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测量技术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管线测量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线测量技术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管线测量技术方案二七年十一月管线测量技术方案1作业的技术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1;(2)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2采用的坐标系统及成图规格平面坐标系统应优先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要保证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若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可以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带状地形图的测图比例尺选用1:2000,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平原区1.0米,重丘区2.0米。地物点平面位置
2、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6mm,等高线高程中误差平原区应小于1/3等高距,重丘区应小于2/3等高距,高程最大误差应小于2倍中误差。带状地形图的宽度为管线两侧各200米。3 1:2000地形图成图规格地形图采用5050cm自由分幅,管线中心线应尽量放置在图幅的中部顺道路排列。图幅编号为自西向东或自北向南方向的连续流水号,如001、005等。(注记规格见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附录C)4控制测量4.1控制点埋设基本平面控制网采用四等GPS控制网,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40000,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5.0cm。点间距应为400600m。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易于长久保存之处。且应满足
3、GPS测量的要求。当线路跨沟河、控制点密度无法满足要求时,在沟河两岸尽可能近的有利位置处埋设一控制点。控制点点位距管线中心线距离宜在60200m范围内,相邻控制点间通视情况要良好。控制点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形,测站、测线应避开高压线等强磁场以及散热塔、散热池、烟囱等发热体的干扰。控制点应便于发展和寻找,应埋设在土质坚实或稳固的建筑物上,以便于长期保存;控制点应在现场浇灌,标石高出地面5cm,桩中心放置直径大于10mm,长30cm的螺纹钢筋或下端带弯钩的圆钢筋,钢筋高出标石面3mm左右,钢筋上端应刻有“十”字标记。标石的规格及埋设见下图。控制点选埋后,应在附近明显地物上涂红油漆,写上点名,指明点位方
4、向,并绘制点之记,点之记应加填WGS-84系经纬度坐标。点位略图要在实地绘出,点的位置说明要简洁明了。当点位位于山区不易埋设标石的岩石地段时,可设在岩石上,岩石面要凿成10cm10cm的平面,点位中心刻十字线(线长50mm,宽1mm线槽深1mm)或者镶嵌标志。4.2 平面控制测量a.使用标称精度不低于10mm+5ppm的接收机进行施测。b.布设的GPS控制网应联测周边3个以上高等级控制点,构网时起算点分布要均匀,约束平差时,对起算点应进行检验,误差大且造成最弱点点位中误差超限的起算点应删去。如剔除的是GPS网首或尾点,则重新联测网首或网尾的其它起算点。 c.作业前, 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线 测量 技术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