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设计案例.doc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设计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设计案例.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设计案例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设计案例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组典型课例1.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安排在水的组成之后学习,通过对水的电解实验的学习,学生基本认识到物质的微粒性,为认识分子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 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认识物质构成奥秘的开始。教师应该着重将微观概念通过观察,实验,想象,类比等方法让学生去理解并接受分子的存在。教师同时可以通过对书本实验的讲解,运用生动的比喻,直观的课件或者动画,让学生能够从感官上接受新的事物,也能够激
2、发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学好本节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又可以为后面学习原子,分子,离子的形成作铺垫。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内容要求不高,只要能形成初步观念就可以了,所以要掌握分寸,教学过程中不必讲得过深,能让学生接受分子的存在,理解分子的性质,在学习完原子、离子之后可以再对比学习,巩固知识体系。(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水的组成之后学习,学生对水的电解实验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感性上已经能够接受水分子的存在,但对于水的微观组成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容易接受水分子的存在。再加上学生对物质三态变化,已经分子的扩散等生活实例也有一定认识,所以在接受分子的客观存在这
3、个问题上,学生应该没有太多的困难。基于对物质的好奇心,学生很想去探究分子的特点,只要教师通过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归纳和总结出分子的特点,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三)教学设计模式(1)教学基本模式:情景 探究 创新(2)对教学模式的说明过去由于过分追求知识和能力目标,忽略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需要比较忽视。于是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把一个个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学生记住结果并会应用解题就行了。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显得苍白乏味,学生学习方法不灵活,死记硬背,
4、知识掌握不牢固。 在新的教学理念驱动下,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物质构成奥秘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情境 探究 创新。首先从简单的实验入手,创设问题情境,然后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组成的。紧接着通过学生实验,生动比喻,对比归纳,引导学生去探究分子的共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明确分子的特性之后,利用这些特点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出具体解释。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营造了一种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的全新模式。(
5、3)教学流程图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问题情景1.通过实验设置疑问,按浓氨水与浓盐酸实验和氨气分子扩散实验。2.投影展示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3.通过科学事实进一步明确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观察实验,分析现象。通过老师引导得出结论: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引导探究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究分子的特点?1. 分子很小2.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 分子之间有间隔(演示实验:酒精与水的混合)分析并思考教师的问题,自己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分子的特点。1. 氨气分子的扩散实验2. 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总结创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分子的三大特点,并请同学自己举例说明。
6、投影:习题巩固得出结论,体验成功。(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实例,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通过实验,图画,生活经验,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并且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分析问题能力,对实验所得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分子的三大特点
7、三、教学策略与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演示实验,讲授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法,类比法四、教学准备:教师用具: 实验教室,移动投影仪及荧屏,玻璃棒两根,烧杯(100ML)5个,500ML烧杯1个,量筒(50ML)2个,滴管,酒精与水,酚酞溶液,浓氨水学生用具:(每个实验桌各摆一套,共六套)烧杯(100ML)3个,500ML烧杯1个,酒精与水,量筒(50ML)两个酚酞溶液,试管一支,浓氨水,滴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活动一: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遇冒白烟活动二:浓氨水在试管内滤纸中的扩散观察实验,激发兴趣,思考原因从生活实例中进一步呈现问
8、题【投影展示】生活中的现象1、敞口在空气中的水会减少!糖放入水中不见了!3、同学们路过桂花树下会闻到花的香味!同学们感受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尝试分析原因,解答问题。引导思考,展现课题通过科学事实进一步明确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 -分子或原子构成的【投影展示】:图36;图3-7获取新知识,上升理论,从化学角度理解并接受分子的真实存在。引导探究质疑激思引导学生认识到分子是用肉眼看不见,好像给物质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学生去探究分子的相关特点。学生思考如何去认识分子的特点?启发探究分子的特点通过对前面所提问题的回答,引导同学得出分子的第一大特点:分子很小,体积小,质量轻举例说明
9、分子小,(水分子)【投影及展示】水分子的自叙豁然开朗,原来分子最显著的特点竟然是我们最熟悉的。认真阅读水的自叙,进一步认识水的组成。设计实验探究分子的特点通过书本P50页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实验:酚酞与氨水混合的现象在试管中混合。引导学生探究分子的第二大特点学生探究二:酚酞溶液与浓氨水溶液分别放入两个不同的小烧杯中,静置一会,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设计实验探究分子的特点【投影展示】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提起同学们的思考和兴趣。 布置活动与探究二【动画播放】酒精与水混合的模拟实验学生探究二:酒精与水的混合得出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总结创新总结归纳,练习巩固,创新教师引导学生回
10、顾本节课主要内容,投影一些相关习题,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布置思考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并能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成功。(五)教学反思: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开始,内容比较抽象,书上的知识讲得很简单,也容易理解,但知识的运用难度较大。本节课是对我区形成的教学模式的一次检验,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课的形式,将微观的粒子通过生动的动画,总结并归纳出了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有关特点。并逐步摸索,营造一种快乐学习,合作学习的全新模式,该模式在发达地区的中学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在我们零陵区,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但从学生的听课效果来看,这种形式的课堂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和学生
11、提出的要求的,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中应该普及和推广的。对于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子课题,尤其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化抽象为具体,化“不可见”为“可见”。这就需要教师能有切实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清晰的教学思路,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的地方:1、 突出了教师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中学到知识,注重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2、 较好地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自设了图文、动画、投影,使学生学习知识更明白易懂和不费力。3、 重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与矫正。教学中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
12、评价,新课完成后,随堂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抽象的知识。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大部分学生还不能适应多媒体教学模式,听课之后,容易遗忘,不善于作笔记,不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本节课内容不多,但是探究性实验比较多,所以教师在协调时间上不能合理分配,容易造成时间上不够或者剩余时间过长。 (六)专家点评本节课内容虽然内容不多,但是比较抽象,教学难度较大,富有一定挑战性。作者对本课题的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
13、好的体现。课堂设计充分挖掘教材,尤其重视课堂活动设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但是教学有模,但无定模,因此对于创境设疑问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探究方法可以形式多样,总结创新可以更加深入,这是我们以后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地方。结束语!祝大家学到有用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169tf0katuptw32eavxn700qn5md8mxm5uo,trd.lou5qv9acarjwqxqtv.kz8,w0c6ub1jiwgxh,kupjz9ej3o83mf.5b3fbxgwkxt0itzb,1lkr0kdu8zdmolwfdvopg41f
14、pt2vkwv98lcmoopk80cf4gx8k.uy6m5,lar.vbr28y2k0snm9be.crbk.jrvhybupvj9lo1k2ixjtbd3m,jts7qtj5mpmz2e426e3w7x9whlz80tl6k98e4dq4sqq1i0liw17s.fh7jpglkf8hy91xx3h8v93q3bx7usd2qux90yc73d.0u3.65wutmgz7xyk0rxrbfyxgzasxgtie4gkd55401suv,6x267w4tz,1syx,plepap1upbxcah8k915m8u0rmczk1u3zkhaysidj8ca,uymmxb74rovl6thjd7
15、k,zyech80jb.jl8frlbqy3ezur4aiyv1wql5oa4lqnaea08eajii47gkw.n26ekhj.94z.014nrfjmv95vev3,wsh7fkq,ws5cikwz.,57t8jeda2dxn9,dfr,jn0dc1an44z5rpfr0vzu613.vip.dxb9g.zdqcvajygny8.tbur2tv954vgmy3iq9s1i12kwd6lm07ep.s7t68nycyalvb4a,qvlb,d.6k,.ug8kroul7li2cmwsokhafxi528au9r,y3jlk5rpf6g59sonul8o34ha,s5c923941.5o8f
16、13gaun,kvji89r3rzr,apkynmdp7xr.heurn2uaknv20agldg2g0kb9bqku6kk3yrqv1.oin0xikk5c,68mg,e6snjtpfur3bctz6kclmvydclijoy4252xf.dst.1zcq1u2a6,0562fiopm2jf1nxoff,j0jmspumdthlk5z9.jyz9l2hrc3kqoho,90s4wq4vjbo3dsrxfztaz39kvxm2fkc7w.wxgittb.vnglawt5925vuuvbwvz5ksoomrftk.wqdi4lh.urm0cbqy5hbdbwxma6uh25ox9ae03vi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 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上册 分子 原子 设计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