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总复习16页.doc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总复习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总复习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总复习【精品文档】第 - 16 - 页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知识汇总1.1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相关概念人口增长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受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但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2. 人口过渡理论3.人口增长模式模式特点分布原因问题对策高高低(工业化前)出生率、死亡率为35左右原始群落自然灾
2、害、战争、疾病;生产力水平低下,营养不足,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基本生存、生活得不到保障发展生产力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工业化前期)首先是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仍很高一些发展中国家(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供应紧张计划生育,开源节流,可持续发展过渡模式增长下降阶段(工业化后期)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下降缓慢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土尔其、阿根廷、印度、中国、韩国、新加坡)家庭愿意抚养更少的孩子,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三低”模式 工业化后目前多数发达国家 (特别是西欧负增长, 死亡率略有上升);除
3、了增长下降阶段的社会原因外,与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青年人推迟结婚、减少生育有关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负担重,老年人生活困难、孤独鼓励生育,鼓励移民,目前我国人口模式处在由“过渡模式”向“三低模式”过渡的阶段3、应用举例 世界人口增长 1770年之前增长缓慢:工业化之前 17701950年快速增长:西方国家开始工业化 19501999年更快增长:发展中国家开始工业化 1999年至今开始减速:发达国家开始进入负增长,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入增长下降阶段4.特别提醒 a 某时段人口的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两个方面 b 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
4、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增长的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 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d “三低”模式的人口增长模式因老龄人口比重较高,死亡率可能上升 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典型例题:过渡模式的人口增长,平均预期寿命较短,出生率高,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低,为年轻型人口结构(多为发展中国家);“三低”人口增长模式,由于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年儿童比重继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老年型人口结构(多为发达国家);由过渡模式向“三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则会出现成年型人口结构,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
5、中少年儿童比重略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成年型人口结构。不同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高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三低模式: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1.2人口的迁移1、 概念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a 空间位移:有迁入地到迁出地b 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限c 时间限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2、 应用举例国际人口迁移a 新大陆发现
6、前人们的迁移活动集中在旧大陆b 发现新大陆至二战前的迁移主流方向:旧大陆(亚、欧、非) 新大陆(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原因:为了缓解旧大陆的人口压力,开发新领地,带着发财梦的移民自愿迁移,被贩卖的奴隶被迫迁移c. 二战后至今的迁移主流方向:欠发达地区(亚、非、拉) 发达地区(欧、北美洲、大洋洲) 原因:欠发达地区人口压力大,发达地区经济条件好,机会多。注: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北美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加,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
7、外流,人口流向发生改变。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农村-城市,内陆-沿海,欠发达-发达3、 推拉理论及实例迁出地的推力、迁入地的拉力以及地域联系的方式促成了迁移。具体分为:a.经济原因主要原因如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外流、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三峡移民、西部大开发引起的移民b.政治原因(包括战争、国家政策、政治迫害)如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戌边、巴勒斯坦战争难民c.社会文化原因(包括宗教、民族、种族、求学问题)如越来越多的学生去海外留学,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d.生态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差异、环境破坏、自然灾害) 如美国老年人向南部“阳光地带”
8、的迁移,旱涝灾害引起的迁移e.其它原因(包括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年龄) 如落叶归根、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4、特别提醒: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a 几百年由移民建立起来最大的国家:美国b 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空间形式: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 中东地区外籍工人较集中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朗、沙特等产油国因石油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很快,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典型例题1.3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合理人口数量特点最大人口数量最合理人口数量计算依据自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条件、社会条件影响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淡水,其次是土地。开放程度、自然环境、科技水平、消
9、费水平、相对性不断变动,但在一定历史阶段,是可以相对确定一个取值范围的 环境承载力指某种资源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因素:资源,正相关;科技水平,正相关;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消费水平,负相关。特别提醒 a 我国最大人口容量16亿人左右 b 中国人口合理容量89亿人 c 世界最大人口容量100亿人左右d 世界人口合理容量60亿人左右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2.1城市的空间结构1、 概念城市功能区:同一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需求往往是相同的,从而导致它们在空间上的集聚。功能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它功能。功能区之间不一定有明显
10、界限。城市空间结构(地域结构):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有规律地结合,并随各种原因在不断变化。2、 特点功能区面积区位特点功能区特点中心商务区CBD小位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交通便捷、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商业区小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对交通条件要求最高住宅区最大最普遍地价适中,环境洁净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背向分布工业区大向市区外缘扩展和迁移,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专业化程度高,积聚性强,形成片状工业区,因减低成本和环境要求而远离城市中心住宅区面积最大,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高级住宅区位于环境优美、交通
11、便利的地区,一般靠近文化区3、 形成原因a 历史因素:早期功能的延续 (北京的故宫,早期是中国政治中心区,现在则是文化旅游区)b 社会因素: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英国伦敦的唐人街,北京牛街回民小区)c. 行政因素:政府政策、城市规划d 经济原因主要原因经济区位(交通的通达度和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决定土地利用价值(地租),具有相应付租能力的功能区就会进驻该地付租能力: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付租能力的衰减速度: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该理论也有特例,比如服装工业、印刷工业、高新科技工业由于占地少、污染小、付租能力强,可以布局在城市内部。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
12、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4.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 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一般用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规模。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小城镇:各用地功能混杂,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化。 中等城市:外围形成居住区,市中心往往形成工商混合区 大城市:功能区种类多,分化明显城市划分为四个等级:超大城市人口400万以上;特大城市人口100-400万以上;大城市人口50万-100万; 中等城市人口20万-50万;小城市人口20万以下2、 城市中心地理论:a.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b.同等级中心的服务区是彼此既不重叠、没有空白的六边形c.
13、一般情况下,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服务功能越强(等级高、种类多),服务范围越大,相互之间距离越远。但并不等于说,城市的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大小或强弱成正比,因为有些小城市可能有自己的特色服务功能较强。特别提醒:市中心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汇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中心,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2.2 城市化1、 城市化的内涵及标志A、标志: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本质a.经济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b.人口:向城市集中。c.地域:农业用地发展成城市用地
14、。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口/总人口2、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a.城市化进程快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原因都是:中心区人口过多、用地紧张、地价高、环境恶化;小汽车和高速公路网等交通的发展。c特大城市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发达国家d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地理位置-适宜人类居住的中纬度自然条件-平原地带空间分布特点-多呈带状延伸政治经济因素-各地的政治经济中心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纽约)北美五大湖城市带(芝加哥)日本东海岸城市带(东京)英国南部城市带(伦敦)
15、欧洲西部城市带(巴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上海)-15问题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郊区城市化);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环境管制、污染治理、建立绿化带等);环境问题:废气、废水、废渣、噪声问题交通问题:堵塞、汽车尾气(交通拥挤、停车困难、交通事故);社会问题:就业、治
16、安、贫困.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住宅问题:(住房紧张、住房条件差);发展中国家问题突出、拥挤、棚区;发达中国家内城衰落 特别提醒: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问题一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 概念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所创造的人类活动的产物。包括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相对稳定性。2、 对城市的影响a. 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b. 对城市建筑结构的影响 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
17、,院有院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中西地域文化存在差异,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美国建筑绝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c. 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城市建筑表现原因建筑风格中国建筑 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是其代表建筑风格;中国 “四合院”是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 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重要地位和封建等级制度;四合院民居蕴涵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礼制西方建筑 豪华的皇宫、高大的教堂、开阔的广场、喷泉、花园、雕塑是欧洲典型建筑景观;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是典型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版 高中地理 必修 复习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