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专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精品文档】第 8 页专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一、钠-钾泵(简称钠泵) 1、简介:是镶嵌在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是一种大分子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可催化ATP水解。当细胞内Na+增加或细胞膜外K+增加时被激活,因此又称Na+-K+依赖式ATP酶。 2、功能:可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转运Na+和K+。将细胞内Na+移出细胞,将细胞外K+移入细胞。(此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每水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细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细胞内。 3、结构及作用原理:
2、 (1)钠泵由和两个亚单位组成 链:水解ATP的部位 与Na+和K+给合的部位,Na+的给合位点在细胞膜内侧,K+的给合位点在细胞膜外侧。 由1022个氨基酸组成 是1个10次穿膜的肽链 肽链的N端和C端都在细胞内侧 链:由302个氨基酸组成 只有1次跨膜 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2)哇巴因:钠泵的特异性阻断剂 4、意义: 钠泵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某些代谢反应的必要条件。如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就需要高K+环境。 维持细胞内外离子不均衡,细胞外高Na+,细胞内高K+,是产生生物电的基础。 膜内K+/膜外K+=30倍 膜外Na+/膜内Na+=12倍钠泵活动所贮备的能量也可以完成其他的生理活动,例如小肠上皮
3、细胞对葡萄糖的继发性主动转运。二、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一)静息电位(RP)产生的原理1、静息电位: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外正内负)称静息电位。2、测量方法:利用灵敏电流计,将1个电极插入细胞内,作为记录电极。另1个电极置于细胞外,作为参考电极。置于细胞外的电极通常是接地的,所以记录到的电位是以细胞外为零电位的膜内电位。3、静息电位数值:绝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稳定的。范围在-10-100mV之间。 骨胳肌细胞:-90mV 红细胞:-10mV 神经细胞:-70mV注:这些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外零电位为参考,例如:骨胳肌细胞-90mV,可以理解为
4、骨胳肌细胞膜内的电位比膜外低90mV。4、几个概念:(1)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2)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膜内负值增大)(3)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膜内负值减小)(4)反极化:去极化进一步加剧,膜内电位变为正值,而膜外电位变为负值,则称为反极化(5)超射: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6)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产生原理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呈不均衡分布,膜内的钾离子高于膜外,膜内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低于膜外,即胞内为高钾、低钠、低氯的环境。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对钠离子通透性很小,仅为钾离子通透性的1/1001/50,而
5、对氯离子则几乎没有通透性。因此,安静状态下细胞离子流为钾离子外流。钾离子外流导致正电荷向外转移,其结果导致细胞内的正电荷减少而细胞外正电荷增多,从而形成细胞膜外侧电位高而细胞膜内侧电位低的电位差。可见,钾离子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推动钾离子外流的动力是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钾离子外流并不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因为随着钾离子顺浓度差外流,它所形成的内负外正的电场力会阻止带正电荷的钾离子继续外流。当浓度差形成的促使钾离子外流的动力与阻止钾离子外流的电场力(阻力)达到平衡时,钾离子的净移动就会等于零。此时,细胞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称静息电位,又称K+平衡电位。(1)条件: 细胞膜内外Na+ 、 K+分
6、布不均衡,特别是K+膜内是膜外的30倍。 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对K+通过性较高。(2)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细胞内K+外流(3)影响静息电位大小的因素: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4)K+外流的动力和阻力 动力:膜内、外K+浓度差 阻力:膜内、外电位差(5)K+平衡电位:动力=阻力,细胞内K+净外流停止,此时电位就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 = K+平衡电位(不考虑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二)动作电位(AP)产生的原理1、动作电位: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电位变化。2、产生原理: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它有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但钠离子能否进入细胞是
7、由细胞膜上的钠通道的状态来决定的。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当膜电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当膜内侧的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钠离子的进一步内流时,也就是Na+平衡电位时,钠离子停止内流,并且钠通道失活关闭。在钠离子内流过程中,钾通道被激活而开放,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当钠
8、离子内流速度和钾离子外流速度平衡时,产生峰值电位。随后,钾离子外流速度大于钠离子内流速度,大量的阳离子外流导致细胞膜内电位迅速下降,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即复极化。此时细胞膜电位虽然基本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水平,但是由去极化流入的钠离子和复极化流出钾离子并未各自复位,此时,通过钠钾泵的活动将流入的钠离子泵出并将流出的钾离子泵入,恢复动作电位之前细胞膜两侧这两种离子的不均衡分布,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1)条件:细胞膜内外Na+ 、 K+分布不均衡,特别是Na+膜外是膜内的12倍。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性的变化 (2)动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细胞外Na+内流(3)影响动作电位大小的因素:细胞膜内外N
9、a+浓度差(4)Na+外流的动力和阻力动力:膜内、外Na+浓度差及膜内、外电位差 阻力:膜内、外电位差【例】(2003年上海卷)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解析】: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给予一定刺激后,可以出现膜电位变化,出现动作电位。钠离子浓度越高,内流量就越大,形成的动作电位电位峰值就越大,则膜电位变化就越大。可见,神经细胞膜外的膜电位变化和钠离子浓度成正相关。D曲线正确。【例2】(2010年课标卷)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
10、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静息电位的形成是因为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是因为神经细胞外的钠离子的内流导致。降低了外液中的Na+浓度,必然使得Na+内流减少,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就降低。【例3】(2009年山东卷)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兴奋 神经纤维 传导 过程 中的 电位 变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