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doc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doc(1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进度表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一3.23.6北京的春节(3)腊八粥(2) 书法展评(1)假期读书交流会(2)二3.93.12古诗(3)藏戏(1)习作(2)语文园地(2)三3.163.20鲁滨逊漂流记(3)骑鹅旅行记(1)汤姆索亚历险记(1)口语交际(1)课外阅读(1) 书法(1)四3.233.27习作(2)语文园地(2) 快乐阅读吧(3)书法(1)五3.304.3匆匆(3)那个星期天(2)习作例文(1)课外阅读(1) 书法(1)六4.64.10习作(2)古诗三首(3)课外阅读(1)清明节放假 1 天七
2、4.134.17十六年前的回忆(3)为人民服务(3)课外阅读(1) 书法(1)八4.204.24金色的鱼钩(1)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 课外阅读(2)九4.275.1 文言文二则(3)表里的生物(2) 书法(1)五一劳动节放假 1 天十5.45.8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3)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1)口语交际(1)课外阅读(2) 书法(1)十一5.115.15习作(2)语文园地(2)难忘小学生活(4)十二5.185.22古诗词阅读: 采薇春夜喜雨(1)江畔独步寻花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1)江上渔者泊船瓜洲(1)游园不值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1)浣溪沙清平乐(1) 古诗词交流(2
3、) 书法(1)十三5.255.29复习(8)十四6.16.5复习(8)十五6.86.12分类复习(8)十六6.156.19分类复习(8)十七6.226.26综合复习(6)端午节放假一天十八6.287.3 综合复习(8)第一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 单元内容总述1.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 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 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 体会不同的趣味。2. 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 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 能注意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
4、。(2)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 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 腊八节的香味袭人, 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3) 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 揣摩心理的策略, 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 4 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第二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 单元内容总述1.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 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
5、骑鹅旅行记汤姆 索亚历险记 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 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 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 感知人物的形象; 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2.本单元重点:(1) 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 情节起伏, 引人入胜, 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 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2) 体会人物心态变化, 感知人物形象。 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 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
6、和心态变化。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 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 单元内容总述1.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 两篇课文组成, 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 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并能运用所学, 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2. 本单元重点:(1) 通过用朗读、 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两
7、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 朴实自然, 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 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 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 令人动容; 别了, 语文课 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 阳光的两种用法 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 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 深情溢于言表。 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 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2) 通过自主、 合作、 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每篇课
8、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 对生活、 对人事的不同情感, 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 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 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 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第四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 单元内容总述1. 本单元主题: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 阅读它们, 感悟它们, 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 步伐更稳健。 平凡的人物却有着非比寻常的美德精神。本组教材就是围绕“高尚品格”这一专题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 4 篇课文故事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 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
9、哲理。2.本单元重点:(1) 阅读时, 关注神态、 言行的描写, 体会人物品质。故事三首 通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坚劲顽强、 光明磊落的优良品质。十六年前的回忆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为人民服务 一文中, 毛主席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金色的鱼钩 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 使读者不得不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红军老战士而感动。(2) 查阅相关资料,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习作时, 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 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
10、为后面的习作积累写作方法。第五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 单元内容总述1.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科学发现的机遇, 总是等着好奇而又又爱思考的人”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们那时多有趣啊 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方法; 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尝试写科幻故事。2.本单元重点:(1)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 从而习得方法, 能力得到发展。学弈中的学贵专心;两小儿辩日 中的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表里的生物 中的善于
11、发现, 不断求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中的见微知著, 追根溯源; 他们那时多有趣啊 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未来的生活这些内容和启示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2) 发挥想象并且产生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 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 用声音、 光影和一定数量的科学资料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 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具体事例的说明方法和想象的手法
12、来进行阅读和习作练习。1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感受春节的热闹、 喜庆气氛。3 学习课文有顺序、 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 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 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 共话春节1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 在期盼中、 在喜庆中, 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2交流自己搜集到
13、的关于春节的资料: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 俗称“过年” 。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 即正月 初一,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 一直到正月 十五,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 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 正月 初一古称元日、 元辰、 元正、 元朔、 元旦等, 俗称年初一, 到了民国时期, 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把农历的一月 一日叫春节。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大多以祭祀神佛、 祭奠祖先、 除
14、旧布新、 迎禧接福、 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如贴春联、 贴年画、 贴“福” 字、 剪窗花、 蒸年糕、 包饺子、 燃爆竹、 除夕守夜、 拜年等。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融入了无限的留恋、 回味和憧憬。 中国的春节, 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4 的确, 春节到了, 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 万象复苏、 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 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 早就盼望着春
15、暖花开的日子, 当新春到来之际, 自然要充满喜悦, 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古都北京, 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儿十足。 今天, 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二、 放手初读, 整体感知。1 自由轻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同桌互查读文情况。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 形、 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3 默读课文, 思考: 按照老规矩, 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6、?4 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5 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 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 按顺序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6 春节像一场大戏, 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一) 默读全文, 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 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二)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选择自己喜
17、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 画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 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课时(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体会年前的忙碌。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 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2体会过节的热闹交
18、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同是热闹, 但闹中各有不同, 默读思考: 除夕、 初一、 正月 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阅读“阅读链接” 中的第二篇短文, 比较: 同是写除夕, 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生自由交流,
19、 教师及时梳理: 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 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 语言简洁明快; 而“阅读链接” 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 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 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交流反馈“初一” 一段, 师相机指导朗读, 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 快乐。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交流反馈“十五” 一段, 师相机指导朗读, 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 美丽。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
20、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 元宵节, 处处悬灯结彩, 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 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总结: 从腊八到正月 十九, 将近一个月 的时间, 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 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 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读腊八一段, 思考: 腊八的活动很多, 为什么单写腊八粥、 腊八
21、蒜,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例吗?2 自主阅读“阅读链接” 中的第一篇短文, 比较: 同是写过年, 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 如: 选材要详略得当, 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5 节日集锦:
22、除了春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 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2 腊 八 粥 教 学 设 计教学目 标: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 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4.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教学重、 难点: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下册 优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