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疗技术损害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医疗技术损害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制定和完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医 院 医 疗 技 术 风 险 预 警 机 制 及 医 疗 技 术 损 害 处 理 预 案一 ,建 立 院 长 负 责 制 , 由 主 管 院 长 主 抓 医 疗 技 术 风 险 工 作 ;二 ,医 院 从 工 作 环 境 、 技 术 力 量 给 高 风 险 、 高 技 术 的 科 室 以 重 视 和 支 持 ;三 , 对 高 风 险 的 外 科 、 妇 产 科 医 师 实 行 医 疗 技 术 准 入 制 度
2、 , 不 经 批 准 的 人员 不 允 许 从 事 高 风 险 的 医 疗 技 术 工 作 ; 严 格 执 行 手 术 分 级 制 度 。四 , 严 格 执 行 新 技 术 新 业 务 准 入 制 度 , 坚 决 杜 绝 不 经 批 准 的 新 技 术 新 业 务在 临 床 中 使 用 ;五 , 建 立 “ 绿 色 通 道 ” , 对 抢 救 、 入 院 、 会 诊 等 实 行 规 范 化 管 理 , 注 重 患 者抢 救 工 作 流 程 和 工 作 程 序 ;六 ,对 急 危 重 患 者 实 行 科 主 任 负 责 制 ,对 需 要 全 院 会 诊 的 及 时 通 知 医 务 科 ,由 医
3、务 科 集 中 院 内 外 专 家 会 诊 救 治 , 不 得 贻 误 患 者 病 情 ;七 ,对 超 出 本 科 专 业 诊 治 范 围 的 患 者 应 及 时 请 相 关 专 业 会 诊 并 转 科 治 疗 ,对 超 出 医 院 诊 治 范 围 的 患 者 及 时 转 院 治 疗 , 不 得 延 误 。八 ,对 在 治 疗 过 程 中 ,出 现 严 重 诊 断 和 治 疗 问 题 、严 重 并 发 症 或 副 作 用 的 ,应 立 即 由 科 主 任 组 织 积 极 抢 救 , 同 时 通 知 医 务 科 , 由 医 务 科 组 织 全 院 会 诊指 定 下 一 步 救 治 方 案 ;对
4、手 术 中 出 现 付 损 伤 或 需 要 二 次 以 上 手 术 者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对医疗风险的管理和对重点环节的监控,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方案。二、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范围内所有医疗活动的预警和处置。重点包括医院内新开展技术或项目,被评价为高风险技术服务或项目,三级及以上重大手术或项目,重危、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的预警和处置。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5、 - - - - - - - 三、人员职责:科室质控小组全面负责医疗风险预防、风险评估、质量监控、风险处置、 缺陷整改等工作; 对医疗风险作定期总结,跟踪评价;结果向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报告。科室主任为预防、监控和处理医疗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医务科是医院缺陷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接受科室医疗风险的预警和报告,并作出相应反应。医院缺陷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应对医疗风险的决策。对发出预警的病例组织讨论,作出处置。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出现缺陷的新技术项目行使否决权。医院的重点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疑难、危重、医疗争议病例、重大手术等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四、操作方法:4 1 各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必须严格
6、执行现有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特别强调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医疗安全,患者签署的所有文书应在病历档案中妥善保管。42 新申报技术项目需按照医疗技术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纳入准入管理,并填写相应的记录。43 科室质控小组应纳入质控范围重点监控的内容:高风险技术项目现有达到或超过三级医院技术水平的项目,三级及以上重大手术或项目;由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评价为高风险技术的服务或项目。高风险病例重危、疑难病例,医疗争议病例。高风险科室急诊、手术科室、产房、重症监护室。44 高风险技术项目和高风险病例的动态管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7、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医疗缺陷的分级参照成都市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第 57 页医疗缺陷标准执行。科室发生医疗缺陷, 应填写医疗缺陷三级质控记录表(附件 1)1 份,向医务科、质控办报告。医务科应召集缺陷管理委员会成员,对该项目的风险进行调查重新评估,向质量管理委员会办递交医疗风险监测评估表(附件 2)。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科室的疑难、危重、重大手术、纠纷病例应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酌情组织院内外会诊、讨论,防止医疗损害的发生和扩大,做好医疗风险预警监控记录、疑
8、难、危重、手术讨论(附件3-4 )记录。45 新技术应用1 年内由科室填写技术、项目监测季报表(附件4)一式 2 份,分别向医务科、质控办汇报所开展的病例评价。年终由质控办组织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总结评价,填写医疗风险监测评估表,并作出是否继续使用该技术的决定。医疗技术损害防范与应急处理预案一、医疗技术损害防范预案、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严格医务人员的准入、资质和资格审查. 、严格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严格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查。、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对医务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
9、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的教育。、质控科、护理部、门诊部为医疗质量监控部门,负责监控医疗护理质量,监督医疗护理服务,检查医护执业情况,协调医务科受理患者投诉,提供相关医疗咨询。、在医疗活动中, 要将患者的病情、 采取的医疗措施和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和家属,及时解答咨询,但要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特别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以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10、- - - - - - - 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制度。二、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的各项技术诊疗操作过程中,出现医疗技术损害时,应按以下原则处置患者。(1)、患者当时无生命危险时应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并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采取适宜应急补救措施,防止再次或继续发生医疗技术损害。(2)、患者当时有生命危险时,医疗技术操作立即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采取损害补救处理对策,防止对患者的进一步损害,避免发生其他更加严重的损害后果。(3)、出现医疗技术损害时, 当事人应立即按照医院报告制度规定, 逐级上报科室主任、医务科及相关职能部门,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会诊讨论,研究进一
11、步的补救处理对策和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原医疗技术操作。、医疗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医务科应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和要求上报。、发生医疗技术损害责任争议时,相关病历资料复印件可应患方要求,在医患双方的共同监督下封存和启封。按照规定,封存的资料由医院保管。4、疑是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医疗技术损害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按照规定,封存的实物由医院保管。需要检验的,由双方共同指定具有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检验;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市卫生局指定。 5 、死亡患者的家属对死因有异议时,医务人员应告知其尸检(48 小时内进行,具备冷冻条件的,可以延长至 7 日),双方共同提起申
12、请,由市卫生局指定尸检机构。、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放太平间。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报请市卫生局批准,并报辖区公安部门备案后,医院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7、发生医疗技术损害责任争议时,科室应力争予以化解;不能化解的医疗争议,由医务科组织人员进行处理,科室予以配合。、双方同意进行医疗事故争议技术鉴定的,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诉至人民法院的医疗争议,由医务科组织应诉工作,并做好应诉准备。 9、医院对医疗事故相关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按照医院有关医疗事故处理规定进行处罚。 10、科室根据本预案制定适合科室特点的医疗风险防范处理预案。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目的: 为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 防止医疗技
13、术损害的发生和发生医疗技术损害后及时、 有效的采取措施, 避免损害后果的进一步扩大,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一、立即消除致害因素。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二、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三、尽快报告有关领导。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都必须立即如实报告。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部、主管院领导或者总值班,重大技术损害必
14、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四、组织会诊协同抢救。损害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者,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主持);对于情节严重的技术损害,应当根据需要邀请院内相关专科会诊,共同抢救(科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医务部邀请上级医院 专家会诊指导(医务部或主管院长主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五、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
15、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六、妥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七、如患者已经死亡,必要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其亲属正式提出并送达书面尸检建议,并力争得到患方书面答复。八、全面检查、总结教训,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九、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十、相机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应诉准备。十一、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进行处理。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 扰乱医疗秩序时, 在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 An 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十二、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或反复出现时, 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认真地进行研讨和重新评估,必要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