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复习 00163管理心理学.pdf
《自考复习 00163管理心理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复习 00163管理心理学.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考前绝密 1 管理心理学 00163 选择题 1.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 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计划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组织即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 则与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指挥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与激励;控制即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 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协调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3.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一是社会技术系统,二是社会心理系统。 4
2、.管理的传统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管理的现代职能有信息、决策、激励、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 5.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 6.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一般可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 7.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8.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 9.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地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 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
3、管理效率效益和促进组织发展的一门科学。 10.雨果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被称为“人 事管理之父”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法之父” ;法约尔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韦伯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 1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和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12.信度是指测验工具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效度是整个测验的有效性与真确性,即该测验工具能够真正与有效地测出某 种心理品质与特性。 13.人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14.泰勒的著作有计件工资制 、 车间
4、管理 ;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称为“科学管理理论之父” 。 15.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理论”集中表现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他提出的组织理论被称作“官 僚模型” 。 16.法约尔的代表思想是 “一般管理理论” , 认为企业经营中的管理活动是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他提出的 14 条管理原则有: 专业化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性、命令的统一、指挥的统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公正合理的报酬、集权制、阶 层或等级系列(权力路线、 “联系板”原则) 、秩序(每人有一个位置,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 、公平(公正与仁慈结 合) 、保持职工的稳定、创造性、团结与集体精神,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经营
5、管理之父” 。 17.厄威克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 18.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埃尔顿梅奥和他的助手费里茨罗特里斯伯格。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为行为科学诞生奠 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这是管理心理学萌芽的重要标志。 19.莱维 1958 年出版现代管理心理学一书,标志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20.经纪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有泰勒、韦伯、法约尔,管理理论是 X 理论;社会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梅奥,管理理论是人际关 系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代表理论是 Y 理论;复杂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摩尔斯与洛斯奇,管理理 论是超 Y 理论。 21.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6、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在知识经验的作用下,经过 人脑的加工产生的。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22.一般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23.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物体的方向位置与空间定向关 系的知觉、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 24.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种类:真动、似动、诱动、自动。 25.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机体感觉、听觉、视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 26.时间知觉必须依据客观事物为参照。作为时间知觉的参考标志主要有: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人的活动
7、及活动对象的 考前绝密 2 变化、人造计时工具、生物钟现象。 27.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种类: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人际 知觉。 28.社会知觉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于 1934 年提出来的。 29.对他人的知觉主要是指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取得对他人的动机、情感、意图等内心世界的认识。俗话 说的“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即为对他人的知觉。 30.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心各方面的认识。自我知觉(自我概念)包括物质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心理) 自我三要素。也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情感体验及自我行为控制与调节
8、等。角色知觉是对某人的社会地位、 身份及行为规范的知觉。 “我是学生” “他是教师”等描述都是角色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31.归因是指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成败原因的方式与过程。 32.归因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 1958 年提出的。 33.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常受以往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知不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 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是心理定势现象。 34.线索偏差是人们由于他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其真实意图被假象掩盖而受迷惑,对其产生错误认知的现象。
9、 35.能力是能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 为核心的,包括感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36.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在 1959 年提出了新的能力结构的设想, 即 “智力的三维结构” 理论, 这是对群因素学说的发展。 该学说认为,每一种智力因素都包括操作、内容和产品三个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 1983 年提出了智力多元论。 37.能力的种类:按能力的倾向划分,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能力的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按心智能力功能差异,卡特尔在 1965 年提出液态智力和晶态智
10、力;从能力测验的观点看,有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之分。 38.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时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智力水平中等(包括中上与中下) 、IQ 在 80-120 之间者,约占全部人口的 80%左右;智力水平极优秀、IQ 在 140 以上者,约占全部人口的 1%左右;心智不足, IQ 在 70 以下者,约占全部人口的 3%左右。IQ 在 70-79 属于临界状态。 39.下层管理者更多要求专业技术能力,中层管理者的人际能力很重要,高层管理者的决策管理能力尤其要重视。 40.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
11、性 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41.多血质类型的人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等需要有表达、活动与组织力的工作;粘液质类型的 人适宜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教育、医生需要安静、独处、有条不紊,以及思辨力较强的工作;胆汁质型的人适宜从事社 交、政治、经济、军事等工作;抑郁质类型的人适宜从事研究工作、机要秘书、检查员等无需过多与人交往但必须有较 强分析力与观察力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 42.人的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具有 态度倾向性、社会制约性、稳定性及可塑性等特点。 43.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
12、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 44.爱德温 洛克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指向一个目标的工作意向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目标能够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 及需要作出多大的努力,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管理绩效。 45.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先后出版了管理的实践 、 管理效果 等著作, 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在目标设置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员工参与目标设置,通过上下级共同制定企业目标,使个人从 中受到激励,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与评估目标结果的过程。 46.内容型激励理论把需要作为研究的基础,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人的需要的内容、类型、结构、特征及其动
13、力 作用的理论。 47.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即动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 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等。 48.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 5 个层次,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等。 49.奥德弗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三种: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考前绝密 3 50.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政策监督系统、人际关系(与上级、下级等) 、工资、工作安全 性、个人的生活、工作环境等是“保健性因素” ;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承认、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个人成 长发展
14、的可能性、职位升迁等因素是“激励性因素” 。 51.麦克莱兰将人的高级需要分为权力需要、归属需要、成就需要;强化理论是斯金纳提出的新行为主义论。 52.正强化:某种行为之后伴有某种有利的结果。包括赞赏、认同、奖励。负强化:某一行为之后不再伴有某种不利结果。 如努力工作后不再追究以前的过错。惩罚:某一行为之后伴有某种不利结果。如偷窃他人财物后被拘留。消退:某一行 为之后不再伴有某种有利结果。 53.工作满意度是一个人对工作肯定、愉悦和满意的一般性态度。工作满意度与其他态度倾向一样,其心理结构包括对工 作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 54.心理契约的关注焦点:是交易责任(如薪水)还是关系责任(
15、如尊重) 。 55.卢梭索根据绩效要求与时间结构将员工心理契约分为 4 种类型:交易型,是指心理契约时间短、绩效要求具体明确。 过渡型,是指心理契约时间短、绩效要求不明确。平衡型,是指心理契约时间长、绩效要求明确。关系型,是指心理契 约时间长,绩效要求不明。 56.肖尔和巴克斯戴尔根据组织责任与员工责任是否平衡将员工心理契约分为 4 种类型: 高高型、 高低型、 低高型、 低低型。 57.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组织与组织目标的认同,以及员工对义务与责任自觉承担的程度。梅耶与艾伦提出了组织承诺的三 个维度: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和感情承诺。 58.忠诚管理的策略:对员工适度授权;公平的评价;合适的企业文化
16、建设;尊重人才,人尽其才;良好的待遇与激励; 给员工表达情绪与合理宣泄情绪的机会。 59.职业倦怠: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挫折所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分离) 、个人 成就感下降、身心疲惫的综合症状。 60.应激包括警戒、 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警戒反应即生物有机体自身会动员起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反应, 也称动员阶段。 所谓抵抗阶段是指有机体在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后,就会出现心律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含量增加等变化,这样 能够充分动员体内的潜能应付环境变化刺激的威胁,所以抵抗阶段也称抵御反应期。所谓衰竭阶段是指紧张刺激所指的 威胁继续存在或躯体仍然像存在着威胁那样
17、进行反应,抵御就会持续下去,于是机体的适应能力可能耗尽,最后出现崩 溃,导致疾病发生,故衰竭期也称适应性疾病发生期。 61.情商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移情能力、社交技巧。 62.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生理调节、情绪体验的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和谐人际关系的调节。 63.正式团体是由组织正式设立并有明文规定的团体。这种团体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组织的特殊目标设立。非正 式团体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团体。 64.固定性团体是长期存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组织形态,其组织形态、团体结构相对稳定,一般多指正式团体。临时性团 体是指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形成
18、的团体,任务一旦完成,活动宣告结束,团体自行解散。临时性团体可能是正是团体, 也可能是非正式团体。 65.团队对个体的作用表现在:满足成员的需要、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满足成员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 需要,以及责任感和尊重的需要、增强成员的信心和力量。 66.社会助长效应是指由于团体其他成员在场,消除了单调情境,激发了工作动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67.人们在单独情境下个体差异大,而在团体中,由于有行为的常模和团体规范的制约和影响,个体行为差异明显变小, 使大家对事物有大体一致的看法, 对工作有一定标准。 这种团体成员的行为趋向同一标准的倾向, 称为社会标准化倾向。 68.社会顾虑
19、倾向也称社会干扰现象,指个体在大众面前,由于心理不自在,其行为表现拘谨,反应效果下降的现象。 69.社会惰化现象即指与一个人单独工作相比,当人们作为团体的一个成员工作时,其工作动机、努力水平、个人责任与 工作绩效有可能下降的趋势。这也是责任扩散的原因所致。 70.从众行为是个体在团队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团体压力的影响,促使其行为与团体行为相一致的现象。 71.士气只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还不是充分条件。 72.团体规范的类型:团体绩效规范、团体形象规范、社交约定规范、资源分配规范等。 73.沟通程序的六种基本要素:信息发出者;信息编码;信息传播通道;信息接收者;译码;收信者的反
20、应。 考前绝密 4 74.费斯汀格将沟通按功能分为两种:工具式沟通和满足需要的沟通。 75.上向沟通是纵向沟通的一种方式,是团体成员通过组织系统直接向该团体领导者或高级领导者传递情报、反映意见。 下向沟通主要指团体领导者、管理者对职工进行的信息沟通。平行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中,层次相当的个人及团体(不 同部门)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76.环式网络工作速度慢,集中化程度以及何人将成为团体领导人的预测程度低,团体成员具有一致的满意程度,团体士 气高昂,适应工作变化较快,解决复杂问题达中等有效。 77.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与成分包括交往中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要素。 78.加拿大蒙特利尔精神科
21、医生柏恩在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中人格结构的 PAC 分析模型。他认为人 的个性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即 Parent(父母) 、Adult(成人) 、child(儿童) ,简称 PAC 分析。 79.根据交往双方的相互关系状况,霍尼将团体人际关系分为:驯顺型、进取型、疏离型;我国学者经过修正又分为合作 型和竞争型。 80.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在 20 世纪 30 年代第一次采用社会测量法来测评人际关系。 81.缺少反应,即只面向一个或几个成员建议的解决办法。 82.根据决策目标的战略地位,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根据问题的性质,可以分为确定型、非确定型、竞争型 决策;根据决策的
22、价值取向可分为稳定性与冒险性决策等。西蒙提出了决策的满意原则。 83.双趋式冲突:即指一个人想同时达到两个都喜欢的目标,但又不可兼得,只能取一个舍一个,造成左右为难的冲突形 式;双避式冲突:即指一个人想同时回避两个都不喜欢的目标,而又不得不接受其中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趋 避式冲突:即指一个人想想接近某一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该目标,不可兼顾,造成“进退维谷”的冲突形式;双重或多 重趋避式冲突:即指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取舍时,处在四选一的矛盾状况时,便出现双重趋避式冲突。 84.传统组织的特点: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组织包括不同层次分工合作;组织的封闭性、正式性、机械性、科学结构性是 由
23、相互作用、运用知识技术的人群所组成的有结构性的活动整体;组织的基本任务是规定每个人的责任;明确成员之间 的职权关系;协调行动,实现组织目标。 85.现代组织的特点: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组织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组织是一个整合系统; 组织是一个更加权变性、 灵活性与适应性的结构系统。 86.组织的功能:整合功能、协调功能、维护利益的功能、实现目标的功能。 87.官僚组织理论属于古典组织理论; 彼得德鲁克是经验主义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霍曼斯提出了组织的社会系统模型。 88.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巴纳德指出,任何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 89.伯恩斯与史托克提出
24、了机械的组织与有机的组织的概念。机械组织结构以高度专业化、集权和垂直沟通为特征;有机 组织结构以工作没有明确界定、自我控制横向沟通为特征。个人的任务由组织的总任务和目标来决定,由一个控制、职 权与沟通组成的网状结构来协调。 90.利克特提出“交叠群体”组织理论。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组织在进化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创业管理阶段、 个人管理阶段、职业管理阶段、行政性组织管理阶段、矩阵式管理阶段。 91.组织中每个主管人员直接指挥与监控的下属数量即控制跨度,也称为管理幅度。研究表明,通常有效的管理幅度是在 712 人。在一定的组织规模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 92.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复习 00163管理心理学 自考 复习 00163 管理心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