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19508-21页精选文档.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19508-21页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19508-21页精选文档.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19508【精品文档】第 21 页中医诊断学考试重点内容绪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诊法、辨证、诊断综合应用、病历书写。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的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一)、思外揣内; (二)、见微知著;(三)、以常衡变; (四)、因发知受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一)、整体审察; (二)、四诊合参;(三)、病证结合; (四
2、)、动静统一四、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而知之谓之巧。第一章 望诊一、神的概念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即“神气”,指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即“神志”,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二、望神的主要内容望神的重点:(一)、两目; (二)、面色; (三)、神情; (四)、体态神气的判断:一般将神的表现概括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五类。(1)、得神:又称“有神”,其表现为神志清楚,语清目明,面色红润,体态灵活。说明精气充盛,身体健康;若病而有神,则表明脏腑功能未衰,正气未伤,预后良好。 (2)、少神:又称“神气不足”,其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
3、健忘,目光乏神,面色淡白,肌肉松弛,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多因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退,多见于轻病或疾病恢复期。 (3)、失神:又称“无神”,表现为精神萎靡,意识模糊,面色晦暗,表情淡漠,肌肉瘦削,动作失灵,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呼吸异常,气息微弱。提示人精气大伤,脏腑功能严重受损,机能衰竭,预收不良。可见于久病虚衰或邪实神乱的重病患者。 (4)、假神:是指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已极度衰竭,突然出现神气暂时好转的“假象”。古人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表现:(1)、本已神识不清,却突然精神好转,语言不休,想见亲人;(2)、本已目光晦暗,却突然目似有光而浮露;(3)、本已面色晦暗枯
4、槁,却突然颧红如妆;(4)、本已久病卧床不起,却忽思下床活动;(5)、本已毫无食欲或久不能食,却突然食欲大增或主动索食。 意义:说明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阳即将离决,常为临终前的征兆。 (5)、神乱:是指神志意识错乱失常。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淡漠痴呆、狂躁妄动、猝然昏仆,多见于脏燥、癫、狂、痫等患者。三、望色人体的色,望的是面色,分为常色和病色。常色:是指人体健康时面部皮肤的色泽。我国正常人的常色特点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病色:是指人体疾病时面部显示的色泽,特征是晦暗枯槁或暴露浮现。四、常色主色:是指个人生来所有,一生基本不变的颜色。客色:是指因季节、气候、昼夜等外界因素变动而发生相应
5、变化的肤色。五、五色主病(1)、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具体见书P18-19(2)、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真寒假热之戴阳证。(3)、黄色:主脾虚、湿证。(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疼痛。六、望态(异常症状)(1)、颤动:特点:睑、面、唇、指、趾不时颤抖或振摇不定。原因:动风先兆或血虚筋脉失养。(2)、手足拘急:特点:在手腕部屈曲,手指强直,在足表现为踝关节后弯,足趾挺直而倾向足心。原因:多为寒邪凝滞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所属痹病。(3)、手足蠕动:特点:手足时时擎动,动作迟缓无力,类似虫之蠕行。原因:多为脾胃气虚,血气生化不
6、足,筋脉失养,或阴虚风动所致。(4)、角弓反张:特点:患者颈项强直,脊背后弯,反折如弓。原因:为肝风内动,筋脉拘急之象。(5)、猝然跌倒:特点:猝然神昏,口角歪斜,半身不遂。原因:多属中风。七、囟门囟门:是婴儿颅骨结合处未完全闭合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和后囟之分。 (1)、囟填:即囟门突起。多属实证,温病火邪上攻,多因热邪炽盛,或颅内水液停聚,或脑髓有病所致。 (2)、囟陷:即囟门凹陷。多属虚证,多因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和先天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所致。 (3)、解颅:即囟门迟闭,骨缝不合。此为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脾胃虚弱,发育不良所致的表现,多为佝偻病患儿,常兼“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
7、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等表现。八、望目“五轮学说”:(1)、瞳仁属肾,称为水轮; (2)、黑睛属肝,称为风轮;(3)、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4)、白睛属肺,称为气轮;(5)、眼睑属脾,称为肉轮。会 判 断1、目色(1)、目赤肿痛实热症; (2)、两眦红赤心火上炎;(3)、白睛红赤肺火; (4)、全目红赤肝经风热;(5)、目黄白睛发黄黄疸病;(6)、睑淡血虚(贫血);(7)、眼圈黑肾虚水泛或寒湿下注。2、目形(1)、胞睑肿胀气血瘀滞; (2)、眼窝凹陷吐泻伤津或气血虚衰;(3)、眼球突出痰浊阻肺或痰气壅结3、目态(1)、瞳孔缩小肝胆火炽或中毒;(2)、瞳孔放大濒死
8、征象或中毒;(3)、目睛凝视肝风内动; (4)、嗜睡露睛脾虚清阳不升或津液大伤;(5)、胞睑下垂脾肾亏虚或脾气虚衰九、望颈项瘿瘤:颈前结喉处,单侧或双侧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称为瘿瘤。多因肝郁气结,痰凝血瘀,或因水土失调,痰气凝结所致。瘰疬: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为瘰疬。多由肺肾阴虚,虚火灼液,结成痰核,或因外感风热时毒,气血壅滞于颈部所致。十、望胸胁1、扁平胸:胸廓前后径较常人明显缩小,小于左右半径的一半,呈扁平形。特 点2、桶状胸:胸廓前后径较常人增大,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呈圆桶状。3、鸡胸:胸骨下部明显向前突出畸形,形似鸡胸。4、漏斗胸:胸骨下段及其相连的肋软
9、骨向内凹陷,形成漏斗状。5、肋如串珠: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变厚增大,状如串珠。6、胸不对称:一侧胸廓塌陷,肋间变窄,肩部下垂,脊骨常向对侧突出者,多见于肺萎、肺部手术后等患者;若一侧胸廓膨隆,肋间饱满,按之软,咳则引痛,气管向健侧移位者,多见于悬饮证或气胸患者。7、乳痈:妇女哺乳期乳房局部红肿胀痛,乳汁不畅,甚则破溃流脓,身发寒热。十一、皮肤病症1、 斑疹(1)、斑:指皮肤出现的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铺于皮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可见再障,流脑,外伤后皮下淤血。可由外感温热邪毒,或因脾虚血失统摄,阳衰寒凝气血,或因外伤后血不循经,外溢肌肤所致。(2)、疹:指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
10、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多因外感风热时邪或过敏,或热入营血所致。2、 疮疡(1)、痈:红肿高大,跟盘紧束,焮热疼痛。具有未脓易消,已脓易溃,疮口易敛的特点。属阳证,多因湿热火毒蕴结,气血壅滞,热蒸肉腐成脓所致。(2)、疽:1)、发于皮肤肌肉间,初起局部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者,称为有头疽,属阳证,多因外感热邪火毒、内有脏腑蕴毒,凝聚肌表,气血壅滞而成。 2)、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无热少痛,具有难消、难溃、难敛,溃后易伤筋骨等特点者,称为无头疽,属阴证,多因气血亏虚,寒痰凝滞所致。(3)、疔:形小如粟,根深坚硬,状如钉丁,麻木疼痛,多发于颜面和手足
11、等处。病情变化迅速,容易造成毒邪走散。多因竹木刺伤,或感受疫毒、疠毒、火毒等邪所致。(4)、疖:形小而圆,根浅局限,红肿不甚,容易化脓,脓溃即愈。因外感火热毒邪,或湿热蕴结所致。十二、舌诊的方法望舌时,医者姿态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头略扬起,尽量张口,自然的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尖略向下,舌面平展,使舌体充分暴露。望舌的顺序:(一)、1)、先看舌尖;2)、再看舌中、舌边;3)、最后看舌根部。(二)、先看舌质,后看舌苔十三、舌面的脏腑分候边舌根舌中舌尖边肝胆肾脾(胃)心(肺)十四、舌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的影响; 2、饮食或药品的影响;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12、 4、伸舌姿势的影响十五、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具体来说:1)、舌质荣润,舌色淡红,大小适中,舌体柔软灵活自如;有可能出大题 2)、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不黏不腻,揩之不去,其下有根。正常舌象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有:(1)、年龄性别因素:1、年龄:年龄是舌象生理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1)、儿童:儿童阴阳稚弱,脾胃功能尚弱而生长发育快,往往处于代谢旺盛而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故舌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2)、老人:精气渐衰,气血常常偏虚,脏腑功能减退,气血运行迟缓,舌色多暗红。 2、性别:舌象一般与性别无关,但女性受月经周期的生理影响,在经期可出现舌蕈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
13、尖边部点刺增大,月经过后恢复正常。(2)、体质禀赋因素:由于先天禀赋的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舌象可以出现一些差异。临床常见肥胖之人舌质多胖大色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舌色偏红。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均有属于先天性者,除有相应病理表现外,一般情况下并无诊断意义。(3)、气候环境因素:季节与地域的改变会引起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舌象发生相应的改变。在季节方面,夏季暑湿盛行,舌苔多厚,或有淡黄色;秋季燥气当令,苔多偏薄偏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地域方面,东南地区偏湿偏热,西北及东北地区寒冷干燥。当正常人的舌象异常时,要根据客观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要求掌握特点,临床意义,加粗处为易考点!十六、望
14、舌质(一)、望舌神 1、荣舌 特点:舌质荣润红活,又生气,有光彩,舌体活动自如。 临床意义:为气血充盛的表现,(1)、常见于健康人;(2)、在病中,虽病也是善候。 2、枯舌 特点:舌质干枯死板,活动不灵。 临床意义:为气血衰败的征象。(二)、望舌色 1、淡红舌 特点:舌色淡红润泽。 临床意义:(1)、气血调和,常见于常人;(2)、外感病初起,未及脏腑气血。 2、淡白舌 特点:(1)、比正常舌浅淡;(2)、舌色白,几无血色,称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亡血夺气。3、红舌特点:比正常舌色红,或呈鲜红色。 临床意义:主热证(实热、阴虚)4、绛舌特点: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红色。
15、临床意义:主热盛证,里热亢盛,阴虚火旺。5、青紫舌特点:(1)、全舌淡紫而无红色,称为青舌,也谓之水牛舌; (2)、深绛而色暗,称为紫舌; (3)、舌淡而泛现青紫者,为淡紫舌; (4)、舌红而泛现紫色者,为紫红舌;(5)、舌绛而泛现紫色者,为绛紫舌;(6)、舌体局部出现紫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紫斑或紫点。 临床意义:主气血瘀滞,热毒炽盛,阴寒内盛,肺失宣肃或肝失疏泄所致。(三)、望舌形 1、老、嫩舌 特点:(1)、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形色坚敛苍老,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2)、舌质纹理细腻,形色复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 老舌多主实证;嫩舌多主虚证。 2、胖、瘦舌 特点:(
16、1)、舌体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2)、舌体肿大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伸出则难以收回,称为肿胀舌;(3)、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临床意义:(1)、胖大舌多主水湿、痰饮内停;(2)、肿胀舌多主湿热、热毒上壅;(3)、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3、点、刺舌 特点:(1)、点,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的点; (2)、刺,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 临床意义:主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舌尖点刺心火亢盛; 舌中点刺肠胃亢盛; 舌根点刺肝胆亢盛。4、裂纹舌 特点: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 临床意义:主阴血亏虚、脾虚湿侵。5、
17、齿痕舌 特点: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又称齿印舌。 临床意义:主脾虚、湿盛证。(四)、望舌态 1、萎软舌 特点:舌体软弱,无力伸缩,萎废不用。 临床意义:主气血俱虚,阴亏已极。2、强硬舌 特点:舌体板硬强直,失于柔和,屈伸不利,甚至语言謇涩。 临床意义:主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3、歪斜舌 特点: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 临床意义:多主中风或为中风先兆。4、颤动舌 特点: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 临床意义:多主肝风内动。5、吐弄舌 特点:(1)、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称为吐舌;(2)、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舌舐口唇四周,掉动不停者,称为弄舌。 临床意义:多主心脾有热。6、短缩
18、舌 特点: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甚者伸舌难以抵齿。 临床意义:主寒凝、痰阻、血虚、津伤。(病情为重)十七、望苔质(一)、望苔质 1、薄、厚苔 特点:(1)、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者,称为薄苔,又称见底苔;(2)、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称为厚苔,又称不见底苔。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的深浅。2、润、燥苔 特点:(1)、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称为润苔;(2)、舌面水分过多,扪之湿滑,甚者伸舌欲滴,称为滑苔;(3)、舌苔干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称为燥苔;(4)、苔质颗粒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称为糙苔。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3、腻、腐苔 特点:(
19、1)、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称为腻苔;(2)、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不易去,称为腐苔;(3)、若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 临床意义: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4、剥(落)苔 特点:舌面本有舌苔,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剥落,脱落出光滑无苔。 临床意义:主胃气不足,可测胃阴损伤,或气血两虚。5、偏、全苔特点:(1)、舌苔遍布舌面,称为全苔。(2)、舌苔半布,偏于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苔。临床意义:病中见全苔,常主邪气散漫,多为湿痰中阻之征。舌苔偏于某处,常提示该处所候脏腑有邪气停聚。6、真、假苔
20、 特点:(1)、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难去,像从舌体上长出者,称为有根苔,此属真苔;(2)、舌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不像从舌上自生出来的,称为无根苔,即是假苔。 临床意义: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二)、望苔色 1、白苔 临床意义:为正常舌苔,亦主表证、寒证。2、黄苔 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证。3、灰黑苔 临床意义: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等十八、常见舌象及其临床意义简表舌象简 称临 床 意 义舌质舌 苔淡红薄 白淡红舌,薄白苔 健康人;风寒表证;病势轻浅白 苔舌尖红,白苔 风热表证;心火亢盛白似鸡粉淡红舌,积粉苔 瘟疫初起;或有内痈白 腐淡红舌,白腐苔 痰食内停;胃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诊断 考试 重点 19508 21 精选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