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答题集锦共7页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答题集锦共7页文档.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鱼我所欲也答题集锦【精品文档】第 7 页一、阅读第一段,探究下列问题。(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 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的作用是: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2)文中把生与义和死与不义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就是义,也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就是不义。(3)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4)我“不为苟得”和“患有所不避”的原因分别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文中的“是心”指:舍生取义。(6)、第1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
2、具体指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愿有甚于死者。(用原文回答)(7)分析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鱼喻“生”,用“熊掌”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8)、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 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9)、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 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二、阅读第二段,探究下列问题。(1)这段列举行人不吃“呼尔”之食,乞人不吃“蹴尔”之食这一事例的用意是: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所共有的本心(本性)(2)“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一种什
3、么行为?产生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其结果如何?答:见利忘义的行为。“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失其本心”(3)“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句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不辩礼义”而受“万钟”。(4)文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强调了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5)、第2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 义 ”比“ 生 ”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 万钟则辨礼义而受之 ”是失其“本心”的表现
4、,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文章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舍生取义_;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_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三、综合内容理解:(1)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告诫人们什么?答: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告诫人们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2)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写法,请举例说明。如:鱼和熊掌对比;生等与死对比;向与今对比。(3)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答: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
5、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样的人生态度?答:“义”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失其本心。(6)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人(7)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8)你认为怎样做才符合人的本性?答:不为物质所诱惑。坚持正义,将正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四、名句默写(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
6、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鱼我所欲也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的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5)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7、7)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舍生取义”这个问题。其原句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五、思维拓展(1)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答: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5.12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双臂掩护四位学生,学生得救而自己却英勇牺牲;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肯吃美国的救济粮等。(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答: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自己生命的威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