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15页word资料.doc
《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15页word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15页word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精品文档】第 16 页中医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2.护理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内敏感点。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5.观察患者情况,若有不适应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6.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7.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2)症状是否缓解或减轻。(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
2、情况。8.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二、艾灸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等。2.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接受程度。(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3.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碗盘,防止灼伤皮肤。7.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8.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
3、,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内,熄灭艾火。10.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加剂量。11.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额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三、拔火罐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2.护理评估(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骶部禁用。3.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4、4.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5.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6.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7.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适宜,否则因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8.起罐后,一般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9.操作完毕后,记录拔罐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四、刮痧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刮痧治疗,根据部位选择适宜的刮痧用具。2.护理
5、评估(1)评估患者体质和皮肤情况,体型消瘦者慎用,局部皮肤瘀斑、水泡、瘢痕、炎症、破溃、有出血倾向等情况者禁止刮痧。(2)评估患者症候表现, 辩证选择刮痧油及刮痧方向。(3)评估患者耐受能力,确定手法轻重。(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3.室温保持在2224,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4.刮痧手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皮肤发红或有紫色痧点为宜,但不强求出痧,禁用暴力。5.刮痧时不可过饥过饱,宜饭后12小时后刮痧。6.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7糖尿病患者皮肤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痧的力度不宜太快,时间不宜太长。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者,宜从下往上刮
6、。8.刮痧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现象称为晕痧,应立即停止,迅速让其平卧,饮一杯糖水,报告医生配合处理。9.告知(1)操作前:刮痧时局部可有疼痛、灼热感。(2)操作中: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3)治疗后:刮痧部位可出现痧点或瘀斑为出痧,出痧后12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属正常现象。刮痧后局部注意保暖,多喝热水,避风寒,3小时内避免洗浴。10.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按摩。2.护理评估(1)按摩部位皮肤情况。(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3.操作者
7、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4.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隐私。5.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停止按摩并做好相应的处理。6.操作完毕后,记录按摩穴位、手法、按摩时间及患者感受等。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贴敷。2、护理评估(1)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2)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充分暴露贴敷部位,同时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4、膏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并保持一定的湿度。5、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停止使用,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处理。6、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避免烟酒、海味、辛辣及
8、牛羊肉等食物。7、操作完毕后,记录贴敷的穴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穴位注射。2.遵医嘱正确给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3.护理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穴位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5.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针尖应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6.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7.操作完毕后,记录穴位注射的部位、药物、剂量及患者感受。八、药熨法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药熨法。2.按医嘱准备药熨所用药物,并将其装入布袋中,制作成温度为6070的中药热奄包。3
9、.护理评估(1)药熨部位的皮肤情况(2)既往史及药物的过敏史(3)对热的耐受程度。(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腹部禁用。4.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5.选择合理体位。6.药熨中保持药袋的温度,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温度以患者的耐受为宜,一般不宜超过70,年幼、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药袋温度不宜超过50,以免发生烫伤。7.观察患者反应及皮肤情况,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红疹、瘙痒、水泡时,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8.操作完毕后,记录药熨的温度、部位、实施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1.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2.护理评估(1)肛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2)有无药物过敏史。(3)
10、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4)近期有无实施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有无大小便失禁。3.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4.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5.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6.太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门1015cm。采用直肠滴注法时,药液液面距肛门约3040cm,滴速6080滴/分钟,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ml。7.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药液灌注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以提高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特色 技术 应用 注意事项 15 word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