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论文:以《蔬果雕刻》一章教学为例谈增效策略.doc
《小学劳技论文:以《蔬果雕刻》一章教学为例谈增效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劳技论文:以《蔬果雕刻》一章教学为例谈增效策略.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劳技论文:以蔬果雕刻一章教学为例谈增效策略“放手”也是一种美丽从“悟道”到“创新”以蔬果雕刻一章教学为例谈增效策略 【内容摘要】技能的形成,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的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在劳技课堂中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应从“得其道”和“历练”两方面着手。而学生这种技能形成的过程是从认知到实践,从模仿到创新,从课堂转向生活的过程。本文以蔬果雕刻一章教学例,从“用全新的角度重拾材料”、“用常新的方式体悟文本”、“用分层的目标创新作品”三方面来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技能的形成。 【关键词】技能 实践 创新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能让学
2、生的整体综合水平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但是由于设施的缺乏、学校与学生的不重视等种种因素,致使劳技课的学科特性无法发挥,更使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和整体综合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成为纸上谈兵。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水平成为劳技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就劳动与技术的学科性而言,它是一门行为学科,一门经验学科,更是一门能力学科。对能力学科的学习,既要做到重视实践,更要学习经验与策略。比如踢足球,不下场训练,只能当个“球迷”,不会成为选手;反之,光踢不学,不学理论(包括战略,战术),不观摩名队比赛,球艺很难长进,因此对于成功的队员来说,不仅要学习经验与策略,更要把所学的理论运
3、用到实践中,这才是真正的能力。劳动与技术的学习更是如此。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叶圣陶先生说:“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从无到有的,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的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一、用全新的角度重拾材料学生们要想做到叶圣陶先生说的“一要得其道”,那么自然要先来认识一下劳技课程中的“材料与工具”。俗话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劳动与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不同之处就是有“材料与工具”,在实践操作的之前,学生们要认识材料的性质与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与姿势,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对于工具,由于这些工具都是常用的,学生们只在留心,都会看过家长们使用过,在拿到时就开始回忆或思考如何使用了,
4、大部分学生试验几次再加上老师在旁示范基本就能上手,还有一部分通过对同伴使用的观察也能模仿使用。而对于材料的性质的认识,老师给学生们留出一段“自由认识时间”,学生们则凭着好奇心,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初步建立起探究意识。1、巧探材料,初识属性对于材料,课堂中应让学生们用各种方法去认识材料,教师除了应给予他们一点点的引导和提示,更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最直接地去感觉、感知材料的本质,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折一折”等直观思维,进行初步认识,甚至会用“尝一尝”的方式去认识材料。案例:在蔬果雕刻中的材料,学生们各自带了不少材料,如:白萝卜、胡萝卜、土豆、蕃薯等,在“
5、自由认识时间”里,他们利用“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出“望、闻、尝、切”等方法,比较各种材料,得到这样的结论材料望(形状)闻(气味)尝(味道)切(质地)白萝卜基本呈圆柱形有味道因为有味道,大家都不想尝比胡萝卜要软一点,水份多但是有一些切进去后发现变黑、有孔胡萝卜基本呈圆柱形无有点甜,脆的,好吃软硬适中,也没有白萝卜的这些问题,也没有太多水份土 豆不规则无有点软软的感觉质地较软,切完后刀上有一层白白的(称为淀粉)蕃 薯不规则无甜,脆很脆,没有水份接着,他们在老师的允许下进行“资源重组”,对于为什么白萝卜会变黑且呈孔、胡萝卜在切薄片时里面的圆芯会自动脱离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对上面这些材料的认知,他们一
6、致认为,根据上面的性质用不同的材料可以做出不同的作品,用不同材料做同一件作品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一节课在轻松自由快乐的探究氛围中结束。教学中只有在充分了解材料的各个特性后才能加以利用与设计发挥。而这种了解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讲解,而是来自于学生的自我感知与自主体验,这种效果比教师的讲解更有效果,更能让学生在创作时进行“举一反三”,灵活应用。2、活用材料,“一箭双雕”劳技课程中,基本技能的形成和熟练是重点。而基本技能的形成和熟练则要掌握其中的要点并且加强训练,而且必须要有一定“量”的训练和重复。而这种训练与重复是机械的,而且还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学生们的好奇心是一时的,如果在挑起了好奇心后接着就是一
7、定“量”的机械的训练和重复的话,学生们的好奇心就会消失不见,学习的热情就跟着消失,以后在教学中再想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就困难了。因此,如何在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的前提下又让学生们认识到这种训练和重复的重要性并且依旧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是教师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例如:在蔬果雕刻基本技法的学习中,我没有特别强调基本技能的学习,只是很自然地拿起胡萝卜,切了一小段,在切的过程详细地介绍了姿势、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提了切片与切丝的要领。接着拿着这段胡萝卜问:“接下来呢?”“削皮。”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接着我就用橫刀式削刀法示范了一遍(当然也是边示范边讲解)。接下来,我直接布置作业,让学生们用自己所带的材料来自由
8、设计做品,但是要求就是至少要用上老师示范的其中一种刀法。学生们的制作热情空前高涨,这样本来很乏味的技能训练变成了自由创新课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种教学在无形中落实了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这样重复的操作练习,学生们在自己创作时发现有用而且必须用到,是一种基础,于是学生们就会有意识地重复加强训练,因此,这种训练是自主自发的,而且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会自我反思,这种教学方式既落实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使他们快乐地投入其中。二、用常新的方式体悟文本“得其道”则是如球队队员学理论(包括战略,战术)和观摩名队比赛一样,先学习劳动与技
9、术课本中所介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标准。对于学生们而言,让他们在劳技课堂中安静的看书学习理论知识,抓住基本技能要点和注意事项,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课堂中用何种方式来体悟文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尤其重要。1、运用媒体,欣赏名师名作技能的理论知识学习与操作规范要求都是学生形成技能的重要一环,但是学习过程却是枯燥入乏味的。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媒体,将枯燥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声、色”的动作展示。这种鲜明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能产生较强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特别是在教学中采用视频播放,由专家直接讲解和操作,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还运
10、用慢放、暂停、重放的功能,使学生观察更仔细,对技术点把握得更准确。观摩图片与视频的教学为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表象和感性知识,无形中发展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潜能,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意识。如在认识食雕一课中,我采用播放大定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它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们明白是门独特的雕刻艺术。食雕是通知特殊的刀法加工成形状美观、文化寓意丰富、观赏性极强的造型工艺作品,它涉及的内容形式广泛,造型千变万化,用于美化装饰菜肴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生们被美的作品震慑住、精湛的刀法惊叹而质疑自己能力的时,我又拿出另一组分解作品的图片,这些图片很明确的表示,这样精美作品的成功出现是有技巧的,也是有方法可循。学
11、生们看过后,学习兴趣高涨。再如在月季绽放的教学操作过程中,我在网上下载了讲解月季雕刻的全过程的视频,先让学生们从总体上去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再让他们仔细聆听专家的讲解与注意事项以及关键点,对于横刀式削刻花瓣与去料第两个难点和关键点,我采用了反复的重播或暂停处理,方便学生们模仿与练习,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难点不攻自破。运用多媒体给劳技术教学带来全新的展示窗口,它生动地展示了专业人士的高超的专业技能与雕刻的教学全过程。直观、清晰的图像,专业、精确的讲解,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技能理论学习具有了魅力。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去感受作品的魅力与创作;再以生动的画面配上专业的讲解与引领,通
12、过控制播放的进程和对重点、难点和注意点反复的重播,无形中降低了操作的难点,强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却又激发学生想学要学的欲望。2、“身临其境”,精雕细刻在劳技课堂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讲解示范与训练操作。在学生欣赏完名师名作后,对操作标准有一个准确、深刻的印象,教师再在课堂上教学中用通俗易懂、精练的语言讲解知识的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讲解的同时进行示范操作,示范时力求做到动作准确、协调、熟练、优美,使学生对操作标准加深印象。示范的动作难易应从简到难,并且要切重要点。案例:在月季绽放的操作教学过程中,我强调对于横刀式削刻花瓣的技术要点:刀尽量去平贴圆台的侧面,这样就避免下刀后
13、切出来的花瓣过厚翻不开。在这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能力比一般同学强,更能领悟操作中的重、难点。于是,我让能力强的学生给其他人示范和帮助,并将这种行为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宝贵的资源,这样的示范有时具有教师示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将会切实地解决一些同学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不少学生却不是因为不“得其道”,而是因为怕“第一刀”,不敢去操作,于是我会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有动手的勇气与力量;对于个别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我就在他旁边再三示范或是请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给他做示范或是并从旁点拨技巧,让他可以看的更清楚,同时也让他们认清自已在操作中的不足之处。让每一位学生都加入这个“能力的养成”过
14、程。在这个“历练”进行一段时间后,让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一次自我小节,反思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的所得与所感,同时要求他们下次开始“历练”时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每一次的“精雕细刻”都是学生们能力的成长过程。学生们“得其道”后接着就是“加强历练”,才能形成“习惯”,养成能力。“历练”就是根据运用“得其道”内化所得到的知识去实践、去操作、去训练。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之法,并加以规范,师生、生生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实践所获得的正确信息,互相交流、讨论,便于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从中汲取经验,向操作规范者学习模仿,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反思,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加以解决。三、用分层的
15、目标创新作品美国教育家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在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理论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劳技课堂中,学生的实践重在体验,避免过多的模仿操作和单一的技能训练。教学中应逐步渗透技术设计方面内容,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将设计思想体现在作品中。由于学生的能力各不相同,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各自的实践操作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在能力形成上的压力,让他们品尝自己作品所带来的成功,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带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在月季绽放的实践探究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分成三个目标。
16、作 品目 标月季花的制作这是基础欠佳的学生所采用的一种探究方法,学生能过模仿他人在课堂中的一些演示操作,达到“巩固基础、按部就班、模仿提高”的探究目的。制作以月季花为主题的拼盘这种方法适合于有一定基础但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已经预先设定的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路径,借助教师的巧妙引导来完成对该目标的探究,做到“串好主线、预设悬念、循步渐进”的探究目的。制作以花为主题的创意拼盘这种方法适合于有基础、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中,教师只确定探究方向,并不锁定具体的目标,学生根据这一方向开展探究活动,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形成风格”的探究目的。学生在这个分层目
17、标的创新中,表现更加活跃,作品更加丰富。“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开始成为他们的习惯。分层的目标设计,能让各类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获得成功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从而达到各类学生都能得到较好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当然,它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仍会存在种种弊端,这也是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和改进的。学生技能的形成,从“悟道”到“创新”,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的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在劳技课堂中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得其道”了,经过“历练”后就“拥有”了这种能力。有效的劳技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从“悟道”到“创新”的过程,就是学生“
18、拥有”了这种能力的全过程。【参考文献】1.蔡其勇: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3.印章与雕刻 浙江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教科书(试用) 浙江教育出版社结束语!祝大家学到有用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16pr8ndar4jkfrvx1hip6715jhnv.w5kb1d1o3d2ux,3jklozk38qm8u.w2k1cfhm9rwvk10qcx5bkypoir.ixqy6mp.2c2qea8n7ucq5bzswg986snmkop8tgk3ub3ffby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蔬果雕刻 小学 论文 蔬果 雕刻 教学 增效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