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史复习总结.doc
《社会学史复习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史复习总结.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中国社会学史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群学肄言:是1903年,由严复翻译并引入中国的斯宾塞的社会学著作。这是一部关于如何研究社会学的书,斯氏在书中充分的论述了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之难。(根本目的是阐明治理社会之艰难)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交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肄言何?发专科之旨趣,究功用之所施,而视之以所治之方也。2.群学:即今天的社会学,严复最初将社会学译为群学,解释主要依据荀子的思想。严复给群学下了明确的定义:“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情之交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他认为,研究群学的目的,是为了明“群之理”,以“图自强”。3.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传统的中国是家
2、的扩大,家是国的基础。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国家的政治根基在下不在上,在社会不在政治,在伦理不在法律,这种文化强调伦理关注家庭,以伦理治国强调统治者的道德品行,其伦理色彩浓厚,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精神不足。4.李景汉:中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调查专家,他主导了北京的人力车夫调查、河北定县研究等调查研究。他的主要著作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实地社会调查方法北平最低限度的生活限度的讨论等。李景汉不仅为社会调查下了定义,还系统论述了社会调查对于中国的十大益处和社会调查遇到的十六条困难。为中国的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学教学做出了贡献。5.社会调查运动:是中国社会学者以社会调查的方式参与民国建立之初希望与忧虑并存背景
3、下的知识分子发动的社会变革运动,以期实现政治改造。社会调查运动从1918年陶孟和发表社会调查一文开始,至1937年抗战爆发一共历时20年。此运动旨在以社会调查为依据,自下而上一点一滴实行社会改革。社会意义主要有思想启蒙和关注平民生活两个方面。社会调查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陶孟和和李景汉。6.差序格局:是一种以己为中心按照亲疏远近的原则向外推而形成的类似涟漪状的社会结构。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提出的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格局的概念。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每个人都有一个亲属关系网,范围的大小依中心的势力而定。差序格局通过尊卑上下的等级差异的再生产来维系,是个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
4、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的以“我”为中心的“差”。7.潘光旦:我国现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一生涉及广博,学贯中西,在、家谱学等众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主要作品有冯小青 一件影恋研究中国之家庭问题优生概论等。他以生物因素解释文化现象,从中国古代文献中发掘社会思想。认为中国社会存在民族病象,把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出路之一,提出民族“位育思想”,主张优生优育、进行新母教。“人”在他的治学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8.陈达:中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中国人口学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和中国劳工问题的研究和教学,注重社会调查,率先在中国开展人口普查,参与人口政策的制定,
5、总结了中国人口的发展规律,提出实行节制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品质的救国主张,推崇马尔萨斯主义。他重视统计数字和对社会事实的记录。主要著作有人口问题节育、晚婚和新中国人口问题现代中国人口等9.双轨政治:双轨政治由费孝通提出,他认为一个完善的政治制度必须保证有上下平行的“双轨”。因为在任何政治体系下,人民的意见都不可能被完全忽视,如果没有人民的积极支持,至少是他们的容忍,政治制度不可能长期维持,政治体系不可能在一根自上向下的单轨上发展起来,这意味着必须有某种方式的自下而上的轨道。10.中和位育: “位育”出自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目的,不偏不倚,谐调适度;“位育”是手
6、段,各守其分,适应处境。潘光旦将优生学词汇adjustment或adaptation译作“位育”。位:代表静态,为民族秩序的维持;育:代表动态,为民族进步的取得。民族位育:就是民族秩序和进步的取得。11.乡村建设学派: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起核心作用的人物的总称。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景汉、晏阳初、梁漱溟等。该学派认为立足农村发展农业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出路。要研究中国平民的生活,一定要研究占中国人口总数80%的农民的生活,要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农村的问题。他们将中国乡村作为社会学研究、应用的实验室,进行乡村建设运动。12.愚贫弱私论: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平民普遍都具有“愚
7、、贫、弱、私”四大疾病,这是定县调查研究的结论。所谓“愚”,是指那时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知识,甚至目不识丁,他们中80以上都是文盲。所谓“贫”,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贫困,不少人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所谓“弱”,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体质弱,是无庸讳辩的“东亚病夫”,人民的生死存亡只能付之天命。所谓“私”,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和公民常识,可说是“一盘散沙”。二、 简答1.严复是如何论述中西社会的差别? 中国以宗族主义为出发点,最重三纲五常,以孝治天下,尊主尊亲,亲其所亲,尊其所尊。重节流,节俭积累财富,慎终追远,好古勿今。 西方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明平等
8、,以公治天下,贵自由,重平等,重民,尚贤,重开源,以今胜古。表:中人 西人 重三纲 明平等 亲亲 尚贤 以孝治天下 以公治天下 尊主 隆民 重节流 重开源 好古忽今 以今胜古 2.简述严复的学术主张论群学之重要。他认为群学的目的,是为了明群之理,以图自强。如果不研究“群事”,就不明“群理”,在治理国家上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群学治,而后能修齐治平。思富国之良方。在严复看来,中国富强的根本在于“群”的问题,或者说是不能“群”的问题。具体地讲,就是民智已坏,民德已衰,民力已困。因此要解决中国的问题,既要治标收大权,练军实,也要治本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辨改良之缓急。戊戌变法的失败以及庚子事变使严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复习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