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课.doc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课.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第 1课 化石教学内容:化石主备人:周明军教材简析:“生物的演变”这一单元将启发学生探索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生命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更大兴趣 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能以马为例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规。能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作出合理的解释。学情分析:学生对化石你的了解并不陌生,因为从电视,网络上了解了一些。但懂得化石中蕴涵着丰富的古生物信息并不很清楚,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观察、使用各种恰当的技术手段研究化石所携带的信
2、息。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观察、比较、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化石的相关问题。3、通过学习,对与化石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化石的成因。教学用具:相关的课件或图片(暴龙头骨化石、圆顶龙头骨化石图片;鸽子、鹰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课堂网络教学(此课利用网络上课比较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本中的问题、探究个性化的问题或拓展性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了解生物的演变,必须研究化石。关于化石你们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什么是化
3、石?化石有什么作用?化石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用于展开后面的教学。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解读“化石”概念极其作用。用“你见到过化石吗?化石看起来象什么?化石是什么?”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化石概念。探讨化石的作用。当今学生见多识广,适当引导,学生可以许多独特化石是研究生物演化时的重要依据,是推算地质年代的基础,化石能估算化石年代,重现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许多造型美观的化石即是自然遗产,又是天成的艺术品,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化石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很大。化石还有经济上和工业上的用途。化石经常用来协助矿物和石油的勘探,微体生物的化石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作为指示
4、化石特别有用,化石还有多种医用价值,龙骨、瑚珀、玉器等都有独特的医用价值。2、了解化石的成因。课本的几幅图较好地反映了化石形成的一般原因。教师可能需要回答的是,图片中原始森林的植物是什么。远古时期原始森林的植物也是不断演变的,早期出现的是菌藻植物、孢子植物,接着裸蕨植物、石松植物茂盛,后来苏铁类、银杏类、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发展壮大。课本中图片显示的为桫椤、水松等原始植物,其中化石为桫椤叶化石。由于化石的形成与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有关,所以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3、通过认识有代表性的几种化石了解化石的种类、特点及其关于化石的其他信息。看一看课本3页分别是什么生物 关于这几种化石,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5、这几种化石与桫椤叶化石有什么不同?利用网络查一查,化石有那些种类?这几种化石分别属于哪一类?他们分别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还是遗物所形成? 桫椤叶化石属于实体化石,由植物遗体形成。 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属于模铸化石,由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 琥珀昆虫化石属于特殊的化石。另外,有学生熟悉的由遗物形成的恐龙蛋化石,学生可能会提到。教师还可以补充讲一讲什么是遗迹化石、化学化石。4、学习应用已有的化石知识,推想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要求学生对化石的种类、特点及成因试图作出解释,通过交流整理出一个令大家比较满意的说法。这一部分关键是指导学生应用已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
6、具体化,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鱼化石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很久很久以前,江河湖海中生活着鱼。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水底空气被隔绝,又有泥砂覆盖,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动,又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尸体上覆盖的泥砂越来越厚,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过了很多很多年,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鱼化。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引导学生回忆,所学习的生物中还有哪些生物的形态特征与其食性、运动等生
7、活习性有关。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以前的知识和实物标本,再对鸽子和鹰进行一次比较。主要比较鸽子和鹰的不同点: 身体的大小不同,鹰的身体比鸽子的身体大,鹰的翅膀也比鸽子的翅膀宽。所以它们的运动虽然相似,但有差异,飞行的能力不同,鹰比鸽子飞得更快、更高。 嘴的形态不同,鹰的嘴是钩状的,鸽子的嘴没有钩;足的形态不同,鹰的足比较大、有长而呈钩状的爪,鸽子的足比较小,爪比较短,不呈明显的钩状。2、让学生了解,对化石的研究,除了一般的观察、测量、生理生化实验外,还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复原出古生物的外形,这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相关古生物的外形特征。图中提到的两种动物化石及其复原图分别为:
8、 内蒙古扎赉诺尔松花江猛玛象,它是我国最大的古象化石,化石全长9米,身高4.7米。辽宁西部北票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一举打破了德国在早期鸟类化石方面的垄断地位。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1、围绕“你还知道哪些古生物?这些古生物的外貌是怎样的?”的话题,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自己搜集的古生物资料,然后由几个小组的代表展示图片,讲解交流。2、讲解活化石。学生容易列举尚存的古生物的例子:我国现在还存在的银杏、苏铁、大熊猫、白鳍豚、中华鲟等,这些生物几千万年甚至亿年后还是老样子,与原来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被称为活化石 。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化石1、化石的形成
9、与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有关,所以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2、化石还有经济上和工业上的用途,化石还有多种医用价值,龙骨、瑚珀、玉器等都有独特的医用价值。作业设计:科学长江作业第1课 化石1、 必做:一-三题。2、选做:第四题。第 2课 探索动物的发展史教学内容:探索动物的发展史。主备人:李红群教材简析:探究动物的发展史是探讨生物的演变的核心内容。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有其演变、进化的历程。由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是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古生物学界喜欢把马的进化过程看作是生物进化史上最系统、最确定、最典型的例证。以马这种生物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是六年级学生感兴趣且容易做
10、到的事,因为马是人类的好朋友,本课选择马来探索动物的发展史,增添了学生对动物的亲近感和喜爱感,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跨越障碍,全身心投入,不断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情分析:学生对马的了解并不陌生,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已经对马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古时候的马并不了解。马的进化常常被用来作为探索动物发展史的例子有其必然的原因。教学目标: 1、能以马为例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规律。2、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查阅资料和研讨等手段探究马的演变过程。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探究研讨习惯。教学重难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教学用具: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马的化石
11、、复原图教学图片或教学软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上节课,同学们谈到了许多奇妙的动物,有人谈到马吗?马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是勤劳勇敢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谈谈马。咱们首先进行一个马的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成语中有一个“马”。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说说你知道哪些品种的马,有哪一些关于马的有趣活动?马是大家熟悉的动物。马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怎么知道古代的马是不是现代马的样子?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课件出示:观察5000多万年前的始祖马。远古时期的马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看到始祖马的化石,学生既陌生又好奇,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复原的始祖马及其生活环境,学生会发现它比较矮小(只有狐狸和狗
12、那么大),生活在原始森林溪水边,这说明它的食物是树叶等。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5000多万年前的马和1000多万年前的马有什么不同。这里以个人观察为主,记录两个不同年代的马的化石的不同点,复原图的不同点,记录观察中的疑难问题。2、小结:从化石可以看出1000多万年前的马比5000多万年前的马骨胳粗壮、高大,脖子骨胳变得稍长一些,尾巴骨胳变得稍短一些。从复原图看,1000多万年前的马比5000多万年前的马变得肌肉发达一些,奔跑能力更强一些,生活环境表现出由原始森林向陆生状态的草原过渡,食物也由吃食树叶变为吃草原干草。如果有兴趣深入研究,可以探究其牙齿有没有一定的变化。3、从马的全身化石看,外部形态的
13、变化比较明显,然而许多细节 难以描述。此环节安排学生观察三趾的马前肢化石与单趾的马前肢化石,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会用量化的指标来检测生物的演变。这两个化石明显的不同是三趾与单趾的变化。4、小组观察交流活动。观察5000万年前到300万年前马的前肢化石。马的前肢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并把这个变化记录在课本第7页。5、集体汇报研讨,将共同的结论写在黑板上。根据汇报情况修改表格,有利于提炼前肢变化的主要根据。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1、阅读课本第8页的小资料,将前面获得的结论与与之对照,以获得更加科学的答案。2、拓展与应用。现代马比它的祖先们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
14、在课本第8页。现代马只剩下发达的中趾,体型高大健壮,适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齿适应于取食干草。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我们居住的地球生活着生活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他们自古以来以来就是这个样子吗?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1、学生汇报跟马一样,古代的象只有小猪那么大,它们是怎么变成今天的超大动物的呢?你们可以象研究马的发展史一样研究大象的发展变化进程。请各小组选择一个动物,研究它的发展史。2、探究指导与要求:小组商讨共同确定一个大家都想研究的动物。如果选择的动物研究中难度太大,可以在研讨过程中改换一次研究的对象。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或主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鄂教版 六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