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复习总结 .pdf





《2022年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复习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复习总结 .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古生物学有孔虫亚纲筳第二节腕足动物门(二) 、外壳形态及基本构造腕足动物有双壳组成,两壳大小不一,一般而言,腹壳较大,背壳较小。在腹壳中部有一凹槽,称为腹中槽,在背壳中部有一中隆,称为背中隆。偶尔也有相反的情况。1 正视外壳形态-外形从腹壳或背壳方向观察壳体轮廓腕足动物背、腹壳的外形有圆形,近三角形 ,近五角形 ,长卵形 ,舌形 ,半椭圆形等 . 2 侧视 外壳形态 -外形从侧面观察, 腕足动物两壳凸凹程度亦变化很大,按两壳凸隆程度可分出以下几种类型(先背后腹) :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背凸型、双凹型。双凸型两壳凸隆程度近于相等;平凸型背壳近平而腹壳凸隆;凹凸型背壳凹陷而腹壳
2、凸隆;背凸型背壳凸隆程度远大于腹壳;颠倒型幼年期凹凸而老年期变为凸凹. 3 前视外壳形态-外形4 外壳形态 -定向定向背上前下 , 长宽厚如图示一般两瓣大小不等:背瓣较小,腹瓣较大壳喙:壳体最早分泌的硬体部分,呈鸟喙状茎孔:壳喙附近的一个圆形小孔壳喙及茎孔的一方为后方,壳体张开的一方为前方壳喙旁边缘为后缘,相对的壳体增长方向为前缘,两侧边为侧缘把壳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假想平面为对称面(三) 、外壳构造 -后部构造喙:背壳和腹壳后端均具壳喙,腹喙一般较明显,或尖耸或弯曲铰合线:壳后缘两壳铰合处,或长或短,或直或弯主端:铰合线的两端,圆或方,或尖伸作翼状壳肩:喙向两侧伸至主端的壳面基面:壳肩与铰
3、合线包围的三角形壳面。背基面较小,腹基面较发育三角孔:基面中央呈三角形的孔洞。在背壳的称背三角孔。三角板:三角孔上覆盖的三角形小板。有时由两块板胶合而成,称三角双板(五)内部构造铰合构造主突起支腕构造腕基腕棒腕带腕螺内部构造 -铰合构造腹壳:铰齿、齿板、匙形台、中隔板背壳:铰窝腹壳:铰齿、齿板、匙形台、中板背壳:铰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有铰腕足类腹三角孔的两个前侧角上,各有一个向背壳突出的小凸起,称为铰齿, 铰齿与背壳内的一对铰窝构成铰合构造。铰齿下面,沿三角孔的侧缘常有一对向下延伸的
4、支板,称为齿板齿板大多伸达壳底,两齿板之间的空腔称为三角腔。有的齿板相对下延,两者愈合形成一个匙形板,称为匙形台。匙形台底悬空,或有一个沿壳中线延伸的支板所支持,这种支板称为中隔板。内部构造 -主突起背壳中央的突起,为闭壳肌附着点内部构造 -支腕构造支持卷曲腕的骨骼为支腕构造,发育在背壳上。分为腕基、腕棒、腕带和腕螺(1)腕基 :位于背壳中部的突起,是腕骨的附着点。(2)腕棒 :从腕基生长出的棒状物,后期形态变化大。(3)腕带 :腕棒前部伸展的部分,在后期前端汇合成为环状物。(4)腕螺自腕棒前端螺旋而出成的空锥状骨骼构造。腕螺有三种类型,石燕贝型、 无窗贝型及无洞贝型。(六)分类方案主要依据铰
5、合构造的有无、壳质成分等,分为两个纲:1.无铰纲:无铰合构造,主要依靠肌肉联接两壳,壳质大部分为几丁磷灰质。轮廓多为圆形 ,卵形和舌形 ,?具茎孔和茎沟 . 寒武纪至现代. 2.有铰纲:具铰合构造,有各种支腕构造,钙质壳。第三节、软体动物门(Mollusca )1、腹足纲的定向将壳顶朝上 , 壳口对着观察者,?旋轴直立 ,壳口在旋轴 (或壳体 )的右侧为右旋壳,在旋轴(或壳体 )的左侧为左旋壳, 壳口的前端为前方,壳顶端为后方。壳口所在的一侧为腹侧,另一侧是背侧。(三).双壳纲 (重点:定向 ) 7、双壳纲的定向1.壳分前、后、背、腹、左、右2.两壳铰合的一方称背方,相对壳开闭的一方为腹方;3
6、.一般喙指向前方;4.壳顶通常位于背部的中偏前方或前方;5.放射及同心纹饰一般由喙向后扩散;6.小月面在前,盾纹面在后;7.有耳的种类,足丝凹口在前;8.外套湾位于后部9.肌痕,单个位于中偏后,两个则前小后大10. 当壳的前后确定以后,将壳顶向上,前端指向观察者的前方,左侧壳瓣为左壳,右侧壳瓣为右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头足纲(白垩纪末菊石绝灭)平旋壳:旋环:平旋壳旋转一周为一旋环。外旋环:最后旋成的环。内旋环:外旋环以内的所有旋环。头足纲外壳类 -壳形根据旋卷程度分为四种:外
7、卷:如果外面的旋环不包或很少包住相邻内旋环内卷:外旋环从两侧全部包住内旋环介于两者之间的旋壳,按其旋卷限度可分半外卷或半内卷壳。胎壳:壳体最初生成的部分隔壁:壳内部分隔壳体的横向板状构造隔壁孔:隔壁上连接两房室的开口。房室:由壳壁和隔壁围成的空间住室:最前方具壳口的房室气室:住室以外的其它房室,充满气体壳口:住室前端软体伸出壳外之口腹弯:壳口的腹侧常有一个向后凹的缺口,是原来软体腹部的漏斗伸出的地方脐:平旋壳中央两侧下凹部分脐壁:脐部的四周壳壁脐线(脐棱、脐缘) :相邻两个旋环的接触线。隔壁颈:沿隔壁孔的周围延伸出的颈状小管。连接环:隔壁颈之间或其内侧的环状连接小管。体管:壳内由隔壁颈和连接环
8、组成一条贯通原壳到住室的钙质管道。根据隔壁颈的长短、弯曲程度和连接环形状,体管可分为四种类型:无颈式:隔壁颈甚短或无,无连接环直短颈式:隔壁颈短而直,连接环直弯短颈式:隔壁颈短而弯,连接环外凸全颈式:隔壁颈向后延伸,达到或超过后一隔壁,连接环或有或无体管一般位于壳体中央或偏腹侧,少数位于背方。 体管形状一般为细长的圆柱形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串珠状头足纲外壳类 -定向直壳或弯壳:壳的尖端为后方,壳的口部为前方;与体管靠近的一侧为腹方,另一方则称背方。平旋壳:壳口为前方,原壳为后方,旋环
9、外侧为腹方,内侧为背方头足纲外壳类 -缝合线头足动物的隔壁边缘与壳壁内面相接触的线叫缝合线。一般只有剥去壳表皮才能露出。隔壁不褶皱或褶皱,则缝合线平直或弯曲鞍:缝合线向前(壳口)弯曲的部分叶:缝合线向后(胎壳)弯曲的部分根据隔壁褶皱的程度,可分为五种类型鹦鹉螺型:平直或平缓波状,无明显的鞍、叶之分无棱菊石型:鞍、叶数目少,形态完整,侧叶宽,浑圆状棱菊石型:鞍、叶数目较多,形态完整,常呈尖棱状齿菊石型:鞍部完整圆滑,叶再分为齿状菊石型:鞍、叶再分出许多小齿第四节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必考内容构造)1、己经绝灭,寒武纪至二叠纪,寒武纪和奥陶纪最繁盛2、结构上可分为头甲、胸甲和尾甲各构造的名称及位置3
10、、叶肢介非重点第五节半索动物门笔石纲特有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的一条短盲管。有人认为口索是最初出现的脊索,因而曾作为一个亚门归属于脊索动物门。具背神经索:背神经管的雏形消化管前端有鳃裂:呼吸器官海生,个体小,群体动物几丁质硬体,经石化升馏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化石绝灭生物,中寒武世早石炭世。奥陶纪志留纪标准化石主要有两大类树形笔石类:树枝状,底栖固着正笔石类:列式,漂浮生活- 指相化石硬体构造胎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笔石簇基本构造胎管胎管:第一个个体分泌的圆锥形外壳,开口朝下,尖端朝上。线管:胎管上方伸出的一条细线状小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11、 - - -第 4 页,共 13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中轴:由线管硬化而成。胞管胞管:第一个胞管由胎管侧面的一个小孔出芽生出。树形笔石类:树形笔石类有三种胞管,即正胞管 ,副胞管和茎胞管.一般正胞管大,副胞管小 ,二者均向外开口。茎胞管:细长,内有芽茎,除了枝上最末一个外,其余都不向外开口。茎系:是由硬化变黑的芽茎串连而成。正笔石类:只有一种胞管,即正胞管 ,各胞管的始端以共通沟互相沟通,末端各自向外开口 . 每个胞管靠近共通沟一边为背,另一边为腹。相邻两胞管间常有重叠。但重叠的程度各类笔石不一。正笔石胞管类型多样。正笔石类的十种胞管类型1.均分笔石式:胞管直管状2.单笔石式:胞管外弯呈钩状3.
12、卷笔石式:胞管外卷呈球状4.半耙笔石式:胞管向外扩展,大部分孤立 ,呈三角形5.耙笔石式:呈全孤立耙形正笔石类的十种胞管类型6.纤笔石式:胞管腹部呈波状曲折7.栅笔石式:胞管强烈内折,具方形口穴8.叉笔石式:胞管口部向内转曲9.瘤笔石式:形成背褶,口部内转,腹褶弱10.中国笔石式:形成背褶及柱状腹褶笔石枝成列的胞管构成笔石枝始端:近胎管的一端末端:胞管增长的一端共通管(沟) :在笔石枝背部连通各个胞管腹侧:胞管所在的一侧背侧:靠近共通管(沟)的一侧每个胞管靠近共通管一边为背,另一侧为腹正笔石的分枝类型同分枝 :即一枝同时分为两枝,又可以分为两枝对称的正分枝和两枝不对称的侧分枝。侧分枝中沿原来方
13、向生长的枝为主枝,向旁侧发展的枝称侧分枝。后分枝 :是在一个已形成笔石枝的胞管壁上出芽生出另一枝,其形式像侧枝, 但其分枝的时间晚,这种晚期长出的分枝称为次枝。假分枝 :是在一个已形成的笔石枝上,从胞管口(或胎管口 )中长出另一枝,这种分枝方式只见于有轴笔石亚目,每一个分枝也都有中轴,称为幼枝。笔石枝的生长方向以胎管尖端向上,口部向下为基准,可以分为七种类型:上攀式、下垂式、下斜式、下曲式、平伸式、上斜式、上曲式笔石枝上胞管的排列方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单列式 ,仅一侧有胞管双列式 ,
14、两侧都有胞管四列式 ,一个枝上有四列胞管个别还有三列式。笔石体笔石体:由一枝以上的笔石枝构成。正笔石类:笔石体有一个或多个笔石枝树形笔石类:笔石体由多个复杂分支的笔石枝构成笔石簇笔石簇:由多个笔石体聚在一个浮胞上,以中轴相连形成的综合体。笔石纲的演化趋势笔石的演化以正笔石目的比较清楚, 原始的正笔石由树形笔石演化而来,?其特点是:分枝多 ,以后逐渐减少 . 正笔石的演化一般表现为: 笔石体简化:多枝到少枝. 笔石枝生长方向改变:变化的总趋势是从下垂式-上攀式 . 胞管变形:胞管从原始的直管逐渐变形弯曲。体壁网格化:体壁大部变薄,局部加厚,形成网状。横管数目由少变多笔石纲的生态生活方式:树形笔石
15、类大部分为固着生活,其它各类笔石大都是浮游生活生活环境:滨海、陆棚边缘到陆棚斜坡等海域保存岩性:可以保存在各类沉积岩中,但以页岩为主,尤其黑色页岩笔石纲的地史分布:中寒武世早石炭世绝灭古植物学古植物的基本特征,包括茎的分枝,叶的类型、形态、排列方式,叶脉的类型,植物分类。高等植物中蕨类植物各个植物门的基本特征。高等植物可分为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和特征。低等植物的特征一般特点低等植物包括菌类和藻类一个细胞组成或许多细胞组成的群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
16、3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活方式自养 -光合作用 -藻类异养 -吸取其他植物-菌类共生 -以上两类相互依存2 轮藻化石个体一般在0.2-3.5mm 之间。其上环绕有5-20 条长管状细胞。外形有卵、椭圆、球等3 叠层石叠层石是一类具有层理的结构,有人认为是低等植物在其生命活动时期形成的,既有物理作用,也有生命活动的作用。藻类分泌的粘液(暗层)和捕获的沉积颗粒(亮层)基本构造基本层:上凸、锥状暗层亮层基本构造如图所示地史分布最早的叠层石发现于28 亿年前的南非晚前寒武纪繁盛现代叠层石分布于北美的巴哈马群岛高等植物的形态和结构1 一般特征高等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发育良好的繁殖器官有发育的维管束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复习总结 2022 古生物 地层学 复习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