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实训讲稿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实训讲稿1.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针灸学课程教案(首页)课程名称:针灸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属系部: 针灸推拿系 教 研 室:针灸临床教研室 授课对象:针推专业本科 授课时间:课程内容:是否掌握好经络的循行,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优劣。因此,划经点穴操作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本节主要内容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的划经点穴,要求掌握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腧穴的定位。 第一节实验课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的划经点穴(总体安排)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时数 手太阴肺经的划经点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划经点穴 1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胸部外上
2、方的中府穴,循行在上肢内侧的前缘,经鱼际部止于手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的少商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定位标志有:第一肋间隙,肱二头肌肌腱,肘横纹,桡骨茎突,腕横纹,桡动脉,第一掌骨,赤白肉际,指甲角等。分布于手太阴肺经上的腧穴,从中府少商共11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胸部1穴(中府),前臂部4穴(尺泽、孔最、列缺、太渊),手部2穴(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的商阳穴,经食指桡侧,循行在上肢外侧前缘,上肩、颈,至面颊,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鼻翼旁的迎香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定位标志有:指甲角,第一、二掌骨,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腕背横纹,肘横纹
3、,三角肌,肩峰,肱骨大结节,鼻翼,鼻唇沟等。分布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腧穴,从商阳迎香共20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手部3穴(商阳、合谷、阳溪),前臂部3穴(偏历、手三里、曲池),上臂部1穴(臂臑),肩部1穴(肩髃),面部1穴(迎香)。 要求掌握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腧穴的定位。 1学时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时数足阳明胃经的划经点穴足太阴脾经的划经点穴手少阴心经的划经点穴手太阳小肠经的划经点穴 3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眼眶下缘的承泣穴,经嘴角旁,至下颌角前,一支向上经耳前,至额角(头维穴)。另一支从下颌角前向下过颈部,经胸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
4、循下肢外侧前缘下行,走足背,止于足第二趾外侧端的厉兑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有:瞳孔,眼球,眶下缘,眶下孔,口角,咬肌,颧弓,下颌骨(下颌切迹),额角发际,胸剑联合,肚脐,耻骨联合上缘,髂前上棘,髌底,胫骨前嵴,足背踝关节横纹,拇长与趾长伸肌腱,足二、三趾间的纹头。分布于胃经上的腧穴,从承泣一一厉兑共45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头面部6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腹部3穴(梁门、天枢、归来),大腿部2穴(伏兔、梁丘),小腿部4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足部2穴(解溪、内庭)。1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胸,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足大趾内侧端, 足内踝前,小腿内侧中间,在内
5、踝上寸处交于肝经前,行膝股内侧前缘,上腹部前正中线旁开寸,胸前正中线旁开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大包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有:趾甲角,足内侧赤白肉际,第一跖骨基底部,内踝尖,胫骨内侧面后缘,胫骨内侧髁,髌骨内上缘,肋间隙,腋中线等。分布于脾经上的腧穴,从隐白大包共21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足部2穴(隐白、公孙),小腿部2穴(三阴交、阴陵泉),大腿部1穴(血海),胸部1穴(大包)。2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腋窝中的极泉穴,走上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桡侧端的少冲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定位标志有:腋窝正中,腋动脉,肘横纹内侧端,肱骨内上髁,尺侧腕屈肌腱,腕横纹,指甲角等。分
6、布于手少阴心经上的腧穴,从极泉少冲共9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腋窝部1穴(极泉),前臂部4穴(少海、通里、阴郄、神门)。3手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有腧穴分布的体表路线是起于手小指尺侧少泽穴,经手掌尺侧,走上肢外侧后缘,绕肩胛,经颈,上面颊,止于耳前的听宫穴。取穴时主要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有:指甲角,第五掌指关节,尺骨茎突,尺骨鹰嘴、肱骨内上髁、腋后皱襞,肩胛冈、冈下窝、冈上窝、第一胸椎棘突、第七颈椎棘突、喉结,胸锁乳突肌、下颌角、颧骨、耳屏、下颌骨髁状突等。分布于小肠经上的腧穴,从少泽听宫共19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手部2穴(少泽、后溪),前臂部1穴(养老),肩背部1穴(天宗),面部2穴(颧髎、听宫)
7、。 要求掌握的体表循行路线、常用腧穴定位【实验目的】 1、掌握经穴的常用定位取穴方法及体位; 2、掌握足三阴经体表循行路线; 3、准确找出下列体表标志: 足太阴脾经趾甲角、足内侧赤白肉际、第一跖趾关节、第一跖骨基底部、内踝尖、胫骨内侧面后缘、胫骨内侧髁、股四头肌内侧头、耻骨联合上缘、胸骨角、乳头、锁骨中点、肋间隙、腋中线等。 足厥阴肝经趾甲角、第一、二跖骨结合部、胫骨前肌腱、胫骨内侧面、胫骨内侧髁、股骨内上髁、缝匠肌、耻骨联合下缘、第11肋游离端、第六肋间隙等。 足少阴肾经足底、舟骨粗隆、跟腱、内踝尖、胫骨内后缘、腘横纹、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耻骨联合上缘、脐中、肋间隙、锁骨等。 【实验课时】
8、2课时 【实验步骤】 1、 教师讲解示范; 2、 腧穴演示课件; 3、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点穴操作, 4、 实验小结。 【实验小结】 1、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从足走腹到胸,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中间,踝上8寸以上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前缘。脾经上的腧穴分布于脾经循行所过的足内侧,下肢内侧中间、前缘,腹胸部的第三侧线,侧胸部。 经穴定位 隐白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 太白关节后下缘凹陷中的赤白肉际处 公孙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缘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地机 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血海屈膝,大腿内侧,髌底
9、内侧端内上2寸 大横前正中线旁开4寸平脐 大包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中 2、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经从足走腹到胸,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前缘,踝上8寸以上的部位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中间。肝经上的腧穴分布于肝经循行所过的足部,下肢内侧前缘、中间,腹部、胸部。 重点经穴定位 大敦足大趾外侧,距趾甲角0.1 寸 行间第、趾间纹头 太冲第、跖骨结合部前缘凹陷中 中封足背踝关节横纹上,胫骨前肌腱内侧 曲泉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纹头上方凹陷中 章门第十一肋端之下际 期门乳头直下,第肋间隙中 3、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经从足走腹到胸,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后缘。肾经上的腧穴分布于肾经循行所过的足部,下肢内
10、侧后缘,腹胸部的第一侧线。 经穴定位 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中 太溪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照海内踝正下方凹陷中 复溜太溪穴直上2寸 大赫前正中线旁开0.5寸,脐下4寸 实习四 足三阳经点穴操作实习指导 实习四 足三阳经点穴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足三阳经穴的定位 和取穴方法 2、 掌握足三阳经经体表循行路线; 3、准确找出下列体表标志: 足阳明胃经瞳孔、眼球、眶骨、眶下孔、鼻翼、口角、咬肌、颧弓、下颌骨(下颌切迹)、额角发际、胸锁乳突肌、喉结、锁骨、肋骨、乳头、肚脐、耻骨联合、髂前上棘、臀横纹、髌底、髌尖、胫骨前嵴、足背横纹、拇长与趾长伸肌腱、足二、三跖骨结合部、足二、三趾间的纹
11、头、趾甲角。 足少阳胆经目外眦、眶骨、屏间切迹、下颔骨髁状突、颧弓、鬓发、耳尖、耳廓根、乳突、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第七颈椎、肩峰、腋中线、第四、七肋间隙、乳头、第11、12肋游离端、肚脐、髂前上棘、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股骨外上髁、腓骨小头、腓骨、外踝、趾长伸肌腱、小趾伸肌腱、第四、五跖骨结合部、趾蹼缘、趾甲角。 足太阳膀胱经目内眦、眶骨、眉头、前发际、枕外隆凸、斜方肌、胸椎棘突、腰椎棘突、髂后上棘、骶正中嵴、骶后孔、尾骨、臀横纹、股二头肌肌腱、腘横纹、腓肠肌、跟腱、外踝、骰骨、第跖骨粗隆、第跖趾关节、趾蹼缘、趾甲角。 【实验课时】 2学时 【实验步骤】 1教师讲解示范; 2放腧穴演示课件; 3
12、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点穴操作, 4实验小结。 【实验小结】 1、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前缘。胃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胃经循行所过的头面部、颈部、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足部。 经穴定位 承泣 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 目正视,瞳孔直下 眶下孔中 地仓 平口角 颊车咬肌隆起的最高点 下关颧弓下缘,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 梁门正中线旁开2寸,脐上4寸 天枢正中线旁开2寸,平脐 归来正中线旁开2寸,脐下 4寸 伏兔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梁丘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犊鼻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 足三里 3寸 上巨虚
13、 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犊鼻下 6寸 下巨虚 9寸 丰隆胫骨前嵴旁开二横指,犊鼻下8寸 解溪足背横纹上,拇长和趾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内庭足二、三趾之间的缝纹端 厉兑足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开0.1寸 2、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中间。胆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胆经循行所过的侧头部、耳后、颈项、侧胸、侧腹部、下肢外侧中间、足部。 经穴定位 瞳子髎目外眦外,眶骨外缘凹陷中 听会屏间切迹前,张口凹陷中 率谷角孙直上寸 阳白瞳孔直上,眉上寸 头临泣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 风池平风府,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日月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中 环跳骶管裂孔与股
14、骨大转子连线的外1/3折点处 风市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腘横纹上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中 光明外踝尖上寸,腓骨前缘 悬钟外踝尖上寸,腓骨前缘 丘墟外踝前下方的凹陷中 足临泣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缘,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侠溪第四、五趾之间的缝纹端 足窍阴足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开.寸 3、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主要循行在下肢外侧后缘。膀胱经上的腧穴主要分布于膀胱经循行所过的头面部、背腰部、下肢外侧后缘、足外侧。 经穴定位 睛明目内眦稍上方的凹陷中 攒竹眉头凹陷中 大 杼平第胸椎棘突下 风 门平第胸椎棘突下 肺 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厥阴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心 俞平第胸椎棘突膈 俞平第
15、胸椎棘突下 肝 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胆 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脾 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胃 俞平第胸椎棘突下 三焦俞平第腰椎棘突下 肾 俞平第腰椎棘突下 寸 大肠俞平第腰椎棘突下 小肠俞平第骶后孔 膀胱俞平第骶后孔 膏肓平第胸椎棘突下 正中线旁开 志室平第腰椎棘突下 次髎第骶后孔中 委中腘横纹正中 承山腓肠肌肌腹交角处昆仑 昆仑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申脉外踝正下方的凹陷中 至阴小趾外侧,趾甲角旁开寸 实习五 任、督脉、 经外奇穴点穴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人体常用的骨度分寸; 2. 掌握脉体表循行路线; 3. 准确找出以下的体表标志: 任脉耻骨联合、脐窝、胸剑联合、胸骨角、胸骨柄、胸骨上窝、第一
16、、二、三、四肋间隙、舌骨体、喉结、颏唇沟; 督脉尾骨、骶管裂孔、各脊椎棘突、枕骨粗隆、发际、人中沟、上唇系带及髂嵴高点、肩胛下角、肩胛冈。经外奇穴眉梢、目外眦、眶下缘、鼻唇沟、舌系带、指总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腋前纹头、髌骨、髌韧带。4. 掌握任脉督脉常用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5. 掌握经外奇穴的定位和取穴方法 【实验课时】 2学时 【实验步骤】 1. 教师讲解示范; 2. 放腧穴演示课件; 3. 教师指导操作; 4. 实验小结。 【实验小结】 1. 任脉 任脉主要循行在人体的前正中线上。任脉腧穴分布于任脉循行所过的会阴部、腹胸前正中线、颈部、颏部。 重点经穴点穴: (1) 下腹部穴:(仰卧位
17、取穴)(脐至横骨计5寸) (2) 中极 4寸 募穴 关元 脐直下 3寸 募穴 气海 1.5寸 (3) 神阙:脐中(仰卧位取穴) (4)上腹部:(仰卧位取穴)(8寸) 下脘 脐直上 2寸 中脘 4寸,募穴,八会穴之一 (5)胸部:(仰卧或正坐位) 膻中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募穴,八会穴之一 天突上窝正中 (6)颈部(正坐仰靠位) 廉泉:舌骨体上缘 (7)颐部(正坐仰靠位) 承浆: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2、督脉: 督脉主要循行在人体的后正中线和头正中线上。督脉腧穴分布于督脉循行所过的骶腰背后正中线上,头部,面部 重点经穴点穴: (1)尾骶部,伏卧位或胸膝位。 长强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2)腰背部,取
18、伏卧位。 腰阳关 四 命 门 第 二 腰椎棘突下 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 (3)头颈部,取正坐位或俯伏坐位。 哑门 0.5寸 风府前发际正中直中1 寸 百会 7寸 上星 1寸 (4)面部,取正坐位,或仰卧位。 素髎 鼻尖正中 水沟 人中沟上1/3折点处 人体各部的奇穴 (1)头颈部穴 四神聪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寸,共四穴。 印堂 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鱼腰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太阳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金津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玉液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右侧的静脉上。 牵正 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安眠
19、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2)胸腹部穴 子宫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寸,中极旁开寸。 (3)背部穴 定喘 在背部,当第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夹脊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 腰眼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4)上肢穴 腰痛点 在手背侧,当第、掌骨及第、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二穴。 八邪 在手背侧,微握拳,第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 四缝 在第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 十宣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5)下肢穴 胆囊 在小腿外侧上部
20、,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寸。 阑尾 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八风 在足背侧,第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 实习六 毫针进针法练习实习指导 实习六 毫针进针法练习 目的要求 在学习毫针进针法及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纸垫和棉团及自身练针,掌握正确的练针方法,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实习时间 2学时 器材用具 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纸垫、纸板。 实习步骤 一、纸垫和棉团练针 (一) 纸垫练针 选用1.0
21、.5寸毫针,以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垫上,然后拇指与食指、中指前后交替地捻转针柄,并向下渐加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 技术要点:(1)持针稳固,不向下滑。(2)手臂悬空,没有依托。(3)针身垂直,不摇不弯。(4)进退轻巧,灵活自如。 (二)棉团练针法 左手持棉团,右手持针在棉团上按手法要求进行练习。 1、捻转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在同一平面内来回转动,掌握捻转的角度大小,使来回角度力求一致,频率快慢均匀,并注意锻炼捻转的速度。 2、提插练习:将针刺入棉团内一定深度,右手持针使针身沿纵轴作垂直运动,掌握提插的幅度大小,上下层次
22、分明,频率快慢均匀,用力轻重一致。在此基础上,可将提插与捻转动作配合练习。 技术要点:(1)捻转角度来回一致,操作频率快慢一致,达到动作协调。(2)提插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 二、进针法 1、双手进针法:即左手按压爪切,右手持针刺入,双手配合进针的操作方法。 (1)爪切进针法:用11.5寸毫针,取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等穴,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固定针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速刺入穴位。 技术要点:指甲爪切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一致,爪切用力适当。 (2)夹持进针法:用3寸以上长针,取环跳穴,左手拇、食指捏持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
23、配合,迅速将针刺人皮下,并逐步深入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技术要点:注意刺手、押手协同配合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2.53寸毫针,取天枢穴,左手五指平伸,食、中指分张置于穴位两旁以固定皮肤,右手持针从左手食、中指之间刺入穴位。行针时,左手中、食指可夹持针体以防止弯曲。或用左手拇、食指向两侧用力,绷紧皮肤,以利进针。 技术要点:左手指需将所针穴位皮肤绷紧固定。 (4)提捏进针法:用11.5寸毫针,取印堂穴,左手拇、食指按着针穴两旁皮肤,将皮肤轻轻提捏起,右手持针从提起部的上端刺入。 技术要点:注意进针的角度为1530。 2、单手进针法:用较短的毫针,如11.5寸毫针,取合谷穴,用右手拇、食指持针
24、,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三指两用,在双穴同进针时尤为适宜。 技术要点:三指动作协调,配合进针。 三、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一)针刺角度 1、直刺法:取合谷穴,用爪切进针法,将针体垂直刺入皮肤,针体与皮肤呈如90角。 2、斜刺法:取列缺穴,用提捏进针法,将针体与皮肤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皮下。 3、横刺法:(1)取百会、神庭穴,沿皮下进针,横刺腧穴,使针体与皮肤呈15角左右,针体几乎贴近皮肤。(2)取印堂穴,用提捏进针法,沿皮下进针,横刺腧穴,使针体与皮肤呈15角左右,针体几乎贴近皮肤。 (二)针刺方向 取足
25、三里穴,用1.5寸毫针,先直刺1寸,然后将针提至皮下,向下斜刺1寸,得气后出针。 技术要点: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入应刺深度。注意减少进针时的疼痛。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体位,穴位消毒,操作手指消毒,选择针具作进针法练习;进针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入应刺深度。注意减少进针时的疼痛。 实习小结 按下表将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 针刺穴位 进针方法 针刺角度和深度 针感和疼痛程度 实习七 毫针行针法和补泻手法目的要求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行针手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手法的角度、幅度,并取得应有的针感;掌握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技能,重点区分补泻手法的技术要点;依据单式补泻手法的
26、操作规律,进而熟悉复式补泻手法操作的方法。实习时间2学时。器材用具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实习步骤一、行针手法(一)基本手法1、捻转法针体进入穴位一定深度以后,用拇指和食指持针,并用中指微抵针体,通过拇、食指来回旋转捻动,反复交替而使针体旋转。 技术要点:捻转时,拇指与食指必须均匀用力,其幅度与频率可因人而异。2、提插法进针后,将针从浅层插至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下插与上提的幅度、速度相同,均不分层操作,一上一下均匀提插。技术要点:提插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二)辅助手法1、循法操作:进针前后,使食、中、无名指三指平直(屈曲第一指关节),
27、用指腹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或穴位上下左右轻轻地循按或叩打。技术要点:循时用力要适度,用力过大会阻碍经气的流行,使肌肉紧张度增加,产生疼痛。用力过小达不到目的。循法一般沿经而循。2、弹法操作(弹叩针柄法)拇指与食指相交,对准刺入穴内的针柄尾部轻轻弹叩,使针体发生微微振颤;也可用食指一指对准针柄弹震,使针体振动。技术要点:弹不可过猛,以免引起弯针、滞针。弹不可过频,以免产生相反作用,促使经气速去。弹法应在留针期轻轻弹叩,一般710次即可。 3、刮法操作(1)单手刮针法: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指甲轻刮针柄由上而下;用食指抵住针尾,拇指指甲轻刮针柄,由下向上;也可用食、中两指扶持针柄,刮针柄用拇
28、指,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2)双手刮针法:用左手拇指端压按针柄头上,略向下用力,左、右两手指弯曲,指背相对,夹住针体,用右手拇指甲在针柄上下轻刮之。技术要点:刮针时要求指力关节要灵活,用力均匀。刮时指甲不宜过长或过短,要修剪平整、光滑。4、摇法操作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或以指捻针柄,摇动针体,边摇动边退针,摇时要上下、左右摆摇,使针孔扩大,而后疾出针。5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技术要点:飞法贵在轻柔,细细捻搓,动作轻柔。 6、震颤法操作针刺后不得气,用拇、食两指持针,轻轻地上下提插并
29、搓捻摇动针柄,如手颤般地震动针身。技术要点:颤法贵在轻柔,细细动摇,不宜大幅度地颤动和震摇,以免引起疼痛和滞针。注意事项:选择合适体位,穴位消毒,操作手续消毒,选择针具作行针法练习;进针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将针刺入应刺深度,依上法行针,注意行针后的得气。二、针刺补泻法(一)单式补泻手法1、提插补泻法 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重插轻提(即慢提急按)。针上提时速度宜慢,用力宜轻;针下插时速度宜快,用力宜重。泻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轻插重提(即急提慢按).针上提时速度宜快,用力宜重;针下插时速度宜慢,用力宜轻。 技术要点:针刺得气后,重插轻提为补
30、法,重提轻插为泻法。2、捻转补泻法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左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右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泻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右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左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技术要点:针刺得气后,拇指左转用力为补法,拇指右转用力为泻法。3、徐疾补泻法补法:将针刺入皮肤后,先在浅层得气,随之将针徐徐地向内推进到一定的深度,疾退针至皮下;出针时,快速出针并疾按其穴。重在徐入。泻法:将针快速刺入皮肤后,再疾速插入深层得气,随之徐徐地向外退针至皮下;出针时,缓缓出针并且不按其穴或缓按其穴。重在徐出。技术要点:针刺得气后,以徐进疾退
31、为补法,疾进徐退为泻法。4、迎随补泻法补法:针尖顺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而施行手法。泻法:针尖逆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而施行手法。技术要点:正确区分针刺方向与经脉流注方向的关系。5、呼吸补泻法补法:令患者鼻吸口呼,在呼气时进针,行针;吸气时出针。泻法:令患者口吸鼻呼,在吸气时进针,行针;呼气时出针。技术要点:以进针、行针、出针之时,结合病人的呼吸为基准的一种补泻方法。 6、开阖补泻法补法: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技术要点:以出针后,是否按压针孔为基准的一种补泻方法。(二)复式补泻手法1、烧山火法呼气时 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将针重插轻提
32、9次,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再重插轻提9次,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再重插轻提9次,之后将针提至上1/3(天部),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3度,针下产生温热感,吸气时即将针体轻快地拔出皮肤,并疾按针孔。 技术要点:由徐疾法、提插法、呼吸和开阖法四种单式补法组成,为针刺补法的综合应用。操作分浅、中、深三层(又称天、人、地三部),先浅后深,三进一退,重插轻提,行九阳数,呼进吸出,出针扪穴。2、透天凉法吸气时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将针重提轻插6次,再将针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重提轻插6次,然后将针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再重提轻插6次,此为一度
33、。之后将针插至下1/3处,如此反复操作3度,针下产生凉感,即将针提至上1/3留针片刻后,随呼气时徐徐出针,不按针孔或缓按针孔。 技术要点:由徐疾法、提插法、呼吸和开阖法四种单式泻法组成,为针刺泻法的综合应用。操作分深、中、浅三层(又称地、人、天三部),先深后浅,一进三退,重提轻插,行六阴数,吸进呼出,出针摇大针孔,不闭孔穴。实习小结按下表将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针刺穴位 行针方法或补泻手法 施术过程 针感性质和程度实习八 灸法、拔罐法练习目的要求1、通过实习,熟悉临床常用的各种艾炷灸法的操作技术;掌握各种不同大小艾炷制作技术,艾炷化脓灸法和非化脓灸的操作程序,不同隔物灸的操作特点。通过练习艾
34、条灸、温针灸的操作技术;重点掌握艾条悬起灸和实按灸的不同操作方法、温针灸捏加艾团的技巧。2、通过拔罐法的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各种拔罐方法及其操作技术,熟悉各种不同拔罐器具的操作。实习时间2学时器材用具艾绒、清艾条、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毫针,75%酒精、生姜、蒜头、食盐、附子末、小刀、粗针、镊子、剪刀、凡士林,消毒棉球,艾炷器、圆棒,火柴等。实习步骤一、 制作艾炷小炷可用左手拇、食指搓揉艾绒,右手持小镊子取麦粒大艾团即成。中、大炷则须将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将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体。技术要点:要求搓捏紧实,能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由弱到强,患者易
35、于耐受,且耐燃而不易爆。每个同学分别作出符合规格的大、中、小艾炷各10个;要求在2分钟内作出符合规格的大、中、小艾炷5个以上。二、间接灸法操作(一)隔姜灸法操作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cm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被灸者有灼热感可将姜片提起。一般每次施灸510壮,皮肤潮红湿润为度。 (二)隔蒜灸法操作将独头大蒜横切成约0.3cm的薄片,用针扎孔数个,放在患处或施灸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蒜片中心施灸,每次施灸45壮,更换新蒜片,继续灸治。此种隔蒜灸法,每穴1次,宜灸足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三)隔盐灸法操作将纯干燥的食盐纳入脐中,填平脐孔,上置
36、大艾炷施灸。患者有灼痛,即更换艾炷。一般可灸39壮。(四)隔附子灸法操作取生附子切细研末,用黄酒调和作饼,大小适度,直径12 cm,厚0.4cm,中间用针扎孔,置穴位上,再以大艾炷点燃施灸,附子饼干焦后再换新饼,直灸至肌肤内温热、局部肌肤红晕为度。日灸1次。三、艾条灸法操作(一)悬起灸法操作取清艾条或药艾条1支,点燃后按下述方法在足三里穴施灸。1、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进行熏烤,距离皮肤约23cm,局部如有温热舒适感而无灼痛就固定不移,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如遇到局部知觉减退时,灸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灸者的手指来测知被灸者局部受热
37、程度。2、回旋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cm高处。使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移动范围在3cm左右。3、雀啄灸:置点燃的艾条于足三里穴上约3cm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上下移动,如小雀啄食样。一般每穴灸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此法热感较强,注意防止烧伤皮肤。技术要点: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二)实按灸法操作用加药艾条施灸。1、雷火神针灸:取“雷火针” 艾条1支,点燃后按下述方法在足三里穴施灸。操作时,在施灸部位铺上67层棉纸或布,将艾条点燃置于施灸
38、部位上约3cm高处,对准穴位直按其上,稍停留12秒钟,使热气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可再点再按,如此57次。2、太乙神针灸:系在雷火针基础上改变药物处方而成的灸法。其操作与雷火针同,取太乙神针艾条1支,点燃后按下述方法在足三里穴施灸。操作时,在施灸部位铺上67层棉纸或布,将艾条点燃置于施灸部位上约3cm高处,对准穴位直按其上,稍停留12秒钟,使热气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如此57次。技术要点:艾条垂直于皮肤,起落迅速。、四、温针灸法操作1、捏加艾团操作取适量艾绒,夹在左手拇食指尖之间,食指要向上,拇指要向下,再用右手拇、食指尖在左手拇、食指尖向内向左挤压,即可将艾绒,搓捏成枣核形状大小适
39、合的艾团,中间掐出一痕,贴在针柄上,用拇食中指围绕一搓,使艾绒团紧缠于针柄上。技术要点:捏加的艾团要求紧实光圆,轻轻摇晃不松散脱落。每个同学须达到在2分钟内捏加符合规格的艾团5个以上。2、 温针灸法操作先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搓捏成枣核形状大小适合的艾团,中间掐出一痕,贴在针柄上,用拇食中指围绕一搓,使艾绒团紧缠于针柄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cm左右,插在针柄上,距离皮肤约23cm,从艾团或艾条的下端(近皮肤端)点燃施灸。若觉艾火烧灼皮肤发烫,可在皮肤隔一后纸片。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施灸完毕将针取出。五、拔火罐法操作1、闪火法:一手握罐体(罐口朝
40、上),另一手将用镊子夹住的一个沾有95%乙醇的棉球或闪火器(用细铁丝将纱布缠绕于78号的粗铁丝的一端并蘸酒精)在酒精灯上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闪火后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将罐吸附在皮肤上。技术要点:动作迅速。棉球蘸酒精宜少,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2、投火法:将蘸酒精的棉球或拆叠的软质白色纸片(卷)点燃后投入罐内,趁火旺时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将罐吸附在皮肤上。3、贴棉法 :将直径约12cm的薄脱脂棉片略蘸酒精后,贴于罐体内侧壁中1/3处,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吸拔部位,技术要点:操作时所蘸酒精必须适量,酒精过多或过少,易发生棉片坠落,且酒精过多尚易流淌于罐口,均易引起皮肤烫伤。六、煮水
41、罐法操作将竹罐放入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倒置夹起,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内的水液,降低罐口温度(但保持罐内热气),趁热将罐拔于应拔部位,拔后轻按罐具半分钟左右,令其吸牢。技术要点:操作应适时,出水后拔罐过快易烫伤皮肤,过慢又易致吸拔力不足。七、拔罐法运用操作1、闪罐法操作用闪火法将玻璃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启罐(取下),再吸拔、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为延续温热效应,停止闪罐后,可将罐口向上,以罐底热熨其部肌肤或留罐35分钟。技术要点:动作要快而准确,并按闪火注意事项拔罐。操作时,温热度以患者舒适能接受为准。2、走罐法操作先于施罐区位涂上润滑
42、剂(以凡士林、润肤霜为最佳),将玻璃罐口亦涂上油脂,用闪火法吸拔后,稍用力将罐沿着肌肉、骨骼、经络循行路线推拉(罐具前进方向略提起,后方着力),反复运作至走罐区皮肤紫红色为度。吸拔后应立即走罐,否则吸牢后则难以走动。技术要点:动作轻柔,用力均匀、平稳、缓慢,罐内负压大小以推拉顺利为宜。3、针罐法操作于相关腧穴上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拔留罐,510分钟后,至皮肤潮红,启罐、出针。此法不宜用于胸背部,因罐内负压易加深针刺深度,易引起气胸。4、刺络罐法于施术穴位或患处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或三棱针、注射针、粗毫针点刺皮肤出血,然后拔留罐,至拔出少量恶血为度。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 实习小结按
43、下表将实习内容如实地加以记录表1灸法名称施灸穴位艾炷大小壮数或时间灸感和皮肤温度变化表2拔罐方施术部位吸力大小留置时间 皮肤血管形态变化实习九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水针练习 目的要求 1、通过实习,熟悉三棱针针具的结构、型号和特点,掌握三棱针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熟悉皮肤针针具的结构和类型,掌握皮肤针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熟悉皮内针针具的结构和类型,掌握皮内针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4、熟悉电针仪器的性能,掌握操作规程,了解仪器使用中的有关注意事项。 5、掌握腧穴注射法的操作方法和技术,了解操作注意事项。 实习时间 2学时。 器材用具 大、小号三棱针,大、中、小号玻璃罐,软柄皮肤针、硬柄皮肤针,各型皮内针,G6805型电针治疗仪、WQ1002韩氏多功能电针治疗仪,各种规格毫针(或一次性毫针)、210ml注射器、57号注射针头,10%葡萄糖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25%乌拉坦,2%碘酒、75%乙醇、95%乙醇,生理盐水,龙胆紫、消毒棉球,镊子、血管钳、剪刀、针盘、棉球缸,橡皮管,无菌敷料、胶布等。 实习步骤 一、三棱针刺法练习 (一)持针姿势 以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段,中指指腹紧靠针体的侧面,露出针尖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