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思考导学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数学思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思考导学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六年级-数学思考导学案【精品文档】第 19 页第六单元 总复习 数学思考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总复习 数学思考导学案设计设计学校:和平寨小学设计时间:2016.4.26备课组长:赵栋参与备课教师:刀美玲、白春兰、杨艳、杨标、余盼梅第六单元 数学思考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利用数形结合找规律、列表推理、等量代换、简单的几何证明,都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典型素材。四个例题的具体内容与对应推理类型如下。例1找规律合情推理例2列表推理演绎推理例3等量代换例4简单的几何证明从表中不难发现,这四个例题,素材不同,形式各异,但是教学内涵是一样
2、的,那就是其中蕴含的推理的思想方法。实际上,本套教材从二年级起每册安排“数学广角”单元,作为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推理,教材一直是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呈现:例如,三年级下册的排列组合、四年级下册的鸡兔同笼,可让学生体会观察、归纳、枚举等合情推理的方法;二年级下册的逻辑推理、六年级下册的鸽巢问题等内容则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演绎推理的方法。正是在此基础上,教材在六下的整理和复习阶段,再次设置相关内容。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推理方面得到更多的训练,进一步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记录、归纳,得到解决“几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这类问题的方法。2、 渗透
3、“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4、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欲望。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第1课时 找规律 P100 第2课时 排除法 P101第3课时 等量代换 P102 本节学情分析:引导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平面内点与线段的关系是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到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这
4、样将使得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者,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者。 第一课时 找规律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P100找规律。课型:新授学习时间:学情分析: “找规律”是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因此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通过这一例题找点与线段之间的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学习目标:1. 使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 的重要性。2. 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3. 进一步体验充满着探索
5、与创造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学习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学生展示。教具学具: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精读一遍教材P100找规律,用红笔进行勾画;再根据导学案二次研读教材,并回答问题。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随时记录在课本或导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和质疑。知识链接(熟记):完成数学游戏:请你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1.数学思考(找规律) 单元六课题数学思考(找规律)课型新授课时量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
6、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重点学习重点: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难点学习重点: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学 习 过 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P100例11、你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2、根据题意,画图连线,写出算式,找出规律: 点数. . . . . . . . . 增加条数234总条数13610(二)自主解答3、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20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4、议一议: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_【成果展示】让学生画
7、图、计算线段数量、概括抽象规律,这一系列的演绎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模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并能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二、合作交流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并说明理由。 2. 你是怎样找到规律的?三、汇报展示各小组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评正确率四、巩固应用1、巩固训练:完成P100做一做 达 标 检 测1、找规律(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1)3,9,11,17,20,_,_,36, 41(2)1, 3, 2, 6, 4, _, _ ,24, _ 2、3、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学习心得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
8、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逻辑推理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P101逻辑推理。课型:新授学习时间:2016.5教材分析:例2通过列表的方法,逐步缩小与A同班的人的范围,最终确认唯一符合要求的人。这种不断排除矛盾、推出必然结果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演绎推理。例2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教材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式试一试”,意图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在表格中,“1”和“0”分别代表“到会”与“缺席”。通过列表的方法,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已有信息,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推理
9、得出结论。随后引导学生“想”介绍了依据表格完整推理出A、D必然同班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两人不可能同时参会,也不会同时不到会。依据这种思路,学生可以自己推理出B、C分别与谁同班,进一步感受列表分析的优势。教材中的“做一做”是新增加的内容,既可以列表解决问题,也可以直接推理。例如,因为丁叔叔不是工人,那么他只能是教师或军人。如果他是教师,那么他和王阿姨就职业相同,这与“只有刘阿姨和李叔叔职业相同”产生矛盾,由此可以得出丁叔叔是军人的结论。学情分析:该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习兴趣比较低,关键是通过学习,归纳、总结逻辑推理的正确方法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数学 思考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