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自然辩证法之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本文从2013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所显示的问题出发,结合环境污染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相互关系和处理方案等内容, 分析环境污染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辨证观。我们要以自然辨证法为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矛盾的统一性与对立性的思想正确对待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从而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和谐统一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环境污染 自然辩证法 可持续发展1.引言 2013年是我国首次依据新空气质量标准来监测大气质量。根据去年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我国城
2、市空气质量距离新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差距甚远。公报显示,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4.1%;超标城市比例高达95.9%;京津冀和珠三角区域所有城市均未达标。同时,水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根据公报,2013年,十大流域中,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在内的7大流域有河段出现重度污染。公报对2013年的土壤污染情况没有涉及,但是透露,耕地质量问题凸显,区域性退化问题较为严重,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公报透露,2012年12月1日至9日,中东部地区集中发生了严重的灰霾污染过程,造成74城市发生271天次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其中重度污染
3、160天次,严重污染111天次。公报同时对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分别进行了评价。其中,长江流域等7大流域有河段出现重度污染。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解决环境问题已经变得刻不容缓。2.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向人类提供生产和消费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基地。 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自然因素的破坏和污染所引起的。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污染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
4、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3。具体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恩格斯早在百年前就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
5、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同时,地球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可避免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1。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是一个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辩证 思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