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资料2014-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2014-2015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1.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可以依靠自我调节能力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荒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2.农民在农田里除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整: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3.大气污染是指() A.大气中含有有毒物质时 B.大气中含有废气和烟尘时 C.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D.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造成生物死亡时 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层次内容
2、有( ) 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5.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B C D 7.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 来杀灭蝗虫。2000年发生蝗灾时,x疆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收到很好的
3、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鸭子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它生物 8.下列因素都能引起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其调节作用不随鸟类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A气候 B食物 C捕食者 D寄生病原体 9.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 A光合作用 B高能化学键 C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
4、 10.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和 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11.碳在大气圈和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之间的流动形式是( ) A碳酸盐 B单质碳 CCO2 D含碳有机物 12.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生的蕈类、蚯蚓等生物为( ) 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初级消费者 13.某同学做了一个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时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他将若干小球藻,水草及小鱼各一份,分别(完全相同)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盛有河水的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并对乙缸进行遮光处理。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从距玻璃缸0.3m处用不同功
5、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1h,期间用仪器记录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单位是gm),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5W 20W 25W 30W 35W 40W 45W 甲缸 6 4 2 0 +2 +5 +10 乙缸 10 10 10 10 10 10 10 A甲缸和乙缸中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实验中乙缸用来测定该生态系统中生的细胞呼吸的耗氧量 C甲缸在30W时生产者的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光照强度为45W时,氧气的产生量是消耗量的2倍 14.右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过程代表光合作
6、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15.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和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 C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16.在一个阴湿性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生物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 17.能影响种群密度的是 () A年龄组
7、成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死亡率 D以上都是 18.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C豌豆和杂草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19.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 度 20.蜜蜂蜂群中,有的负责采蜜,有的负责筑巢,有的负责保洁,这种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现象是 A. 互利共生 B.种间关系 C.种内斗争 D.种内互助 2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8、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6月份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22.图10为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23.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
9、群 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 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 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24.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 25.细胞之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细胞间功能的协调。如下图,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AB细胞与乙细胞上受体化学本质都是糖蛋白 B图2可以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生物 学期 期末 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