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和学习方法.doc
《最新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和学习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和学习方法.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资料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历 史如何学好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是中学生开始了解我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长河中一系列事件和任务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初中生,由于之前并没有完全接触这门课程,使得有的初中生显得茫然失措。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历史呢?小编应大家的要求特地为大家整理这篇文章,希望对亲们的学习有帮助!1、做好预习工作。预习是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预习,自己可以先对课本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能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甚或能找出其中明白的和不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在听老师讲课过程中才可以明白老师在讲什么,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有针对性地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内容。2、课上做好笔
2、记。做好笔记,不是一味地照搬老师各种话语、文字。而是有针对性地记录老师补充的延伸的知识以及课文的总体框架等,填补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为进一步宏观把握历史事件框架、历程等提供指导。3、课后注意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课文中的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发展和结果等都是遵循一定历程或规律的,一定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知识点就会记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遗漏知识点。4、独立及时完成作业。历史作业,是对听课效果的一种检测方式,也是巩固知识点的一种方式。所以,课后要独立、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达到及时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5、不要死记硬背。历史知识需要记住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有些学生就开
3、始死记硬背。为了彻底牢固掌握知识,要在充分理解历史知识框架、关系、大意等基础上,要理解知识点从而去记住这些知识,即尽量在把握知识点意思的基础上,可以将知识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6、经常性地复习。可以安排一周复习几次,长期性地对历史知识进行多看,这样记忆效果会更好。不至于每当考试前疯狂地学习,一是可能掌握程度不够;而是容易记错知识。如何学好初中历史?(二)2016-10-17初心初中历史如何学好初中历史?(二) 如何预习 首先请大家看一则我看到的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历史课上,老师在讲火烧圆明园一课时,小明一直在打瞌睡,老师便即兴提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小明吓得睡意全无,惊慌答道:“不是我
4、烧的!” 某日家访,老师说起此事:“我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他居然说不是他烧的!”这时,小明的妈妈急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实,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小明的爸爸是个本地著名的企业家,站了起来,满脸不高兴地说道:“烧就烧了,多少钱赔就是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学好历史,生活中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不懂历史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也不会成为一个处处为国家为人民利益着想的优秀企业家。 所以历史是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必须要学的,也是我们每一个国民都必须要懂得的知识,懂得历史是我们爱国的前提。 最近不少的亲都在问怎样学好历史,怎样的满分等等,看到大家这样的留言,小编我心里
5、很高兴,有这么多人想学好历史。但同时又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不知道我能不能帮大家实现这些愿望呢?忐忑不安中我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编排如何学好初中历史的系列连载文章。可能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会有区别,我希望大家看来以后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今天我跟大家谈的话题主要是如何预习? 1做好课前预习很重要 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学习对象。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很多学生一般对预习不够重视,除开对它的好处不了解以外,还因为感到时间不够用,没有功夫预习。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没有预习的习惯。其实,预习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2、预习的好处 预习可以
6、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预习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预有利于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特别要说明的是,学困生预习,尤为重要。其实,学困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四个环节组成了每课时的一个周期,因为前面预习一个环节“欠债”,而影响了后面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整天忙于应付作业,如此恶性循环这些同学在短时间内要多吃点苦,在完成每天学习任务之后,加班个把小时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也可以减少了许多,时间一长,
7、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改变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 3.预习的策略和方法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预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学期预习(开学前在假期里,预习下学期的内容)。 (1)学期预习和单元预习的步骤 第一步:阅读课本序言致同学们 序言主要是讲述历史课本的结构,学习方法。所以,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第二步:阅读本书目录 阅读课本目录可以明白本书的学习任务,有几篇课文,结合每周的课时安排,大致估计出每次测试的范围,做到心中有数;接着阅读每一个单元的题目,大致可以看出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最后阅读每一篇课文的题目,尝试
8、着看看自己通过阅读课题能不能知道本篇课文所要讲述的事件?接着考虑一下一个单元中几篇课文所涉及的内容有怎样的联系?比如九上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包括第4课和第5课,而这两课之间是并列关系,第4课学习亚洲的,第5课学习欧洲的。 第三步:阅读单元概述 序言所讲述的是广泛和一般的问题,但单元前的概述所讲的则是单元结构和具体的重点问题。你注意到每个单元的前面都有几幅代表性的插图了吗? 第四步:阅读书本后面的大事年表,将有助于你掌握历史的时序结构。 (2)课前预习的基本程序 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浏览教材;编写本节的内容提要;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
9、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 例如,学习人教版七上第10课 “秦王扫六合”一课可按上述四个步骤进行预习,且在预习的过程中填写下面的内容:浏览教材的初步印象:本节教材比较重要,有一定的困难。(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七年级学生因见识与阅历的因素,难以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本节内容提要: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 1.秦统一六国 2.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上、地方上)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2.文化上:统一文字、禁书坑儒 三、北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长城 2.开发南疆 3.秦的疆域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
10、”: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统一国家。因此,秦的统一及其作用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焚书坑儒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难以理解。 此外,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 课堂上应注意解决的问题:第一,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第二,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 (3)预习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也可
11、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二是要明确任务。预习总的任务是先熟悉教材,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具体任务一般有:a.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构怎样?b.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c.把本课后面的练习尝试性地做一做,不会做可以再预习,也可记下来,等教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预习的深度要控制。预习要防止过粗的偏向。有的学生在预习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这达不到预习的效果。预习还要防止过细的倾向。 三是要看、做、思结合。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需要查的就查,需要想的就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
12、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回忆新教材的内容、加深印象。 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的时候,钻得深一点;否则钻得浅一点。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积极争取历史课堂上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差一些也不要羞于见老师,让老师知道你想学好历史,老师会很愉快地告诉你预习应有的基本程序,会为你解答预习中遇到的“拦路虎”。 以上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内容,有异议的地方咱们再交流。之后我会继续给大家提供各种学习历史的方法的。感谢大家的阅读,祝大
13、家学习进步!2016部编版: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原创2016-10-17初心初中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习目标知道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都江堰水利工程基本历史史实;理解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体会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基础解读一、战国七雄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各诸侯国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谋当一方霸主,而力图在各国中胜出,以统
14、一天下,因而开展残酷的兼并战争。2、“战国”名称的来历:“战国”一词在当时就已被使用,如战国策燕策一中载苏代言:“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这里的“战国”指的是连年征战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强国。至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称的含义仍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记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即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3、战国七雄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4、三家分晋:春秋晚期,各诸侯国内部出现“公室”与“私家”的争斗。“公室”指诸侯国
15、国君,代表旧贵族势力;“私家”指诸侯国内卿大夫,代表新兴势力。春秋末年,晋国新旧势力斗争激烈。赵氏、魏氏、韩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成为新兴阶级的代表,严重威胁着以国君为首的旧贵族。公元前550年,新兴势力联合打垮旧贵族栾氏,控制了晋国政权。在新旧势力斗争的同时,晋国新兴势力内部也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公元前493年,赵、韩、魏同范氏、中行氏交战胜利后,赵、韩、魏、知四家尽分其地。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又联合灭掉知氏,三分其地。几年后,三家又把晋君所剩不多的土地分去大半,晋君反而要去朝见三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命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5、田
16、氏代齐:古代“陈”“田”同音通用,陈氏即田氏。春秋初年,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逃往齐国,齐桓公任命他为工正(官名,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这是田氏在齐国立足的开始。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田氏得到齐国国君的宠信,与公室关系非常密切。春秋中叶以后,齐国国内新旧两股势力矛盾开始激化。田氏顺应历史的发展,走向背离公室的道路,在齐国形成了以田氏为首的新兴地主集团和以国君为首的奴隶主贵族集团展开斗争。为争取民众支持,收揽人心,壮大自己的力量,田氏采取减轻剥削的办法,如把粮食借给民众,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齐国10余家大贵族国氏、高氏、奕氏、鲍氏、弦氏、晏氏等,陆续被田氏并灭。到公
17、元前476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的政权。公元前391年,田和把齐国最后一个国君迁到海上,自己完全占有齐国。公元前387年,田和向魏侯及楚、卫使者“求为诸侯”,魏武侯代他向周安王和诸侯提出这一要求,周安王答应了。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氏为齐侯,沿用齐国号,变姜氏的齐国为田氏的齐国。这就是所谓“田氏代齐”。6、著名的兼并战争有:马陵之战、桂陵之战和长平之战(最为著名)7、兼并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8、兼并战争的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思考: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9、兼并战争评价: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
18、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正面影响: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二、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变法不法古”的商鞅1、背景: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2、商鞅变法的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3、商鞅变法的时间、支持者:前356年 秦孝公4、商鞅变法的
19、内容及作用5、意义:一是使秦国行政高效和国富兵强,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从而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国力基础;二是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各国也通过变法废除旧制度,新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战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6、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除了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还有两大主观因素。一是秦国地处西陲,国家落后,因而改革决心最大,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二是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措施得力。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1. 都江堰的建造及特点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科学利用高山与平原交界处的地势与河道而修建“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都江堰李冰父子
20、塑像2200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香火鼎盛。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典礼。李冰现在已成为都江堰灌区老百姓所崇拜的神灵,而与水有关的宗教活动则加强了在灌区管理中政府与用水户之间的联系。2. 都江堰结构图3 . 都江堰的三个工程及其基本原理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第一,宝瓶口。他把玉垒山向西伸进岷江的这一块山尾巴,用人工开凿岩石,给拦腰截断,
21、形成一个向东的分水口,也就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部分-宝瓶口(留在江心的那一块山体,就叫做“离堆”)。有了宝瓶口,岷江一分为二,可以分一部分江水向东灌溉成都平原了。第二,鱼嘴和金刚堤。但是由于宝瓶口上游的岷江东岸有山(玉垒山),地势东高西低,那么在枯水期,江水就不爱往东面流,成都平原就仍然得不到灌溉。怎么办呢?那就搞第二个工程,就是沿着留在江心的“离堆”向上游方向,修筑一个几百米长的大堤,这个大堤就叫做“金刚堤”,金刚堤迎着上游江水的头部,就叫做“鱼嘴”。现在一般把这个工程统称“鱼嘴”。从“鱼嘴”到“离堆”之间的金刚堤,等于把岷江水进一步一分为二,西面的原有岷江河道,叫做“外江”;东面的河道,叫做
22、“内江”。其中“内江”有人工导流渠的意思,每年到了枯水期,就组织人工,对“内江”进行掏挖,挖得比外江低,这样,就解决了枯水期江水不爱流入宝瓶口的问题。另外,由于内江被挖得比外江深,那么当丰水季节的时候,江水的表层(清水)会抢进内江;而江水的底层(浊水)就会流入较高的外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泥沙淤塞内江的问题。第三,飞沙堰。“鱼嘴”工程解决了枯水期的问题和丰水期的部分泥沙淤塞问题,但还没完。因为还有丰水期可能给内江乃至成都平原造成水量过大的问题,以及剩下的泥沙对内江淤积问题。解决的方案,就是都江堰的第三个工程-飞沙堰。飞沙堰实际上是在金刚堤最靠近离堆的地方,故意留出的一段凹槽。所谓的堰和堤的
23、共同点是拦水。其区别就在于:堤,必须保证水流不得漫过;而堰,就是又拦水,还又让水能漫过去。飞沙堰神奇的地方就在这里。宝瓶口很狭窄,在丰水的季节,内江的水位必然涨得很高,那么,高出来的水,就全都从飞沙堰漫过去,流回到原来的水道,也就是外江了,这就保证丰水季节大水不至于淹了成都平原;另一个妙用在于,宝瓶口上游内江东岸是“S型”的,大水冲到这里,直接撞到半挡着的玉垒山体岩壁,就会翻滚,下层泥沙翻上来,翻过飞沙堰,翻到外江里。这又解决了剩余泥沙的淤积问题。据说几吨重的大石头都会翻滚过去。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4、都江堰工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年级 历史 复习资料 学习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