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遗传学后半部分重点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遗传学后半部分重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遗传学后半部分重点 .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1解释下列名词: F-菌株、 F+菌株、 Hfr 菌株、 F 因子、 F 因子、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溶原性细菌、部分二倍体。F-菌株: 未携带 F 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F+菌株: 包含一个游离状态 F 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Hfr 菌株: 包含一个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组内的F 因子的菌株。F 因子: 大肠杆菌中的一种附加体,控制大肠杆菌接合过程而使其成为供体菌的一种致育因子。F 因子: 整合在宿主细菌染色体上的F 因子,在环出时不够准确而携带有染色体一些基因的一种致育因子。烈性噬菌体: 侵染宿主细胞后,进入裂解途径,破坏宿主细胞原有遗传物质,合成大量的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并组装成子噬
2、菌体,最后使宿主裂解的一类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 侵染宿主细胞后,并不裂解宿主细胞,而是走溶原性生活周期的一类噬菌体。溶原性细菌: 含有温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又找不到噬菌体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部分二倍体: 当F+和Hfr 的细菌染色体进入 F-后,在一个短时期内, F-细胞中对某些位点来说总有一段二倍体的DNA 状态的细菌。4对两个基因的噬菌体杂交所测定的重组频率如下:a-b+a+b- 3.0% a-c+a+c- 2.0% b-c+b+c- 1.5%试问: (1)a、b、c 3 个突变在连锁图上的次序如何?为什么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累加的?(2)假定三因子杂交, ab+ca+bc+
3、,你预期哪种类型的重组体频率最低?(3)计算从 所假定的三因子杂交中出现的各种重组类型的频率。答:.a 、b、c3 个突变在连锁图上的次序为右图,由于噬菌体的DNA 是环状结构,而不是线状排列,因此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累加的。. 根据的三个基因间的连锁距离可知,基因间重组率较低的是ac 和bc,因此ab+c+和a+bc 两种类型的重组体频率最低。. 根据 的重组率可知: c 基因在中间:bc 间单交换产生 acb 和a+ c+b+的频率共为 1.5%;ac 间单交换产生 a+cb+和a c+b 的频率共为 2.0%;双交换 a c+b+和a+cb 的频率共为 0.03%。5 噬菌体三基因杂交产生
4、以下种类和数目的后代: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 - - - - - - - - - 试问:( 1)这一杂交中亲本噬菌体的基因型是什么?(2)基因次序如何?(3)基因之间的图距如何?答:(1)这一杂交中亲本基因型是+和pqr;(2)根据杂交后代中双交换类型和亲本基因型,便可推断出基因次序为:qpr 或rpq;(3)基因之间的图距:pr 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18.3 遗传单位; pq 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13.6 遗传单位;因为有双交换的存在, q
5、r 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28.9 21.5=31.9 遗传单位。6试比较转化、接合、转导、性导在细菌遗传物质传递上的异同。答:这四种现象的相同之处是:都是细菌的遗传物质DNA 在不同的细菌细胞之间传递,从而使受体细胞遗传物质发生重组。不同之处是:转化是裸露的DNA 直接与处于感受态的细胞之间的互作,进入受体细胞, 发生重组; 接合是由于 F 因子的整合产生 Hfr 菌株,在F 因子进行转移时,供体菌遗传物质也被带入受体菌,实现重组; 性导是 Hfr 菌株中F 因子的错误环出,产生了携带有供体菌遗传物质的F 因子,接合时随 F 因子的转移而使供体菌遗传物质导入到受体菌中; 转导是细菌的一段染色体
6、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并通过感染而转移到另一个受体菌内。9. 供体菌株为 Hfr arg- leu+ aziS strS,受体菌株 F- arg+ leu- aziR strS。为检出和收集重组体 F- arg+ leu+ aziR,应用下列哪一种培养基可以完成这一任务,为什么其它的培养基不可以?. 基本培养基加链霉素, . 基本培养基加叠氮化钠和亮氨酸, . 基本培养基加叠氮化钠, . 选择培养基中不加精氨酸和亮氨酸,加链霉素,. 基本培养基加链霉素和叠氮化钠。答:3 号培养基合适,因为: 1 号培养基,所有菌株均为链霉素敏感,在该培养基中将抑制所有的菌株; 2 号培养基, 无
7、法区分重组体和受体菌; 3 号培养基,加叠氮化钠可以抑制供体菌的生长,同时又不加亮氨酸, 受体菌也无法生长;4 号培养基中, 加链霉素将抑制所有菌株; 5 号培养基, 加链霉素也将将抑制所有菌。10大肠杆菌 3 个Hfr 菌株利用中断交配技术,分别与营养缺陷型F-菌株交配,获得下表结果:(答案来源:校园分享网 )供体位点进入时间( min)HfrP4X HfrKL98 HfrRa-2 gal+ 11 67 70 thr+ 94 50 87 xyl+ 73 29 8 lac+ 2 58 79 his+ 38 94 43 ilu+ 77 33 4 arg+ 62 18 19 试利用上述资料建立一个
8、大肠杆菌染色体图,包括以min 表示的图距。并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 - - - - - - - - - 出各Hfr 菌株F 因子的插入位点及转移方向。答:根据上表结果可知各基因位点在不同菌株中的排列顺序:菌株 供体位点HfrP4X lac+ gal+ his+ arg+ xyl+ ilu+ thr+ HfrKL98 arg+ xyl+ ilu+ thr+ lac+ gal+ his+ HfrRa-2 ilu+ xyl+ arg+ hi
9、s+ gal+ lac+ thr+ 13Hfr met+ thi+ pur+F- met- thi- pur-杂交。中断杂交试验表明,met+最后进入受体。所以只在含thi 和pur 的培养基上选择 met+接合后重组体。检验这些接合后体存在的thi+ 和pur+,发现各基因型个体数如下:met+ thi+ pur+ 280 met+ thi+ pur- 0 met+ thi- pur+ 6 met+ thi- pur- 52 试问:( 1)选择培养基中为什么不考虑met? (2)基因次序是什么?(3)重组单位的图距有多大?(4)这里为什么不出现基因型met+ thi+ pur-的个体?答:(
10、1)因为 met+最后进入受体,易于检测出。(2)基因次序是 thi+ pur+ met+。(3)重组单位的图距是:(4)在三个位点间发生双交换才有可能发生met+ thi+ pur-的个体,由于中断杂交的时间短或者所筛选的群体小,未能发现该个体。第八章1 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有何不同?答:孟德尔把控制性状的因子称为遗传因子;约翰生提出基因(gene)这个名词,取代遗传因子;摩尔根等对果蝇、玉米等的大量遗传研究,建立了以基因和染色体为主体的经典遗传学。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一个最小的单位,不能分割;既是结构单位,又是功能单位。具体指:. 基因是化学实体: 以念珠状直线排列在染色
11、体上; . 交换单位:基因间能进行重组,而且是交换的最小单位。. 突变单位:一个基因能突变为另一个基因。. 功能单位:控制有机体的性状。分子遗传学认为: . 将基因概念落实到具体的物质上,并给予具体内容:一个基因是 DNA 分子上的一定区段, 携带有特殊的遗传信息。 . 基因不是最小遗传单位, 而是更复杂的遗传和变异单位:例如在一个基因区域内, 仍然可以划分出若干起作用的小单位。现代遗传学上认为:突变子:是在性状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 一个突变子可以小到只有一个碱基对,如移码突变。 重组子:在性状重组时, 可交换的最小单位称为重组子。一个交换子只包含一个碱基对。 顺反子:表示一个作用的单
12、位,基本上符合通常所描的基因大小或略小,包括的一段 DNA 与一个多链的合成相对应, 即保留了基因是功能单位的解释。. 分子遗传学对基因概念的新发展:结构基因: 指可编码 RNA 或蛋白质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 - - - - - - - - - 一段DNA 序列。调控基因: 指其表达产物参与调控其它基因表达的基因。重叠基因:指在同一段 DNA 顺序上,由于阅读框架不同或终止早晚不同,同时编码两个以上基因的现象。 隔裂基因:指一个基因内
13、部被一个或更多不翻译的编码顺序即内含子所隔裂。 跳跃基因:即转座因子, 指染色体组上可以转移的基因。 假基因:同已知的基因相似, 处于不同的位点, 因缺失或突变而不能转录或翻译,是没有功能的基因。5. 举例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遗传性状表达的。答:基因对于遗传性状表达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形式。(1) 如果基因的最后产品是结构蛋白或功能蛋白,基因的变异可以直接影响到蛋白质的特性, 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遗传性状。 例如人的镰形红血球贫血症。红血球碟形 HbA 型产生两种突变体 Hbs、Hbc 红血球镰刀形。血红蛋白分子有四条多肽链:两条 链(141 个氨基酸 / 条)、两条 链(146 个氨基酸 /
14、 条)。HbA 、Hbs、Hbc 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在于 链上第 6 位上氨基酸, HbA 第6 位为谷氨酸(GAA )、Hbs 第6 位为缬氨酸( GUA )、Hbc 第6 位为赖氨酸( AAA )。基因突变会最终影响到性状改变,产生贫血症的原因:仅由单个碱基的突变,引起氨基酸的改变, 导致蛋白质性质发生变化, 直接产生性状变化。 由正常的碟形红血球转变为镰刀形红血球,缺氧时表现贫血症。(2) 更多的情况下,基因是通过酶的合成,间接影响生物性状的表达,例如豌豆:圆粒( RR )皱粒( rr )产生 F1 圆粒( Rr),自交产生 F2,1/4 表现为皱粒(rr )。rr 的表现型为皱粒, 是因
15、为缺少一种淀粉分支酶 (SBE )所致。SBE 控制淀粉分支点的形成,rr 豌豆的 SBE 不正常,带有一段 0.8kb 的插入片段,结果形成异常 mRNA ,不能形成淀粉分支酶。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不能合成淀粉导致积累蔗糖和大量的水分。随着种子的成熟,皱粒基因型(rr )种子比圆粒基因型种子失水快,结果形成皱粒种子表现型。而F1 圆粒( Rr)杂合体中,有一个正常的 R 基因,可以产生 SBE 酶,能够合成淀粉,表现为圆粒。本例说明R 与r 基因控制豌豆子粒的性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指导淀粉分支酶的合成间接实现的。6. 试说明正调控与负调控的区别。答:转录水平的调控通常可归为正调控与负调控两种
16、。正调控与负调控并非互相排斥的两种机制, 而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需要, 有的系统既有正调控又有负调控。正调控是经诱导物诱导转录的调控机制。诱导物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激活子复合物, 与基因启动子 DNA 序列结合, 激活基因起始转录, 使基因处于表达的状态;负调控是细胞中阻遏物阻止基因转录过程的调控机制。阻遏物与DNA 分子的结合,阻碍 RNA 聚合酶转录,使基因处于关闭状态。真核生物以正调控为主;原核生物以负调控为主。降解代谢途径中既有正调控又有负调控;合成代谢途径中通常以负调控来控制产物自身的合成。8. 试述乳糖操纵元模型。答:1961 年,Jacob F. 和Monod J. 的乳糖操
17、纵元模型:乳糖操纵元阐述的是一个基因簇内结构基因及其调控位点的表达调控方式。包括编码乳糖代谢酶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 - - - - - - - - - 3 个结构基因及其邻近的调控位点,即一个启动子和个操纵子, 还有位于上游的抑制基因。 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的调控需要三种酶参加:. -半乳糖酶由结构基因lacZ 编码,将乳糖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 渗透酶由结构基因 lacY 编码,增加糖的渗透,易于摄取乳糖和半乳糖;. 转乙酰酶由结构基
18、因 lacA 编码, -半乳糖转变成乙酰半乳糖。三个结构基因受控于同一个调控系统,大量乳糖时, 大肠杆菌三种酶的数量急剧增加,几分钟内达到千倍以上, 这三种酶能够成比例地增加;乳糖用完时,这三种酶的合成也即同时停止。在乳糖操纵元中, lacI 基因编码一种阻遏蛋白,该蛋白至少有两个结合位点,一个与 DNA 结合,另一个与乳糖结合。当没有乳糖时,lacI 基因产生的阻遏蛋白,结合在操纵子位点的DNA 序列上,阻止 RNA 聚合酶起始转录结构基因。在有乳糖时,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空间构型发生改变,而不能与操纵子DNA 结合,这样RNA 聚合酶起始转录结构基因, 产生乳糖代谢酶, 开始代谢乳糖。
19、因此乳糖操纵元是一种负调控机制。9. 指出下列每一种部分二倍体. 是否合成 - 半乳糖苷酶, . 是诱导型还是组成型?(斜线左侧是质粒基因型,右侧是染色体基因型)(1)lacZ lacY-/lacZ-lacY(2)lacOClacZ-lacY/lacZ lacy- (3)lacP-lacZ/lacOClacZ- (4)lacIlacP-lacZ /lacI-lacZ答: . lacZ+lacY-/lacZ-lacY+ 质粒DNA 能合成 -半乳糖苷酶,是诱导型;. lacOClacZ-lacY+/lacZ+lacY- 染色体 DNA 能合成 - 半乳糖苷酶,是诱导型;. lacP-lacZ+/
20、lacOClacZ- 均不能合成 - 半乳糖苷酶,是组成型;. lacI+lacP-lacZ+/lacI-lacZ+ 染色体 DNA 能合成 - 半乳糖苷酶,是组成型。第九章9简述基因组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异同。答:遗传图谱的构建是根据任一遗传性状(如已知的可鉴别的表型性状、多型性基因位点、功能未知的 DNA 标记)的分离比例,将基因定位在基因组中。因此,遗传图谱是根据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中的重组频率,来确定其在基因组中的顺序和相对距离的。 物理图谱的构建不需要检测等位基因的差异,它既可以利用具有多型性的标记, 也可以利用没有多型性的标记进行图谱构建,它将标记直接定位在基因库中的某一位点。实际上
21、这两种途径都需要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技术和方法。尽管这两种图谱是分别构建的,但是它们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作为基因组图谱利用。构建物理图谱的原因是:遗传图谱的分辨率有限、遗传图谱的精确性不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 - - - - - - - - - 第十章5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与突变性状表现有什么关系?答:有性繁殖植物:性细胞发生显性突变,则在后代中立即表现;如果是隐性突变,后代自交也可以得到纯合的突变体。体细胞发生显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遗传学后半部分重点 2022 遗传学 部分 重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