情会是怎样?引导学生了解苏轼当时的经历与处境,从而感受苏轼与西湖的不解之缘。(二)带着这种心情诵读古诗。(三)小结:西湖景致宜人,真是美不胜收。才情横溢的诗人苏轼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随即跃然纸上,鲜活传神。(四)请把自己当成作者置身于西湖,再来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
8、案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一)请同学自由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二)苏轼笔下西湖美景晴雨皆宜,脍炙人口;杨万里的这首赞美西湖的诗也同样流传千古,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不同诗人的眼中西湖又该是怎样不同的美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欣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一)教师范读。 (课件出示)(二)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三)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四)齐读古诗。三、运用方法,再学古诗。(一)出示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课件出示)(二)推选同学或自荐按学习步骤组织全班共同进行交流、探讨,读懂古诗。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1)能说说
9、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2)美在那儿?用你的话说说好吗?(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接天无穷碧)“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 “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此诗除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阳光下的荷花,格外红艳!)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映日、别样红)“ 映日”是什么时候的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这景色多
10、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4)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5)同学们对这两句话理解得很好了,相信你们也能读好!邻桌之间相互诵读。指名读。(6)课件出示配乐荷花景图组。(7)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课件: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美丽清新画面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两句。(8)赞西湖。(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的情感。)相机理解诗中的“毕竟”、 “四时”。3、想意境,悟诗情。 (课件出示)(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一幅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
11、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侵入心脾,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2)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3)让我们继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绘制
12、一幅西湖荷塘的水墨画。想像着这么多美丽可爱的荷花荷叶就在你的眼前,清风徐来、 荷香阵阵,同学们,你们瞧见了吗, 那满塘的荷叶 (挨挨挤挤、 错落有致、 随风摇曳) 再看那星星点点的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娇艳动人)此时,你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一枚荷叶,荷塘里的一汪池水,荷花上的一只蜻蜓,用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4)配乐背诵。四、拓展阅读,了解西湖(一)引导: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两首诗虽都是写西湖,却因描写的角度不同而居然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西子”之美。一个是从绝妙的天气入手,一个是从季节的对比特写。不论是哪首诗, 都令人产生对西湖的
13、向往之情。(二)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西湖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泼墨抒怀的对象,把我们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读一读,感受他们对西湖的痴迷与向往:(课件出示)1 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2 三潭 印 月 【明】杨周。鱼羹宋嫂六桥无,原是樊楼旧酒垆宣索可怜停玉食,官家和泪话东都3 苏堤春晓 【元】尹廷高。翰苑诗人去不还,长留遗迹重湖山。一铯残月莺呼梦,诗在烟光柳色间。(三)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
14、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7 松坊溪的冬天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情越山水间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生字词,会写10 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精彩段落。3. 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初步了解课文详略处理的作用。过程与方法:提出中心问题,勾画批注、小组交流,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
15、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难点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是本课教学重点。通过品词品句,体会课文运用比喻、排比把“雪景”写得生动、形象方法,领略松坊溪满天飞舞的白雪花和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 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意境美和情致美,努力使阅读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句导入,揭示课题。(一)同学们,我们学了很多诗,你能背几句写冬景的诗吗?(二)课件出示一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里黄云白日曛,
16、北风吹雁雪纷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三)学生读诗句。导入:古人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描绘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冬景图,今天我们走进现代作家郭风写的松坊溪的冬天,去感受他笔下的冬景别样的美。(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一)初读课文。1. 导入:松坊村松坊溪是一条美丽的小溪,它就坐落在南方的高山地带的一个小山村松坊村。2.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2) 边读边思考:你感受到文章为我们描绘了
17、一幅怎样的画面?(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二)检查自读,理清文章脉络。1.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2. 认读词语。松坊溪、蒲公英、雏菊、携带、淙淙3. 学生交流课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松坊溪平时的美景松坊溪的冬天下雪时的美景雪后美景)4. 学生交流不懂的问题。三、展示图片,欣赏美景。课件出示松坊溪图片四、自主学习,感受美景。(一)你认为什么时候的松坊溪最好看?勾画出相关语句,并把体会写在书上。(二)小组交流。五、精读文本,体验美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研读:(一)平时的松坊溪1. (课件相机出示) 那溪石多好看, 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
18、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去。说体会。2. (课件相机出示)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蓝宝石般发亮的。说体会。3. (课件相机出示)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说体会。4. 请同学们边看图片边听老师朗读35 自然段感受平时松坊溪的美景。5.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不仅仅局限于大溪石、鹅卵石和溪水。6. (课件出示) 你瞧,溪中的鱼儿游得多么() ,溪边的树林多么( ) ,空气多么 ( ) ;你听,鸟声多么() 。松坊村的人们生活多么() 。7.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
19、时的确太好了!松坊溪远离城市,虽然偏僻,却没有噪声,没有污染,充满着宁静与祥和。8. 指导朗读。9. 指名读写溪水部分。理解溪水的清通过影子来写,还可以看出周围景色之美。10. 仿说。溪中事实上还有很多影子,男女生分别仿照第一、第二句练说。11. 总结。(1)指名按板书总结,联系课文说说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写平日的松坊溪的部分。12. 文章的题目是 松坊溪的冬天 , 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却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松坊溪的平时呢?作者描写平时的景色,是为了和冬天的景色互相映衬,互相比较, 使冬天的景色更丰富、更充实、更富有变化。可以想象,松坊溪的冬天一定更好看!(二)冬天的松坊溪1. 初冬的松坊
20、溪(课件相机出示)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蒲公英,它们带着白茸毛的种子,在风中飞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扬扬地飘着。说体会。(课件相机出示) 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雏菊,它们还在开放蓝色的花。而山上的枫树,在前些日子里, 满树全是花般的红叶,全是火焰般在燃烧的红叶,忽地全都飘落了。说体会。(课件相机出示)在高大的枫树上,挂着好多带刺的褐色果实。说体会。感受绚丽多彩的初冬美景后,赛读。2、雪中的松坊溪(课件相机出示)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茸毛的种子一般,在风中飞舞。你感受到
21、了什么?3、雪后的松坊溪雪后的松坊溪好看在哪儿?(课件相机出示有关语句)交流,点拨。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一)同学们,还记得平时的松坊溪吗?它是什么颜色的?(二)平时的松坊溪那么美,作者为什么要以松坊溪的冬天为题呢?松坊溪冬天究竟是怎样的美呢?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二、品读文本,陶醉美景中。(一)你看到冬天的松坊溪了吗?它是什么颜色的?(二)同学们,我们平时总觉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是美的,为什么说这一片白色的,被雪覆盖着的松坊溪也是美的呢?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三)让我们走进课文,来寻找这种美,感受这种美。打开课本,仔细读一读9-16 自然段,找一找松坊
22、溪哪些地方因为白色而显得更美了?(四)交流品读。1、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想象一下,一群白色的小牛,两只白色的狮,几只白色的熊感觉是不是很新鲜?这些溪石看上去是不是更有趣更可爱了?能把这种可爱有趣读出来吗?2、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是啊,因为白色,一座普通的石桥竟成了白玉雕出来的桥!多精美啊。请这个小组读一读。3、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子,都披着雪。那高
23、高的枫树和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然后闭上眼睛,让自己去这个白雪世界中走一走看一看,再回来告诉老师,你有些什么感受?你能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大家都带到这样一个世界中去走一走吗?谁还能从这段话里读出了不同的感受?相信你带着这种感受去读,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带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一起来读一读。4、溪中的倒影:映照着雪影,发亮的白雪世界。(五)小结:同学们,在冬天的松坊溪里,我们同样找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9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更欣赏冬天的美了吗
24、?这些景致平时能看到吗?在当地其他地方能看到吗?是啊,当我们看够了平时的花红柳绿,忽然看到这样一个纯净洁白的世界会感到它是多么美啊!(六)这种美是谁带来的呢?(课件出示)“下雪了。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茸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现在,如果你置身于漫天飞舞的大雪中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感受?带着你们的这些感受,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读到雪,你是怎样的感受?指名读。课文写“下雪”的三句话,作者是分三个自然段写的,你知道为什么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七)小结:有雪真好,雪带来的白色松坊溪真好,想不想完整感受一遍?师生配乐合作朗
25、读。(八)有没有陶醉在这个白雪世界中?这个世界真的满眼都是白的吗?真的那么静吗?有没有其他发现?1、这是一群怎样的溪鱼?它给洁白宁静的世界带来的什么?2、小结:这溪鱼给冬天的松坊溪带来的是色彩,是活力,是一分春意!你认为,你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读这两个小节?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惊喜。(九)松坊溪的冬天多美啊!我们再去游览一番好吗?(课件出示冬天松坊溪美景的照片,学生欣赏)(十)带着对松坊溪的向往之情,带着对松坊溪冬天美景的赞美之情,再把课文读一遍。(生读课文)三、拓展练习表达情感。(一)一群群小溪鱼,使原本恬静、洁白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勃勃生机。它们是那么活泼, 那么可爱, 让我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2 年冀教版 小学语文 第十 第二 单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