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文解读-9页word资料.doc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文解读-9页word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文解读-9页word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文解读【精品文档】第 9 页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文解读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首歌(归去来片段)。这首歌是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片尾主题曲归去来(学生答),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杨过和小龙女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甘愿淡漠人世繁华,抛开人世的纷纷扰扰,退隐山林,寻一个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小说如此,生活也如此,1600年前,我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看透黑暗官场,不满于污浊的世俗社会,毅然拂袖归隐,躬耕田园。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简析: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本文的抒情线
2、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我家境贫穷,靠种地不能够养家糊口。耕植:耕田植桑,泛指农事。自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给,j,供给,供应。)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孩子又多,米缸里没有余粮,如何才能得到生活所需的东西,我实在没有办法。幼稚:小孩。稚,zh,幼小。盈室:满屋。瓶:瓦瓮,这里指盛米的陶器。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生生:使生者生,即维持生计。前一个“生”为动词,后一个“生”为名词。所资:所凭借的办法,即下句的“术”。资,凭借。术:途径,方法。这里指谋生的手段。)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亲戚朋友大多劝
3、我去谋个官职,我内心也动了这个念头,只是求取官职又没有门路。亲故,亲戚朋友。长吏,指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汉书百官公师表:“县令、长皆秦官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担,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这里泛指做官。长,zhn。脱然,犹“霍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有了想法。靡途:没有途径,即没有门路。靡,m,无,没有。)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碰巧各地发生战乱,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的贫苦境况就把我举荐上去,于是我被任命在小城做官吏。会:遇,适逢。诸侯:指州郡长官。家叔:指陶夔,作者叔父,曾任太常卿,掌国家祭祀礼乐之职。见:
4、表被动的句式。邑,城。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即公元393年起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八月任彭泽县县令,不久辞官归隐。其间共计十三年,先后数次出仕任地方官吏。这个句子当是对这段生活的概括,不是专指某一具体事件。)以上交代自己出仕的原因。这段文字,陶渊明字面上讲出仕是因为家贫,为了养家糊口,实际上他有难言之隐。陶渊明少有大志,但仕途并不顺利。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安帝隆安四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桓玄窥伺着东晋政权阴谋篡位,渊明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于隆安五年冬天,因母丧辞职。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伐
5、篡位的桓玄,渊明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但不久,便对刘裕剪除异己,培植亲信,杀殷仲文,觊觎晋室的行为不满,于是又辞职隐居。义熙元年转入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刘敬宣离职,他也随着去职。从上述经历看出,陶渊明仕途不顺,每次出仕都只是“见用于小邑”,不得重用,宏大志向无从施展。他内心的这些苦衷都浓缩在“四方之事见用于小邑”这个句子里。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当时战乱未息,时局不定,心里害怕到远处做官,彭泽县离我家仅有一百里地,作为俸禄的官地收获的粮食,足够用来酿酒饮用。风波未静:战事未已,时局不定。这里指刘裕讨伐桓玄。惮:dn,害怕。远役:指到远处做官。彭泽:
6、县名。在今江西湖口东。去:距,距离。家:陶渊明家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公田:指供俸禄的官地。利:收益。足以为酒: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秫,sh,黏高粱。秔,jng,同“粳”。)故便求之。(所以我才请求做了彭泽县令。之:指彭泽县令。)这里说明他最后一次出仕彭泽县令的原因。序的第一节,主要是说明他当日出任彭泽令的原因.包括:1. 家境清贫 (耕种不足以维生/家中孩子众多,而无多余粮食/未有其它维持生计的方法)2. 亲友规劝,长官求才,叔父推荐3. 时局动荡,战争未息,彭泽离家不远4. 官田收入可以造酒及少日,眷
7、然有归欤之情。(到任后不久,因思念家乡便产生了归隐的念头。及:到,指到任。少日:不久。眷然:眷恋思念的样子。欤:语助词,无意义。)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为什么呢?我生性真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得来的。质性自然:本性真率。矫励,违背本心,勉强做事,这里引申为“做作”。)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挨饿受冻虽然来得急迫,但违背本心做事身心都很痛苦。切:切迫、急迫。违己:指违背自己的本性与志向。交病:指身、心同时遭受痛苦。病,忧苦。)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以前也曾出仕为官,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填饱肚皮而自我驱使。人事:指出仕为官。口腹自役:为生计所迫而役使自己去做所不愿做的事情。役,役使,驱使。)于
8、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于是惆怅感慨,内心激动不平,为有负于平生之志而深感惭愧。怅然:失意的样子。平生之志:指过不为官场所羁绊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本指望干满一年之后,便应该收拾行装乘夜悄然离去。一稔:庄稼收获一次,即一年。稔,rn,谷物成熟。敛裳:指收拾行装。敛,lin,聚集。宵逝:犹宵遁,指乘夜悄然离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不久,我那位嫁给程氏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按情理应当疾速奔赴那里,所以我也就自己免官离职。寻:不久。程氏妹:渊明同父异母的妹妹,嫁于程氏。见祭程氏妹文。武昌:地名,在今湖北省鄂州市。情在:按照情理应当。骏奔:急赴,骑快马飞奔。
9、)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从仲秋到入冬,在任八十多天。仲秋:古人将每个季度三个月依次称孟、仲、季。仲秋,指农历八月。)这里交代辞官归隐的两点理由:一、“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思想斗争,因为毕竟“饥冻虽切”,但这样“违已交病”,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比挨冻受饿更加难以忍受。二、“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奔丧。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第二条是催化剂。自己本性使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官场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因辞官归隐这件事顺遂了我的心意,所以写了这篇文章,题目
10、叫做归去来兮。命篇:给文章命题。)乙巳岁十一月也。(时乙巳年十一月。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最后交代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序”的写作时间。从文中看出,作者先写辞,后写序。 序的第二节主要讲述作者后来辞去彭泽令的原因.包括:1. 天性喜爱自然,而为官有违本性,令精神痛苦2. 为官不能实现平生的志趣3. 奔丧综合来说,这段序言主要有以下作用:1. 说明本文的写作动机2. 补充正文的内容(说明出仕及辞官的原因)句式方面,它是用一般的散文句式,不用押韵,不讲对偶,形式自由序是对前半生出仕道路的省思,以实录之笔叙之。辞则是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以虚拟之笔出之。归去来兮
11、,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来兮:助词。芜:田地荒废。胡不归:为何不归去。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胡,何。)开篇一声长啸,直抒胸臆,惊天动地,劈空而来,这是作者对人生大彻大悟之后作出的果敢决断。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生命的根,是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回归。在结构上,此句有振起全篇的作用,清林云铭云:“篇首田园二字是通篇纲领”,“涉园一段,了却园事,而园不就芜矣”,“西畴一段,了却田事,而田不就芜矣”。归去来兮辞行文之法,正以“归园田”三字为中心,将“归去”之事“历历”想
12、来,一一写出。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自己认识到出仕不是出于本心,而让内心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现在一旦辞官归隐却又怅然若失而独自悲伤?心为形役:让内心被形体所役使。形,身体。役,奴役、左右。奚:为何。惆怅:感伤失意的样子。)长啸之后,作者回过头来描写作出这个人生重大决断时所走过的心理历程。心为形役,是对出仕原因的概括,照应了“序”中所说“口腹自役”,即出仕不是出于作者本心,而是为生活所迫。“惆怅独悲”描写了作者辞官时的心情。既然自己认识到出仕不是本心,照理说,辞官应该欢欣鼓舞,但真的一旦辞官归隐却又感到失意而独自悲伤。对这种矛盾的心态,作者自己也感到奇怪,禁不住向心灵拷问:这是为什
13、么?其实,出现这种矛盾心态的原因是,作者出仕的本心并不只是为了“口腹之役”,而是为了济天下苍生酬报国救民。但因不甘被黑暗的现实、污浊的社会所左右,不得不违背本心辞官归田。实际上辞官也是“心为形役”,不得已而为之,怎么不会“惆怅而独悲”?那么作者怎样解脱这种困惑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谏:止,犹纠正、挽救。追:补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误入了迷路好在走得还不太远,觉悟到今天辞官才是正确,昨日出仕大错特错。迷途,指出仕做官。今是而昨非:以今之退隐为是,以昨之出仕为非。)这四个句子是作者从“心为形役”中自我解脱之辞。一“悟”
14、、一“觉”,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于是从出仕与归隐的“惆怅而独悲”中解脱出来,毅然选择了归隐。辞的第一段,写出了作者对以往任官生涯的看法:1. 心为形役 迷途 昨非2. 奚惆怅而独悲: 认为不必为此事而悲伤, 因为往事不可以改变,希望未来可以作出弥补3. 故此,辞官之决定并不是一时意气,而是经过再三思量,希望可以由迷路返回正路,是正确的做法. 这番自白与反思,表现了作者以下的心态:1. 对以往的追悔2. 对未来的盼望3. 归隐的坚决意志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舟在水上轻快漂荡,寒风飘飘吹拂衣裳。遥遥:漂摇放流的样子。轻飏:轻疾,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飏,yng,飞扬,飘扬。)这两句似写景
15、实写情,船行顺风,轻快如飞,心情愉快亦尽在其中,见得弃官如释重负。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向行人打听前程还有多远,遗憾天未亮晨光暗昧朦胧。征夫:远行之人。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熹,x,放光明。)以上四句写的是作者归家的心情.首两句写小舟在水面轻摇,清风轻吹,吹起衣裳,可见作者当时的心情轻松(无官一身轻)后两句写作者上岸后急忙向路人打听路程,又埋怨阳光微弱,不能尽快赶路,可见作者归家心切之情(归心似箭)作者是通过两种抒情手法写这两种心情的:1.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从写景中反映出自己的感情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2. 直接抒情: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去来兮 课文 解读 word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