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伦理生命伦理 .pdf
《2022年教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伦理生命伦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伦理生命伦理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提问:简述整体护理的道德要求。导入新课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车尔尼雪夫斯基讲授新课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护理人员的责任(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1、社会性广。2、群体性宽。3、风险性大。4、时间性紧。5、协作性强。6、责任性重。(三)护理人员的责任1、伦理责任(1)服从指挥,相互协作。(2)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3)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
2、污染。(4)协助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居民、村民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2、法律责任依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五十条规定。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伦理规范(一)奉献精神。(二)科学精神。(三)民族精神。(四)人文精神。(五)敬业精神。三、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一)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作为一门学科,生命伦理学有三个普遍性的核心问题: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怎样才能过上道德的生活并做出道德上好的决定?当我的
3、行为可能影响其他人的状态和健康时,我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作为社会的一员, 我应该为社会的公共利益做些什么?第一个问题与美德论和义务论有关, 强调人的品行和一个有修养的人应具备的价值观和目标; 第二个问题承认一个人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努力理解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为他人做什么,和我们从他人那儿有权期望得到什么; 第三个问题把我们的社会关系更深入一步, 看到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这两个问题可以说与后果论有关。(二)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 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即保证病人自己做主,理性地选择诊治决策的伦理原则。实质是对病人自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2. 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原则的真正意义
4、在于强调培养为病人高度负责,保护病人健康和生命的护理伦理理念和作风,在实践中努力避免病人受到不应有的伤害。3. 尊重原则。 尊重原则指医患双方交往时应真诚地尊重对方的人格,并强调医务人员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独立而平等的人格和尊严。4.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现代医学服务高度社会化的集中反映,其价值在于合理协调日趋复杂的医患关系,合理解决日趋尖锐的健康利益分配的基本矛盾。四、性与生殖伦理(一)生殖权利与生育控制1. 生殖权利含义生殖权利是人的自然权利, 是人类的生存和延续所不可缺少的权利,是人权的基本组成部分。2. 生殖权利的内容男女平等的权利。人身自由、安全和主自的权利。结婚与组织家庭的权利。获得有
5、关信息、咨询和教育的权利。获得生育健康和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分享科学进步效益的权利。(二)生育控制1. 生育控制在我国被称为“计划生育”1980年开始制定并逐步健全和完善。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共和国宪法第 25 条规定: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第 49 条规定: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特别是 2002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首部法律,标志着我国的计划
6、生育工作已进入法制化管理阶段。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 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也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困难, 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育第二个孩子。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民族素质, 在少数民族中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由各自治区或所在省决定。2. 生育控制的手段及道德要求()避孕:是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或方法防止或阻止妇女怀孕的一系列措施。避孕是人类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的关键环节。()人工流产:是指由孕妇本人或他人以
7、人工手段有意施行的堕胎以终止妊娠。通常使用药物流产或手术流产两种方法。()绝育:就是通过手术等方式剥夺人的生育能力。一般采用对男性输精管或女性输卵管切断、 结扎等手段以达到长久或永久避孕的目的。五、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生殖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说明人类不仅在认识人体的奥秘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在控制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改善人口质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一)人类辅助生殖的方式 1.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方法将男性的精子注入女性的体内,以达到受孕目的的生殖技术。人工授精可分为两种:同源人工授精(精子源于丈夫本人)和异源人工授精(精子则来自捐精者) ,主要解决男性不育问题。 2.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8、)体外授精俗称“试管婴儿” 。这是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难度较大的新生殖技术。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是指分别取出精子和卵子,在试管中使卵子受精,培育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子宫。主要解决女子不孕问题。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有4 种组合状况:丈夫的精子和妻子的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子结合;丈夫的精子和第三者的卵子结合;妻子的卵子和第三者的精子结合;第三者的精子和第三者的卵子结合。之后又出现两种植入方式:将胚胎植入妻子子宫;将胚胎植入代孕母亲的子宫。(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伦理问
9、题 1. 是否破坏了婚姻和家庭和睦。 2. 谁应该是孩子的父母。 3. 代孕母亲是否合乎道德吗? 4. 精液、卵子和胚胎是否可以商品化? 5. 非在婚姻妇女能否进行人工授精? 6. 体外授精与胚胎移植后剩余的胚胎是否可用作科学研究?(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 1. 知情同意的原则。2. 维护供受双方和后代利益的原则。3. 互盲和保密的原则。4. 严防商品化的原则。六、死亡伦理(一)临终关怀和安乐死1. 临终关怀(1)临终关怀含义指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照顾,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的一种特殊服务。(2)临终关怀的主要特点临终关怀以病人为中心, 针对住
10、院病人各自的控制症状、姑息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 采取生活护理、临终护理和心理、 精神上的安慰。临终关怀的目的不以延长临终者的时间为重,而是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对临终病人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关怀”,使临终病人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坦然、满怀尊严地辞别亲友,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由此可见,临终关怀对临终病人实行的是一种人道主义服务,其目的不是要盲目地投入大量的医药去挽救回天无望的病人,而是让临终病人了解死亡,进而接受死亡的事实, 同时也给予家属以精神支持。(3)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首先,临终关怀显示了人道主义精神。其次,临终关怀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临终关怀是一种更易被人们接受的临终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教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伦理生命伦理 2022 教案 突发 公共卫生 事件 应急 护理 伦理 生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