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整理优秀资源区域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1. 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划分出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地区。2. 结节区:又称功能区或枢纽区,是按照地理事物过程及空间的相互关系划分,由若干异质部分构成的、 区域内各部分存在紧密功能联系的地区,是由一些不同规模的异质结点所构成的有机整体。3. 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空间性、结构性、复合性。4. 区域的基本属性: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5. 区域规划:是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社会、资
2、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协调各区域关系所采取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空间治理的重要工作,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6. 规划的三级三类三级:国家级、省(区)市级、市县级。三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7. 区域规划的特征:综合性、地域性、战略性、动态性、政策性。8. 区域规划的类型:区总规、区专规、重点区域详规、区规设计。9. 区规内容:发展条件评价、发展战略研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空间结构与空间管治规划、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区域政策、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10. 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实业计划”是中国近代区域规划史上最早、最完整
3、的“全国国土开发总体规划”设想。11. 评判区域竞争的标准的“3E”是:经济( economy)、环境( environment ) 、公平( equity ) 。12. 循环经济“3R” 原则是:减量化(reduce) 、 再使用(reuse ) 、 再循环(recycle ) 。第二章1. 区域空间结构: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和空间组合形式2.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增长极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仔细看下书)3. 圈层空间结构理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名师整理优秀资源3.1 理论内涵
4、:一部分是建成区、一部分是长在城市化的和市区有着频繁联系的郊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3.2 空间特征:城市空间按土地利用、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产业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分为内圈层、中间圈层以及外圈层。内圈层即是城市的CBD ;中间圈层为城市边缘区 (城乡结合部),是中心城区向乡村地区的过渡地段,是城市用地轮廓线向外扩展的前缘。这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建筑密度、人口特征、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都具有城市和乡村的过渡性质;外圈层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低,亦可形成工业城镇、新居住区( 卧城) 、城市卫星镇、农村集镇或中小城市。4. 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另一个行为
5、主体争夺某一种相同资源的能力5. 国家竞争力:是指在特定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全球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影响因素:需求条件、供给要素、支撑产业与关联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6. 区域竞争力:指区域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人们提供福利的能力。7. 城市竞争力驱动类型: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8.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 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产业结构的新陈代谢和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资源环境利用的可持续性(资源环境的循环再生和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
6、。其核心是构建和谐的区域人地关系,其基础是自然环境的再生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9. 人地系统包括:人圈 ( 人口、经济、社会)占主导地位;地圈(资源、环境、生态) 。10. 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生态环境要素、社会公平要素、经济要素。11. 城市生态问题的本质是: 人类向自然索取的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再生速度,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和功能的紊乱。12. 城市环境污染的本质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质和废弃能量超过了自然的自净能力。13. 制度失灵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具体表现为市场的失灵和制度的失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7、-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名师整理优秀资源14.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 城乡环境清洁、 优美舒适, 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15. 生态城市的特征:具备高效益的转化系统、高效率的流转系统、高质量的环境状况、立体化的绿色系统、高质量的人文环境、高水平的管理功能。16. 区域空间管制:指政府以空间政策为手段,通过对划定片区的建设管理,控制公共资源的有序使用, 协调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的过程。17. 区域空间管制
8、的地域类型:城镇建成区、乡村建设区、农业开敞区、生态敏感区。18. 管制原则:生态敏感区优先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控制与引导相结合。19. 管制内容:(1)分区:按空间资源的利用功能与特征属性分为城镇建设发展区、农村农业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按土地开发强度划分为优先发展区、拓展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缓冲区和禁止开发区;(2)管制规则的制定。第三章1. 统计调查方法:询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报告调查法、实验调查法、卫星遥感法。2. 编制区规所需的基础资料:地形图、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其他。3. 区域规划方法
9、:(1)传统的方法:调查研究法、综合平衡法、区域分析法、数字模拟法;新方法: SWOT-PEST 分析法 (PEST 指 political、 economical 、 social 、technical) 、scenario 分析法、目标 -战略- 路径分析法、生态分析法。4. 生态环境承载力: 指生态环境自我维持、 自我调节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其核心是根据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实际承载力,确定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5.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包括: 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的大小、 生态系统的弹性大小、生态系统可维育的社会经
10、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6. 土地承载力: 子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 可以预见的技术、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名师整理优秀资源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第四章1. 人口容量: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下,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 土地人口容量:一定面积土地上容纳的人口数量。3. 区域承载力研究方法:单因子分析、资源
11、综合平衡分析、土地资源分析法、仿真分析法。第五章1. 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内区域发展战略:是在分析、 判断区域整体发展目标, 及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的宏观谋划。2. 容包括:区域发展战略模式、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方针、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与措施。3. 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区域差异性、动态演变性、渐变互补性。4. 战略模式类型结构分类:(1)按主导优势可分为资源导向、市场导向(基础) 、产业导向、政策导向、交通导向; (2)按空间格局,理论上划分为均衡发展模式、非均衡发展模式与协调发展模式;按空间格局的组合状态可分为点域模式、点轴模式、网络模式;(3)结合
12、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国土开发格局,可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5. 科技创新的战略模式:自主创新、跟踪模仿、合作创新模式。6. 空间发展战略模式:指对一定区域内德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重点建设项目等进行地区配置, 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结构即为空间发展战略模式。包括均衡发展战略模式和空间形态发展战略模式。7. 区域发展战略定位: 指在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区域在大区发展、 国家发展甚至在国际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功能做出的具有长远性德、方向性、全局性的判断和定位。8. 定位原则:客观性、全
13、局性、重点性、动态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名师整理优秀资源9.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总量水平、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城市化水平、生活质量、创新能力、环境优化程度。10. 区域发展空间格局战略定位:指在综合分析特定区域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区位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区域的空间布局模式、功能分区、重点发展地区、城镇体系、基础设施等的空间布局。11. 区域空间结构:在一定时期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区域内部各种社会组织在空间上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状态。12. 战略目标的性质:预见性
14、、综合性、长期性、层次性、实用性、地域性。13. 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体系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类。具体目标又包括(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资源环境与生态发展目标)。14. 战略目标核心结构:基础设施、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等结构,最重要的核心结构是区域产业的布局问题。15. 区域战略目标确定步骤: (1)评价区域内部条件(区域地位、区域优劣势、区域容量)、 (2)区域外部条件评价(总体环境、产业发展环境)、 (3)确定战略目标。16. 发展战略总原则:指导性、全局性、战略性、唯一性、科学性、可行性。17. 重点战略的特征:稳定性、阶段性、普遍性、层次性。18. 战略重点的确定:重点产业、重点地
15、区。19. 战略措施通常包括资源合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投入、科学技术发展( 关键因素 ) 、政策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第六章1. 区域产业:是地区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的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类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生产和作业的各个部门。2. 发展趋势:产业融合化、集群化、3. 区域产业结构规划: 指对一定地域内德产业整体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其合理性及存在问题, 通过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总结其产业高度, 然后根据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区域内外部发展条件,提出未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和重点,并对保障其调整的措施作出安排。4. 内容:现状分析、合理性评价、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
16、优化对策。5. 产业布局规划特点:时效性、连续性、战略性、地域性、综合性、政策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名师整理优秀资源6. 原则:优势原则、全局原则、不平衡原则、效益原则。第七章1. 空间结构的特征:三维性、区域性、整体性、系统性、演化性。2. 空间结构构成的基本要素:节点、轴线、域面3. 空间相互作用的三个基本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中介机会。4.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的内容包括: 选择空间开发模式、 确定区域增长中心和发展轴、划分次一级经济区、空间管制区与主体功能的划分。5. 主体功能区划: 根据资源环
17、境承载能力、 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 经济布局、 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空间单元。第八章1. 基础设施 : 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定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技术性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2. 基础设施的分类: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3. 特点:先导性、基础性、公用性。4. 基础设施五大硬件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给水排水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防灾减灾系统。仔细看下区域电力设施和通信设施的布局规划第九章1. 居民点的类
18、型有城镇型居民点和村镇型居民点。二者的差别从人口规模、 建筑景观、产业、物质构成、职能等方面加以区分。2. 居民点体系:一定区域范围内相互依存且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城市规模等级、不同功能的各类居民点共同构成的居民点序列和空间分布体系。是政府指导城市、镇、集镇和村庄规划与建设, 配置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依据。6. 完整的居民点体系包括: 区域中心城市或城市群区域次中心城市一般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名师整理优秀资源7. 村镇体系规划: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镇
19、域、乡域)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村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村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8. 制定规划的程序:规划技术路线村镇综合条件评价制定村镇拆并标准制定空间布局方案基础设施规划近期空间布局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第十章1.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 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发展趋势,按照生态学原理对区域各项活动和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和科学地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 特点: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政策性。3. 规划内容:区域生态环境调查、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环
20、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乡镇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规划方案的选择与评价。4.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应坚持的原则:可持续发展、 发生学、区域相关、区域共轭、相似性原则。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6. 评价原则:超前性、战略性、整体性、参与性、可持续发展、跟踪评价原则。第十章1. 文化:是人类对社会认识、 改造、顺应自然和自我的社会不断提升的过程和结果。2. 文化的三个层次:意识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3. 区域文化结构:文化景观、文化区域结构、文化中心。区域文化的特征:综合性、稳定
21、性、差异性和时代性。4. 区域文化发展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制度变迁等。5. 区域文化发展规划:是基于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当代文化资源、城市建成环境等文化资源进行项目的确认、制定规划和管理实施策略的过程,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名师整理优秀资源策略的运用文化资源促进社会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6. 区域文化发展目标体系规划特性:区域性、结构性、整体性。7. 制定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突出区域优势和自身特色、 适度超前、效益原则。8. 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9. 规划成果一原则:综合性、发展性、真实性、整体性。10. 般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了解下长株潭 3+5 城市群世界五大城市群,多看看每章后面的实例分析。本书的重点章节是第二、第五、第六、第七、第九、第十一章,大家自己有选择性的取舍哈!多看看书、多交流交流, 那期末考试对你来说就是 “小菜一碟” 啦,所以奋斗吧!奋斗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亲们,加油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