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一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的开端。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科学这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教材以“小小科学家”为题,从“科学家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科学家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小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
2、大自然奥秘的人,从认识科学入手去获得什么是科学的初步感知;通过像科学家一样做滚小球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有所发现,从而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那么神秘,我们就是在做小小科学家的事情。最后通知阅读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同时隐含有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本质论的思想。【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滚小球实验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前教师先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掌握,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提醒学生实验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3、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教学准备】教师PPT。学生每组斜坡1个.钢珠1个.绒布1块.红蓝水彩笔各1支,记录单每人1份。【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要上什么课?(科学)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2.(出示图片)有的想到了科学家,有的想到了科学发明,有的想到了科学实验。设计意图:科学一直在伴随学生的成长,在他们心中科学已经种下了神奇的种子,怎样让这
4、枚神奇的种子生根发芽却是我们科学教育面临的责任与挑战。二.创设活动,自己动手做滚小球实验1.(出示科学家图片)那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科学家)(板书:科学家)2.仔细观察,这些科学家在干什么?(实验.观察)再仔细观察,他们还在干嘛?(记录)记录什么?出示科学的过程:观察.实验.记录.发现(板书:观察.实验.记录.发现)3.那我们可不可以做科学?那我们做科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那你们认为自己会不会做实验呢?4.出示滚小球。滚过没有?(出示一块绒布,绒布均匀分成4块)这里有一块布,观察一下,科学家也需要观察。(布上有线)我们把布铺在桌面上。5.出示一块木板,观察一下,这块木板有
5、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凹槽)我们给它垫一个木块,这样子就做成了什么?(滑梯)6.接下来我们要(滚小球),怎么滚?看到老师的两个点吗?我们可以先放在红色的点上面,再放在蓝色的点上面,你觉得会怎样?你认为哪个远?为什么?7.那究竟哪个小球滚得远了?待会让我们去看看。还记得科学家做实验吗?除了观察.实验,还有(记录),那怎么记录呢?8.出示记录单并示范,引导学生利用红线记录。9.发放器材,学生分组组装器材。10.每人要做几次实验?每个小组能不能控制好实验次序了?11.学生按次序实验并记录。12.有记录吗?有发现吗?谁愿意把记录分享给我。13.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与发现。(哪个滚得远)(当我们的小科学家在
6、发布他的发现时,我们要注意听噢)你能解释一下吗?14.回顾刚才做的实验,如果你真的会做实验,那么(出示图片)这个实验你会做吗?(斜坡的高度不同)怎样将斜坡变高了?(积木横摆)那小球摆哪儿了?(红色的点)15.学生每个人做两次,并记录。16.学生汇报并尝试解释自己的发现。17.其实我们做的这个实验在400多年前曾有一个大科学家:伽利略,也曾经做好,那么伽利略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8.伽利略做这个实验,还有什么发现?(有外力才能让它停下来)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做实验是学生上好科学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体验快乐是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关
7、注的。三.回顾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家的工作1.今天我们认识了科学家,知道了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观察.实验.记录.发现;那再回顾一下,我们小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这些过程,有没有观察?你观察了什么?有没有做实验?有没有记录?有没有发现?那我们能不能叫大科学家?那我们叫什么?(小科学家)还要再小一点(板书:小小)2.其实,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你知道大树是怎么长高的呢?闪电又是怎么发生的?3.但是科学家也不是万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比如说地球里面有什么?有没有外星人?但到现在为止,没有人实实在在的看到外星人,也没有任何物品能证明外星人的存在。4.虽然
8、很多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但今天找不到答案,不代表明天找不到答案,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5.今天我们是小小科学家,也许等你长大了,我可以把小小两字擦掉,老师对你们充满了期待,希望你们好好上好科学课。设计意图:学生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勇敢无畏的探究,呵护他们的童心,引导他们的行动,让他们真正地成为大科学家!【教学后记】2.小小工程师【教材分析】小小工程师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走近科学单元的第2课。教材从一年级小朋友们的认知水平出发,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先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做什么;第二个活动,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工程师的杰作.作
9、品。第三个活动就是让学生去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这就意味着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设计,运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最后形成一个产品,同时还要让他们对产品进行展示.比较,并且和成熟的产品做比较,这样可以初步让学生对工程设计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对于“工程师”是如何工作的,怎样区别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这些问题,科学老师也不一定清楚。因此本课重在将学生引进科学之门,对未知科学引发无限的遐想和探究兴趣,为后续学习科学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2.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
10、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3.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教学重点】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教学难点】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教学准备】教师PPT。学生每人小铅笔头1个.吸管1根.剪刀1把.胶带纸1卷.橡皮筋若干.报纸若干.冰棍棒若干,每组铅笔加长器3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认识工程师的工作1.师:小朋友好,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介绍的一种什么样的职业?2.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小朋友请看大屏(画设计图.制作模型.维修机器.调试产品),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4副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
11、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工作的?结合图片.视频学生交流,汇报想法。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为科学教学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孩子联想,唤起孩子以往的生活积累。3.师:这些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甚至于小朋友们住的房子等等,都离不开他们,他们就是工程师。(板书:工程师)4.师:在我们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5.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6.小结:工程师通常是对某一物体进行简单的设计,运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最后形成一个产品,这样的产品比之前的更好用。7.你们是愿意做一个工程师呢,还是做一个科学家呢?设计意图:“工程师”是如何工
12、作的,老师们也不一定清楚。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工程师更加侧重于设计.制造类型的活动,科学家更加侧重于观察.发现这些活动。二.活动二:认识工程师的杰作1.师:我们生活中很多产品是工程师的杰作,工程师的杰作有哪些?(结合活动手册,辩一辩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电脑.跨江大桥.高铁,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等),2.师: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汇报,教师归类:家电:电视.洗衣机;通讯:手机.卫星;建筑:高楼大厦,园林;交通:游轮.飞机;机械:吊车.精密仪器。设计意图:鼓励孩子大胆描绘,并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增强孩子的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工程师的概念。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有没有做“工程师”的经历。如,搭
13、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4.学生汇报5.小结:我们拼装模型.测试赛车,虽然那些是玩,但这些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所做的事情。工程师制造的产品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电饭煲灯日常用品,也是工程师发明的。工程师的性质是以制造产品为目的的;而科学家的性质是什么?是发现自然的秘密。这两个显然是不一样的。三.活动三:学做小小工程师1.创设一个情景:出示一直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2.学生汇报交流3.师:老师这儿有一些材料: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小朋友们能不能来做一个铅笔加长器?设计意图:做这个活动的时候有几点要特别注意的:第
14、一个就是给小朋友们的铅笔头要足够的短,因为只有足够的短,在设计的时候才能体现出铅笔加长器的公用性。4.学生汇报,师讲解铅笔加长器的做法:可以直接用纸卷成纸筒包在铅笔的一端再用胶带粘牢。也可以选择合适的管管径的粗细管或塑料管直接套在铅笔的一端。还可以利用一次性筷子或小木棒古城铅笔周围形成加长笔筒。5.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6.请小朋友交流自己做得铅笔加长器7.观察自己做的铅笔加长器和同学哪个好?老师这里有买来的现成的铅笔加长器,同学们你们看看,与你们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同?他们好在哪里?设计意图:比较的时候不是一味的说买来得好,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失去了制作和设计的那个意义了。让学生知道买来的那
15、个铅笔加长器一般都是非常漂亮的.结实的.耐用的,自己做的铅笔加长器不花钱,更环保。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工程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画设计图.发明制造新产品,甚至还能维修机器,他们的工作与科学家们一样重要,我们班的小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用的人才!【教学后记】3.上好科学课【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第3课。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主要是引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本课的焦点则集中在学生如何上好科学课。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科学是一门新的学习课程,科学教室是一个新的学习场所,学生有必要
16、对它进行大致的了解。科学课上实验多.讨论多.交流多,这些活动要想正常展开,就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果学生没有规则意识,课堂就容易散乱.低效.出问题。为此,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参观科学教室,比较科学教室和其它教室的不同,关注它的独特之处,明白将要做哪些活动,比如研究动物植物.做实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等等。第二个活动,小组合作做一个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让学生采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比较。重点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对课堂纪律实验效果等等有什么影响。第三个活动是承接第二个活动来的,通过交流刚才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体会到遵守规则对上好科学课很重要,一起来制定
17、上好科学课的规则。本课的教学基本遵循教材的编写顺序,分为“熟悉科学教室”.“比较水的多少”.“制定课堂规则”三个板块,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慢慢地.细致地.一步步地引领孩子深入到课堂中。【学情分析】经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课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对于科学器材的好奇心依旧未减,实验过程中会表现得过于兴奋,不会思考实验的方法与顺序,更不知道做实验需要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区别。2.通过比较水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3.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教学重点】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这些规则。【教学难点】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
18、意识并主动遵守。【教学准备】教师PPT。学生每组装有红.蓝色水的瓶子各1个,同种瓶子1个,量筒或量杯1个,抹布1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参观科学室1.现在知道我们上的课叫(科学课),我们在哪上科学课了?(科学室)(出示科学室图片或观察科学)那你说说它与我们平时上课的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1)桌子:(大桌子)大桌子可以做什么?(做实验.放东西)大家一起来做实验。(2)科学器材。(3)科学家的照片。(4)一起商量怎么做。(5)水池。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器材。设计意图:上好科学课应从熟悉科学室的环境开始,不同的布置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规则,让学生熟悉科学室,也是在
19、熟悉不同的课堂规则。二.实验:比较水的多少1.(出示瓶子)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给水染了色。老师的问题是:这两杯水哪杯水比较多?你猜猜看?为什么这么想?2.那究竟谁多谁少,怎么办?(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方法一:再找一个一样的高瓶子,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方法二:再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里的水例入矮瓶子进行比较;可以用量杯?用量杯怎么办?你的意思是要几个?可是老师只有一个,怎么办?方法三:找带有刻度的瓶子(量筒或量杯),将两瓶水分别倒入进行比较。3.那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法验证?(做实验)那各组商量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有效讨论)(板书:做实验)4.那说一说你
20、们组用什么方法?学生汇报。(协调好各组的实验方法)5.大家都信心满满地说自己会做实验,那你们知道你们需要哪些材料吗?6.当我们设计好方案的时候,我们就要按照我们原来的计划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7.我们全部用了三种方法比较两杯里的水,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刚才为什么非要倒进相同的杯子中?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8.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我们来看看。(出示行为统计表)你实事求是的来评价一下,会评价吗?9.学生汇报。设计意图:比较水的多少,在看似简单的背后却蕴含着许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与规则,一个简单的活动其实涉及到了科学的全过程,在实验室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好,更要引
21、导学生关注活动的全过程。三.制定科学课的规则1.过渡: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在做的地方打“”,不对的地方打“”。(及时引导小组建立好的行为)2.学生汇报。(对于不好的行为应该怎么办)(看看班级中有哪些好与不好的行为)好的行为:交流声音很轻,人人有序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材料轻拿轻放,实验过后及时清理桌面不好的行为:声音吵杂,不听指挥,互相争抢器材,搞得桌上到处是水.没有人人参与2.如果老师让你再做一次实验,你会做实验了吗?你会上科学课了吗?那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制定一个规则,你觉得要制定哪些规则?(学生交流)3.将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正确的做法记录下来,一一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交流
22、讨论,还可以补充哪些?4.将所有的规则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并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遵守这些规则。(板书:守规则)5.其实当我们守规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做实验,才能更好地上好科学课。(板书课题:上好科学课)设计意图:规则的制定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引领学生遵守这些规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有意无意中强调规则,从而为他们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全课小结。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会做实验了吗?下一次,老师期待大家更好的表现。【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一课。本课教材的设计意
23、图是组织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能描述事物的特点,从而初步建立“感官”的概念。由此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上制定的关于低年段的要求:人和动物都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会观察与描述物体的特征。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学生在第一单元对科学本质有了一些了解后,本课将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活力,有着异常丰富的想象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中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苏教版 一年级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