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总结.doc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总结.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二、三、四、五、六、七、 土地利用规划总结【精品文档】第 12 页八、 概念1、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2、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
2、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4、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的优良程度。5、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OR: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6、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7、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
3、用的能力8、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9、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10、土地利用分区:以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利用规划方向划分的不同用途的区域,它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用地系统编制部门规划提供了依据。1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有三层意思,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12、居民点规模:一般来讲,居民点规模具有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活动规模、辐射规模。13、有效库容:在放水涵洞以上和正常蓄水位以下的库容,即水库的供水量。14、死库容:放水涵洞以下的库容,其大小取决
4、于水库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沉淀泥沙和水库养鱼等因素的要求。主要满足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所要求的引水位高程,以保证放水建筑物泄放渠道设计流量具有的最低水位。15、耕地规划:是对耕作生产要素的系统配置和整体优化,包括耕作方式、地块、水系、田间道路和农田林网等的系统配置。16、基本农田: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17、基本农田保护区: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18、土地整理:是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和治理。19、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
5、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0、土地整治: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2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22、土地利用计划:是指国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作出部署和安排的中期和年度计划23、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国家通过编制计划和下达控制指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宏观地指导和约束人们有计划地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行政调控措施。2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遥感、土地调查等技术
6、手段和计算机、检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学方法。25、土地供给: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26、土地供给量:规划区域供应给人类利用的各类土地类型的数量之和27、土地需求:人类从事生产与消费活动对土地的需要28、土地供需分析: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 二、计算1、人口预测的方法(一)人口自然增长法(适用于农村区域,人口变化不大且有规律)根据基期年的人口数直接推算未来人口数,又称复利公式。
7、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两个部分。预测公式:Pt规划年人口数Pt0基期年人口数tt0预测年期K人口自然增长率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二)劳动平衡法(适用于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 以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三者之间比例关系为依据预测未来人口。适用于二、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 预测公式: P=A/【1-(B+C)】 式中:P规划年人口数;A基本人口数;B服务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C被抚养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2、作物产量预测(一)年平均增长率法【已知基期年末的单产水平】an-期末作物单产水平。a 0-预期基期作物单产水平。r年平均增长率。n预期
8、年期。年平均增长率r根据历史资料求得,公式:r=n(an/a0) -1 (二)趋势外推法:主要有直线型、指数型、二次抛物线型等(三)回归预测法:通过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预测3、粮食总需求=人口数人均粮食消费量 耕地需求量=粮食总需求量(粮食单产粮作比复种指数)例、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求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 =(总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自给率)/(粮食
9、播种单产复种指数)=(80万人480kg/人80%)/(15000 kg/hm22)=1.024万hm2 蔬菜用地 =(总人口人均蔬菜占有量)/(蔬菜播种单产复种指数)=(80万人140kg/人)/(30000 kg/hm22)=0.1867万hm2 因此,规划年耕地需求量=粮食用地+蔬菜用地=1.024+ 0.1867=1.2107 hm24、果园用地需求量(1、确定果品内部需求量(V)(2、确定果品的商品率(P)(3、确定果品总产量(W) W=V/(1-P)(4、确定果品加权平均单产( YF) (5、确定成年果树栽植面积S1 =W/ YF (6、确定果园面积 S2=S1/1-(K1+K2)
10、5、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 (1、指标概算法城市用地规模预测Z2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N规划人口数J2人均用地定额(指标)(2、需求推算法:根据规划期间需建房户数推算农民建房需新增用地面积,其公式为:H=(N/P - F0) n/2 d e式中:H规划期农村个人建房户数推算建房需占用土地面积 N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 P户均人口数 F0规划基期农村总户数 n规划年限 d 规划期间建房户数所占比例 e每户宅基地占地定额标准在考虑到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公共建筑、道路和乡镇企业生产占地,推算农村居民点的新增占地面积:Z=H(1+K)Z规划期新增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K公路、道路和乡村企业生产占地系数,一般取0.30
11、.6.6、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1、渠道工程用地Q渠道设计流量(m3/s)过水断面(m2)C糙率系数R水力半径i渠道比降(2、水库工程用地V库容H近坝处水库蓄水深度B近坝处水面宽度L近坝内水面长度K系数,6、4(3、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A昼夜平均交通量(辆/昼夜)N公路年平均货运强度(t)d汽车运输天数(d)p每辆汽车载重量(t)7、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x100%8、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土地总面积X100%9、耕地复种指数=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X100%10、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11、建筑密度=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X100%12、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用
12、地总面积X100%13、垦殖系数=已开垦种植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土地利用总体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一定的规划区域:国家、省、地市、县、乡镇五级行政区域; 实质: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既定量、保质、定位、规定用途; 核心内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土地资源配置: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 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
13、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合。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1、整体性 2、长期性 3、战略性 4、控制性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1、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主要依据(2、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
14、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各项用地必须依据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摸清家底,规划基础 (2、土地供给量预测:明确土地利用潜力 (3、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 ( 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规划的方向 (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的核心内容 (6、土地利用分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实施的保障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1、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工作小组 (2)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
15、方案(3)制定技术方案:规划大纲等 (4)收集资料:相关的文字和图件资料(2、方案编制阶段(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和规划后评价土地资源评价: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后备资源评价。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客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土地需求量预测:对未来各项用地量的测算,发现未来用地的要求和趋势阶段性成果:土地评价成果;土地现状评述;土地供需预测专题研究成果。(2)土地供需与平衡分析: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3)确定土
16、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4)编制供选方案 (5)方案择优 (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3、规划审批阶段(1)由专家评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2)再由政府部门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基本农田保护规划1、耕地规划的意义:(1)是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2)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良好的土地条件; (3)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了良好条件。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原则: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综合协调的原则;双轨并行的原则;区划完整性的原则。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准备、资料收集、制定工作方案(2、耕地资源现状和潜力分析:耕地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状况、耕地利用的问题、耕地的开发利用潜力(3、耕
17、地需求量预测:农产品需求、建设用地需求、上级下达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指标(4、保护指标的确定与分解(5、基本农田布局 (6、保护措施的制定 ( 7、成果整理和制图4、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成果(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告:是规划的文本,包括的内容有:基本概况;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规划期内人口和耕地需求量预测;基本农田布局;保护区管理和保护措施。(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成果图:分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乡镇基本农田分布图(三)基本农田保护表格:登记表;面积汇总表(县、乡);重点、城镇建设拟使用耕地面积统计表5、基本农田的管制规则有:(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占用基本农田保护
18、区;(2)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开保护区的,应取得基本农田占用许可,批准占用的,经修订规划后按占用建设规划区的耕地管制;(3)设立开发区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4)禁止在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5)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应当保护和培肥地力,鼓励施用有机肥料;(6)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7)保护区内耕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时,对耕地地力等级进行评定,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等。五、土地利用规划1、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目的性、阶级性、变化性。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首要任务。(2土地利用结构优
19、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结构决定功能。(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确定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合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在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土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和利用率,降低其占有率。3、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明确任务、组织班子、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总体构想、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优化、系统评价、系统运行、系统更新4、地租,地价理论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地租、地价理论对于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规划即地价”,应根据地价(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规划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