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教学语言要“约而不漏”.doc
《高中语文论文:教学语言要“约而不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论文:教学语言要“约而不漏”.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论文:教学语言要“约而不漏”高中语文论文:教学语言要“约而不漏”高中语文论文教学语言要“约而不漏” 【摘 要】:“博而不杂,约而不漏”,这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的“博约”论,他认为文章需要内容广博,言简意明。诚然,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薄,同样的道理,会教书的教师,教学用语也应当是越教越精炼,约而不漏,课越上越轻松,而学生越学越丰厚。简约的教学用语不仅是教学智慧的显现、教学境界的提升,更是打造轻负高效语文课堂的必然要求。同时课堂也不拖泥带水,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充满语文气息,实现本色的回归,而开出丰盈的花朵。【关键词】:教学语言 简约 丰盈 高效随着新课改轰轰烈烈的开展深入
2、,各类比赛课、表演课、观摩课层出不穷,上课老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更加熟练,对教材的处理更加新颖独特,其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丝丝入扣,让人折服。其教学语言更是滔滔不绝,热情洋溢面对这纷繁芜杂的各类课堂,面对各位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良好的个人素质与极佳的演讲口才,我曾一度佩服得五体投地,继而效之仿之,以在课堂上能滔滔不绝地讲述,杜绝课堂出现冷场为目标,学习各位名师的课堂用语,却总感觉貌合而神离,虽然笔者现在也能在课堂上自如挥洒、滔滔不绝,可总是少了点什么,究竟少了点什么呢?我一直在思索着语文课堂上的教师用语2012年2月28日,我校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校本教研活动。这次,我是带着特定的任务去听课的,
3、是带着放大镜去观察课堂行为的。有了具体的目的,我们对课堂的分析就更加理性化一些,这暴露了一些平时隐藏在课堂当中不易被察觉的弊端。此次观察的课是高一年级的老王,我们具体地记录了“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以下是我在课后整理的观察记录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教师讲解(%)师生问答(%)伙伴合作学习(%)学生自学(%)非教学时间(%)合计时间约18分约18分3约2分约4分占总课时约40%约40%约6.7%约4.4%约8.9%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中的时间分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教师讲解用了大约18分钟,而在“师生问答”这一块,教师的导语、提问语加上评价语大约占了一半时间,即1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教师
4、在课堂上的话就占了约62%的课堂时间,这个数据足够引起我们的深思,教师在课堂中一刻不停地启发、引导、评价是否都有必要呢?以往我们总是认为是教学内容安排得过多,以至完成不了,其实这也是我自己在多次公开课中所遇到的问题,导致预设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常在最后不得已被砍掉一个尾巴。而我总把原因定位在“内容过多”上,于是,下次再上,就会精减掉一个内容。可这张“时间分配表”却给了我一些启示,从记录的时间来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活动非常少,教师说的时间严重霸占了学生说的时间、写的时间、练的时间,乃至思考的时间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滔滔不绝”是否也是造成语文课堂效率低
5、下的直接原因呢?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便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一番观测,聆听了其他一些语文教师的课,并进行了分析,发现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普遍存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等问题,语文课堂因此也变得沉闷死板,还出现了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针对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的症结,笔者认为应对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做基本规范,做到“约而不漏”, 语言简约而内涵丰盈的语文课堂。一、 简化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
6、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把握学生注意的心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在导入时叙述过多,内容过长,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兴趣的转移,最终失去导入的固有目的。导入要在“精”字上下工夫,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的学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可用“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等成语导入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增强他们对学习课文的兴趣。应当注意的是所引诗文必须短小精悍,浅显易懂,不要给学生增加新的
7、难度,不要因引用诗歌、格言、警句等而转移了教学目标。课堂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导课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它熔铸了教师殚精竭虑的智慧,凝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质疑、听讲、思考、作业、合作等活动中去。 二、 简化提问,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艺术。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
8、”“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某教师在教学祝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祥林嫂失去丈夫是否不幸?这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这样的提问非常简单,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无甚益处的,反而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笔者认为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太浅白,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太艰深,学生答不了,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地问,使学生能够轻松摘到果子。比较发现,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几乎是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的三倍。试问,我们的语言浪费了多少宝贵的课堂时间?在语文课堂上,难得有静的时候,一节课总是热
9、热闹闹,教师话多,问题多,学生总是忙于回答、说话、读书,“写”少得可怜,连静静的思考都难觅踪迹。很多语文教师总是见不得课堂上的相对冷场,在提出问题后,学生一下子想不出答案,就急着自己奉上答案,或者一句接着一句地启发,引导,直至得出答案,这中间,往往语文老师的嘴皮子是一刻也没停止过。其实,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此时无声胜有声啊!三、 简化结语,关注学生的收效状态明代人谢榛云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也当如此,我们既要强调导入,也要讲究“收束”,使学生在美的陶冶中结束。结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
10、环节,结束语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1、激情赞颂,加深印象。“激情赞颂”就是说在结束语文篇章教学时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对文章的艺术水平或作者所写的主人公的人格魅力等进行赞颂,让学生铭记难忘。德国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既教文,又育人,深入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用以鞭策激励学生。 2、设置悬念,激发欲望。有些故事性较强或内容较复杂的课文,往往要分几个课时来教,而上下节课教学内容联系又非常紧密,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心,在上一节课的结束时,针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
11、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吊胃口”效果。因此,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努力追求简约的教学语言,而且要不漏掉课堂语言那种形象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激励性的效果,让自己在课堂的每一句话既简约又丰盈。四、 丰盈教语的形象性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所谓形象,就是要用多样化,有个性有特征的语言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平面的文字产生立体的想象和感悟。 讲到典型的人物、生动的事例、感人情节,教师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用听众如临其境,如见
12、其人,如闻其声。这样才能渲染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不自觉的沉溺其中。讲到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文时,在描述“翠翠”与“傩送”第一次见面时,“翠翠”娇嗔的那句“你这个挨刀背时的”,教师就可以玩玩模仿秀,用“角色扮演”的语气来演绎人物,学生便会对“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感受更立体,同时也将湘西的淳朴民风展示得淋漓尽致,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必然大大加强。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一个举手投足的模仿,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正如学论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能活用语言的特色,使语言形象化,必然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五、 丰盈教语的启发性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
13、而在于相继诱导。”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讲授小说中的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应当以人物为主体,采用以“境”显人的启发手段。教学祝福,应从祥林嫂反复念叨“我真傻”上,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祥林嫂傻在哪里,要启发学生从自然界的狼吃掉阿毛,进一步联想到封建的
14、社会习惯势力的“狼”吞噬了祥林嫂。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篇目中必选的一篇,学生们也都比较喜欢这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可以了解贾府的建筑格局,而且可以品味其中的关键人物,对整部小说的理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贾母与贾宝玉分别问林黛玉“读何书”的问题,林黛玉对两个人却作了不同的回答。这一点很少有学生注意到,但却是理解林黛玉性格的关键所在。上课时,我把林黛玉的回答放在一起,学生看后自然产生了疑问,不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经过深入思考,恍然大悟,进一步理解了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看似无疑只是因为学生还未深入思考,停留在认识的表层,教师善加点拨,便能使学生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他们各
15、种各样的说法,以激励学生大胆思维,富有创新精神。六、 丰盈教语的趣味性实践证明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是最佳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中,教师不仅要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还需尽量使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的理解。因此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
16、,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例如在阿房宫赋一文中,全篇都是深奥绕口的顾问骈句,如果教师能用现代化、生活化、幽默化的语言来讲述,学生一定更能体会作者的意图。像是在讲到“渭水涨腻,弃脂水也”时,教师就可以用开玩笑的口吻说:“瞧,那些美女们的洗脸水都能把渭水河上撑出一层腻子,放到今天,怎么也得是个水污染事件了,看见住在里面的人有多少啊”。学生听了这样的比喻,在哈哈一笑的同时,定然能更深刻的体会当时阿房宫的繁华与秦王的骄奢淫逸。教学效果,自然是更上一层楼。但是要注意的是,课堂语言的幽默应和教师深刻的见解、教学内容结伴而行,要与无聊的耍贫嘴区分开,
17、不能人为的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更不能滥用,这样就起到极大的负面影响,物极必反。所以语文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运用中要讲究一个“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获得知识的愉悦。七、 丰盈教语的激励性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教师授课神采奕奕激情四射,学生也会不由自主的提起几分精神。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一句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 一方面,教师
18、要用充满激情的态度来展示语言,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多说“你真棒!”“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这样的评语,增加学生信心。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学生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在说激励性话语时,切忌千篇一律和敷衍了事,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用或激情或温情的口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怀与鼓励,从而更好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另外要注意的是,激励性的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科学地进行激励,不能对于每个学生回答了任何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就给予一些“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
19、生会听腻,也表现了教师的虚伪,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励的作用。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一个严肃而敬业的教师,应该像诗人那样遣词造句,挖掘“语言的金子”,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步达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节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做到“约而不漏”。【参考文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心理语言学 朱曼殊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外国中小学教育 袁一安,1990年第02期 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盛新凤著,2004年结束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论文 教学 语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