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备课资料 .pdf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备课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备课资料 .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备课资料第十二单元过年元日教材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2、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教学目标1、认会 5 个生字,写会 5 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 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教学建议关于课文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
3、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的目的。3、学习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关于生字本课的几个生字, “ 爆、曈、符 ” 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 换” 字右边的撇不出头,不要写成 “ 央” 字。课时安排建议教学 1 课时。拓展习题1、默写古诗。元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4、 - - - - -第 1 页,共 14 页,。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相关资料王安石(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他的文学成就很高, 影响甚巨。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 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其诗长于说理, 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 感慨深沉别具一格。 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教案精品元日教学
5、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析题。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1、读通古诗。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2、读出问题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交流读懂了什么?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精选学
6、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1、自主学习,读中感悟。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 理解 除:除去,过去。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C、体会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中的“ 总”“换” 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渡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4、吟诵古诗,启发想像。1)指生
7、吟读,师生评价。2)师配乐范读,生评。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决。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 ,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2、课外搜集有关中国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同桌交流。老北京的春节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对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全文共 7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点出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是腊月初。腊月指农历十二月。第二自然段写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8、。第三自然段写腊月十九,学生们买爆竹和玩具,赶集买年画。第四自然段写除夕真热闹。准备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爆竹、吃团圆饭、守岁,这些都是除夕的风俗。第五自然段写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拜年、逛庙会。第六自然段写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人们看灯、吃元宵。用“ 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这样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元宵灯会上灯的多种多样。从大街到家中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第七自然段写正月十九是春节结束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 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
9、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教学目标1、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 “ 开始”“高潮 ” 和“ 结束 ” 的日子。4、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教学建议关于课文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而后细读课文, 了解春节 “ 开始”“高潮” 和“ 结束” 的日子。画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干什么,再读一读
10、。在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指导朗读。可重点指导第 6 自然段,“ 处处张灯结彩 家中也有灯 ”引导学生体会元宵节的灯又多又美。2、老北京过年的每一个习俗都有来历,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学习完课文后进行交流。课后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练习的目的是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不宜过高、 过全。可先搜集有关资料,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大家一起说一说。3、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 “ 开卷有益 ”“初显身手 ”“笔下生花 ” 的训练内容都与过年有关,可以把这些内容和学习这篇课文结合起来。语文天地中的“ 金钥匙 ” 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收集的资料
11、整理归类,有关过年的资料特别多,可以让学生归在一起。关于生字本课生字较多,注意 “ 逛” 读 gu ng ,不读 ku ng ,“ 截、拜” 二字,笔画容易错,要注意辨别。课时安排建议本课教学 23 课时。拓展习题1、读记词语,再按要求写几个吧!截然不同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快乐吉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气氛热闹的词语?请再写出几个。3、请搜集几幅春联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还可以办一期春联展览。相关资料春节: 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也最长,春节在我过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北京地区流传着许多川江前后的风俗大部分时根据节令的顺序而延续下来的。有这样一首民间歌谣: “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
12、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洋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这首歌谣是对北京腊月里忙年情况的星星描述,流传已久。北京地区过年,一般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可以说,“ 腊八” 是春节的序曲。腊八: 指腊月初八。腊八蒜 :色味双美,蒜色 如翡翠般绿,蒜味 微辣。贴近年根: 指临近年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精品教案老北京的春节(一)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及其由来的资料。2、查找自己家乡
13、过年习俗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从元日中,我们知道了中国人过春节的很多习俗,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独立识字。2、检查识字情况,重点指导“ 逛” 。3、检查读课文,正音。4、默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老北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2、同桌读一读,再在全班交流。3、 默读课文,找出老北京春节 “ 开始”“高潮” 和“ 结束” 的日子并划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1)春节开始是什么
14、日子,人们在干什么?A、指名回答。B、出示小黑板, “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用 “ 要, 还要,” 造句。2)老北京的除夕有哪些风俗?从哪些地方看出除夕的热闹。A、说一说。B、怎样读出除夕热闹喜庆。3)春节的 “ 高潮” 是什么日子,人们都在干什么。A、指名回答讨论。B、从哪些地方看出元宵灯会的灯多?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 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C、指导朗读。D、练习用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还有的 ,” 说话。4)春节“ 结束” 是什么日子?5、联系实际,交流感受从老北京春节这么多的风俗习惯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学
15、生谈自己的感受,过渡: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喜庆, 真是“ 火树银花不夜天, 兄弟姊妹舞翩跹 ” 。四、交流资料、练习表达。1、把课前查找的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由来的资料拿出来,全班交流。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先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整理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重点指导: “ 截”“拜”2、积累词语。抄写语文天地“ 抄一抄 ” 中的部分词语:规距、通宵、高潮、结束、截然不同。六、课外实践、培养能力。通过各种文法搜集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二)课
16、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家乡过年的风俗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1.过年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历代诗人墨客总以最美的诗句来赞颂新年的到来。你能背诵首这类诗吗?2.你想了解老北京春节的热闹特色吗?背王安石的元日复习本单元首篇古诗。即将年底,此导入贴近生活,激趣自然。二、初读课文自读感知1.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再读课文,分段默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重点词,标出疑问。3.集体汇报,你了解了什么?生 1:有趣、热闹生 2:刺激、好玩生 3:喜庆、团圆,生 1:了解了春节“开始” “高潮”“结束 ”的 日子。生 2:了解了庆
17、祝春节有很长的时间。生 3:我结合图画,了 解了春节期间庆祝活动很多,学生各自的印象不同,学习中互相影响、补充。尊重学生自主读书的愿望,并能从多角度来了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热闹非凡。,三、细读课文质疑讨论1、实物投影出示春节“开始”的有关段落。2、 “除夕”和“初一”有什么截然不同?(教师相机介绍 “过年”的 传说)3、 用同学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共同研讨“元宵节”一段。 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个别汇报。回顾 “除夕” 、“初一”和“元宵节”对比。4、 春节一转眼就过去了,那份快乐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备课资料 2022 北师大 小学语文 第五 备课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