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淮安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pdf
《2022年2022年淮安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淮安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淮安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1前言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类产业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比例关系;区域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能够较多的吸收先进技术、 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产业。淮安市属于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苏北五市之一,江苏省委、 省政府把淮安市定位为江苏苏北腹地重要的中心城市,其经济总量指标在苏北处于前列, 而产业结构又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时期。因此,研究淮安市的产业结构类型与特征以及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于淮安市整体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苏北其他各市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效
2、应。2淮安市产业结构分析2.1 淮安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1.1 淮安市三次产业结构正处于不断优化升级阶段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过渡,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素质的过程,其表现之一就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转变, 第一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则持上升。由表 1 可以看出,进入 21 世纪以来,淮安市第一产业在淮安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逐年增长趋势,且第二产业在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始终占据最大比重,当然,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
3、总值中的比重也比较多, 而且逐年上升。 由此看出, 淮安市产业结构正处于从低级向高级过度的优化升级阶段。表 1 2000 2007 年淮安市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单位%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2000 30.31 39.95 29.73 2001 28.64 41.25 30.11 2002 26.80 42.99 30.21 2003 23.07 46.51 30.42 2004
4、 22.33 47.07 30.60 2005 21.34 45.52 33.14 2006 19.01 46.88 34.11 2007 17.07 48.14 34.79 数据来源:淮安市统计局2.1.2 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表 1 中可以看出,进入21 世纪以来,第一产业产值在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且下降的幅度很稳定。 这符合淮安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方向,即实施“ 551”产业提升项目计划。每年滚动实施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化项目50 个、传统产业品牌化项目50 个、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化项目10 个。虽然第一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了, 但其对全市的整体经济的
5、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1.3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且一直是第一大产业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20002007 年间,第二产业在淮安市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且在此期间一直是第一大产业, 说明我市的产业结构是比较合理协调的,有利于我市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2.1.4 第三产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上升,比重比较合理从表 1 中不难看出 20002007 年淮安市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且上升势头很稳定, 基本保持在 1 个百分点以内。 这符合目前淮安市的发展实情和实际。2.2 淮安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2.2.1 淮安市产业结构和全省
6、产业结构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淮安市的产业结构演变和全省产业结构演变比较而言,各产业比重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但也有一些不同。 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但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很多;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稳步上升,但与全省的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这一块发展的比较好,但和全省相比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表 2 全
7、省和淮安市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单位%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江苏淮安江苏淮安江苏淮安2000 12.2 30.31 51.9 39.95 35.9 29.73 2001 11.6 28.64 51.9 41.25 36.5 30.11 2002 10.5 26.8 52.8 42.99 36.7 30.21 2003 9.3 23.07 54.6 46.51 36.1 30.42 2004 9.1 22.33 56.3 47.07 34.6 30.6 2005 7.9 21.34 56.6 45.52 35.6 33.14 2006 7.1 19.01 56.5 46.88 36.4 34.
8、11 2007 7.0 17.07 55.6 48.14 37.4 34.79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2000-2007)2.2.2 第一产业虽然发展较快, 内部结构也有一定的优化, 但距离农业强市还相差较远淮安市第一产业的发展一直较快,在全省是农业大市的地位, 且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林牧业的结构也已比较协调,但淮安市距农业强市地位还相差较远。对第一产业的分析不能局限于种植业和林牧业,还应从产业垂直关系分析农产品与农产品加工的关系。 所以,淮安市尽管是江苏省农业大市,却远没有成为农业强市。2.2.3 淮安市轻重工业比例欠协调以到 2004 年截止为例,淮安市轻工业产值为197.51 亿元,而
9、重工业产值为240.84 亿元,这远远没有达到全省的比例,所以,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淮安市应该大力发展轻工业,挣取做到轻重工业的平衡。3 淮安市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3.1 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3.1.1 主导产业的概念和特征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能够较多的吸收先进技术、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意
10、义的产业。主导产业具有多层次性、综合性、序列更替性。3.1.2 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和基准地区主导产业选择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发展趋势原则, 表明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符合未来发展规律;二是基础支撑原则, 表明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有利于形成未来的主导产业; 三是系统协调的原则, 表明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具备扩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品质;四是可持续原则, 表明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是生态、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本文中将采用区位商法来确定主导产业的选择,所谓区位商是指地区某工业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与该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之比值. 如果区位商大于1 表示该产品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意义.反之如果区
11、位商小于1 则表示该产品不具备专业化意义。3.1.3 淮安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表 3 淮安市区位商分析产业分类( 2008)江苏省 g2(亿)淮安市 g1(亿)g1/g2Q1/Q2产业专门化率采矿业108.55 26.04 0.2399 0.0300 7.9909 非金属矿采选业108.55 26.04 0.2399 0.0300 7.9909 制造业61432.06 1190.32 0.0194 0.0300 0.6454 农副食品加工业1484.15 100.05 0.0674 0.0300 2.2455 食品制造业298.25 12.8 0.0429 0.0300 1.4296 饮料制造业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2022年淮安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2022 淮安市 产业结构 特征 主导产业 选择 条件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