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资料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日期:2013-11-27)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治疗学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Physical therap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 学 时:80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32学分:5适用对象: 2011级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方向)选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治疗学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三大治疗技术之一,作为一门康复专业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理治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方法和操作技术,为后续学习临床康复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通
2、过物理治疗学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物理治疗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和科学的应用物理治疗思方法,拓展临床功能障碍相应物理治疗方法选择、分析的能力。本课程通过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基础理论、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物理治疗学的教学内容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理疗)两大内容,主要阐明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内容和方法,重点介绍在现代康复医学中较为实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的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要求达到将理论、原则与物理治疗方法相贯穿联系,以使学生
3、对康复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讲 物理治疗概论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目的与要求:掌握 1. 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 2. 运动治疗范畴、理疗范畴。熟悉1. 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了解 1.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教学内容:1. 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2. 物理治疗师的基本概念。3. 运动治疗范畴、理疗范畴。4. 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5.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第二四讲 肌力训练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目的与要求:掌握 1. 肩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2. 肘部和前臂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3. 腕部和手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4.
4、髋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5. 膝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6. 踝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7. 颈前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8. 颈后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9. 躯干前屈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10. 躯干后伸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11. 躯干旋转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熟悉 1. 肌肉生理学概念。 2. 肌肉运动学概念。 3.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了解 1. 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教学内容:1. 肌力训练的定义、肌肉生理学概念、肌肉运动学概念。2. 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3. 肌力训练的目的和种类。4.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与临床应用。5. 肩部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6. 肘部和前臂肌群
5、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7. 腕部和手部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8. 髋部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9. 膝部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10. 踝部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11. 颈前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12. 颈后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13. 躯干前屈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14. 躯干后伸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15. 躯干旋转肌群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肌力训练方法。第五七讲 关节活动度训练教学时数:6学时(理
6、论3学时,实训3学时)目的与要求:掌握 1. 肩部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2. 肘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3. 手指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4. 髋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5. 膝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6. 踝及足关节的运动活动技术。7. 脊柱的运动活动技术。熟悉 1.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技术与方法。 2. 持续被动活动的作用机制。了解 1、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2. 制动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教学内容:1.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定义、关节活动基础、影响关节活动的主要因素。2. 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技术与方法。3. 制动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4. 肩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5. 肘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
7、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6. 手指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7. 髋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8. 膝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9. 踝及足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10. 脊柱的解剖及生理学概要、运动活动技术。11. 持续被动活动的作用机制、实施方法和应用范围。第八-九讲 牵伸训练教学时数:3学时(实训)掌握1. 肩部肌肉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2. 肘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3. 腕及手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4. 髋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5. 膝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6. 踝及足部
8、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7. 颈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熟悉 1. 肌肉牵伸的种类与方法。2. 肌肉牵伸的牵伸程序。了解 1. 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 2. 软组织牵伸基础。教学内容:1. 牵伸训练的定义、分类与作用。2. 软组织对牵伸的反应和影响因素。3. 肌肉牵伸的种类与方法、牵伸程序与临床应用。4. 软组织牵伸基础。5. 肩部肌肉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6. 肘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7. 腕及手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8. 髋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9. 膝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10. 踝及足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11.
9、 颈部肌肉的徒手被动牵伸和自我牵伸。第十十四讲 关节松动术教学时数:9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6学时)目的与要求:掌握1. 颈椎关节的手法操作。 2. 胸椎关节的手法操作。 3. 腰椎关节的手法操作。 4. 肩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5. 肘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6. 腕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7. 手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8. 髋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9. 膝部关节的手法操作。 10. 踝部关节的手法操作。熟悉 1. 关节松动术的基本运动。 2. 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 3. 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教学内容:1. 关节松动术的定义、基本运动、手法分级。2. 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 3. 关节松动术
10、的操作程序。 4. 颈椎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5. 胸椎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6. 腰椎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7. 肩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8. 肘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9. 腕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10. 手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11. 髋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12. 膝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 13. 踝部关节的解剖学概要、运动学概要、手法操作。第十五十七讲 心肺、平衡训练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
11、训3学时)目的与要求:掌握1. 呼吸功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2. 心功能训练的康复方案。 3. 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程序、运动处方的应用。4. 平衡训练方法、特殊的平衡训练方法。熟悉 1. 平衡训练的原则。 2. 平衡的维持机制。了解 1. 呼吸功能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2. 心功能训练的生理学基础。教学内容: 1. 呼吸功能训练的定义、生理学基础。 2. 呼吸功能训练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3. 呼吸功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4. 心功能训练的定义、生理学基础。 5. 心功能训练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6. 心功能训练的康复方案。 7. 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程序、运动处方的应用。8. 平
12、衡的定义、分类、维持机制。9. 平衡功能训练的影响因素。10. 平衡训练的原则。11. 平衡训练方法、特殊的平衡训练方法。第十八二十讲 Bobath技术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目的与要求:掌握1. Bobath技术的常用治疗技术。 2. Bobath技术在脑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3.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熟悉 1. Bobath技术的基本观点。 2. Bobath技术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1. Bobath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2. Bobath技术对脑瘫的认识、对脑卒中的认识。3. Bobath技术的适应症和基本原则。4. Bobath技术的常用治
13、疗技术。5. Bobath技术的临床应用。第二十一讲 Brunnstrom、Rood技术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目的与要求:掌握1. Brunnstrom技术的操作方法。 2. Rood技术的促进方法和抑制方法。 3.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熟悉1. 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论点。 2. Rood技术的基本理论、主要论点。3.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4. 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教学内容:1. 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论点。2.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原始反射、脑卒中后的运动模式。3. Brunnstrom技术的治疗顺序。4. Brunnstrom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治疗学 最新 物理 治疗学 课程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