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世说新语》中描写的女性形象.doc
《浅析《世说新语》中描写的女性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世说新语》中描写的女性形象.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浅析世说新语中描写的女性形象摘要:世说新语中的女性身上体现了“自然”和“真”的人生态度, 这也体现出魏晋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精神风貌。本人拟将其女性形象概括为“德”、“识”、“智”、“情”四种类型进行分析,来探讨世说新语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关键词:世说新语 魏晋时代 女性群体从汉末到魏晋六朝,中国经历了一个历史上最为混乱,最为动荡的时代。儒教一统至尊的状态被打破,鲁迅指出:“儒学以礼教为本,主张克己复礼,反对怪力乱神,提倡中庸,反对极端;儒学的式微,往往意味着人性的摆脱束缚和自由发展。”【1】宋代的司马光提出:“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2】但魏晋六朝代之而起的产生于魏晋之际的
2、玄学,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大解放。人们普遍地将目光由外视转为内省,更多地关注个性的自由发展,人性觉醒了!一直处于男性附庸地位的女性,在这一时期也终于获得了一些自由呼吸的空气。人们对女性的观念,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于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写的世说新语贤媛中有积极体现。古人研究世说新语,多在考案史实、训解文字、校勘版本和批点评注等方面著力,缺乏系统、流于驳杂、方法相对陈旧等。后世说新语研究包括世说新语作者及书名问题,版本及注释问题,性质及思想倾向问题,魏晋清谈研究,艺术特色及美学价值的研究等等。对世说新语成书、性质及其思想倾向的争鸣,对刘注的考察,清谈研究,从文艺学、美学诸角度进行的探讨。本
3、文旨在从这些屡为作者、时人所歌颂的女性身上,探寻出魏晋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精神风貌。世说新语的人物世界中,女性群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她们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情感以及过人的智慧和才情,为那个遥远的中古时代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虽然世说新语中专门为女性设立了贤媛一门,但是描写女性的文字遍布全书,并不仅仅局限于贤媛,例如言语、惑溺、汰奢、轻诋、规箴等。纵观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本人概括为“德”、“识”、“智”、“情”四种类型。一、以“德”著称于世者在郑玄和班昭看来,女子之“德”主要体现在“贞顺”和“守节”。而“贤媛”门中表现出的德却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有气节者如贤媛二十九中在众宫女纷赂画工以图进幸的情
4、形下,王昭君却“志不苟求”。贤媛三中班婕妤遭赵飞燕诬陷却耻于辩白,“故不为也”即不值得与恶人争辩。又如贤媛二十九体现出郗嘉宾妇的从一而终不是为了表白自己的贞节,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丈夫的挚爱。故曰:“生纵不得与郎同室,死宁不同穴。”(二)公认的待人处世的美德“德”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基本要求,世说新语中的女性,仍保留着中国儒家传统的文化品格和道德观念。1.有对恶德的诅咒:如贤媛第四则:“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钱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卞太后得知曹丕竟将其父曹操生时
5、的爱幸者拿来自己享用,恨骂道:“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甚至曹丕死了下葬也没去看他一眼!2.有对美德的讴歌:贤媛二十中的“陶母教子”就是另一个在这方面为后人称道的故事:“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鲑饷母。母封鲑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陶侃出身寒门,家境贫困,甫作官,便用公家的东西送给母亲,虽为一片孝心,陶母却认为拿公家的东西给自己的母亲却欠妥当。陶母深明大义,不食儿子送来的坩鲑,并予以斥责。这同当时社会中崇尚奢华、物欲横流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怪乎余嘉锡先生说:“有晋一代,唯陶母能教子,为有母仪,余多以才智著,于妇德鲜可称者”。【3】贤媛十九更见陶侃
6、母的德惠与待人接物:陶侃少时“家酷贫”。一日来客,侃母“头发委地,下为二罣,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侃母的“封鱼差遣使”则为后世奉为教子的典范。二、有远见卓识者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很多人都具有远见卓识,堪与男子相比美。她们善于识鉴和品评的才能是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分不开的。人物品藻和名流月旦在魏晋时期盛极一时,很多妇女也参与其中,她们的聪明才智通过这种活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世说新语中女性的远见卓识,可以分为两类:(一)遇事时具有男子也难以踵武的胆识世说中具有过人胆识的女子很多,如贤媛七: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诫
7、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许允选拔官吏,多用自己乡里的熟人。魏明帝认为有结党营私之嫌,所以“遣虎贲收之”。就在“举家号哭”的悲凉气氛中,许允的妻子却镇静自若,作起了小米粥,等待丈夫的归来。她的这种镇静,不仅是因为她有过人的勇气,也在于她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胆识和智慧。她对许允被收做出了冷静客观的判断:“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勿忧,寻还。”结尾的“顷之,允至”则印
8、证了她的远见卓识。王经的母亲也是一位遇事时具有远见卓识的女性。贤媛十记载了王经母亲的故事。在王经“仕至二千石”时,他的母亲告诫他不要贪图富贵,“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但是王经不听劝告,终于因为帮助曹魏王室,被司马氏集团杀掉。王经觉得愧对母亲,而他的母亲却没有哀伤的神色,反而对他说,“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在这里,王经母亲的远见卓识固然让人钦佩,但她在王经临刑前的神色自若和达观的言语,更是非寻常人所能比,体现出了魏晋时期人们所特有的精神风貌。世说新语中具有过人胆识的女性形象还有赵母、陈婴母。其中,贤媛五的赵母嫁女的故事,具有很深的启示性:“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
9、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邪乎?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在女儿出嫁之时,赵母对她的劝告不是如何相夫教子,尊老爱幼,而是“慎勿为好”。揭示出赵母的良苦用心,即全身远祸的远略。女儿不解,遂问母亲:“不为好,可为恶邪?”赵母回答,“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同条下,刘孝标注引淮南子中的“尔为善,善人疾之,”更揭示了赵母的良苦用心。赵母嫁女显示了有见识的女子所具有的全身远祸的心态。贤媛一描写陈婴母亦有远见卓识:“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若婴为主,一旦事败,婴会遭受大祸,所以没让婴揽下这个重责,陈婴母的策略正所谓两全其美。(二)善于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说新语 浅析 描写 女性 形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