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复习提纲(共页)-19页文档资料.do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复习提纲(共页)-19页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复习提纲(共页)-19页文档资料.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复习提纲(共页)【精品文档】第 18 页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精编版)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问题答案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什么?(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这一原则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2.宪法如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保障措施。3.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6.我国人权的特点、主体、内容各是什么?(1)我国人权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2)我国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公民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3)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
3、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7.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1)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要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2)具体要求:行政机关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8.中国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中国实
4、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10.我国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还存在许多贫困人口,直接影响我国的人权状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开展扶贫,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有利于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等。9.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0.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产生方式:人民选出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产生(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大对人民负
5、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11.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运行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1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国家机构与人民关系: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关系: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国家机关内部:决策、决定实行民主集中制。13.为什么要规范权力的运行?(为什么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为: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
6、,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14.我国怎样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来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问题答案1.我国宪法由哪些内容构成?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2.我国宪法规定了哪些根本问题?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根本问题。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权威?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
7、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4.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或具体表现)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即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其他法律(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5.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有利于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有利于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
8、会健康发展。6.宪法与普通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1)相同点:宪法和普通法律共同构成我国的法律体系,都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2)不同点:规定的内容不同(即宪法规定根本性问题;普通法律规定具体的某一方面的问题。)法律效力不同(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而其普通法律的法律效力低一些。) 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7.为什么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
9、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等。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严于普通法律。9.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12.4)、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国家宪法日是坚持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有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10.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学习宪法。-学习并宣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10、,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践行宪法。-要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勇于同违宪行为作斗争。11.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监督的作用、意义)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提高工作效率。12.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监督和审查其他法律是否与宪法相符合;监督和审查违宪行为,并追究责任。13.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建立完备的监督制度(如,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增强人们的宪法意识。第二单元 理解权力与义务第三课 公民权利问题答案1.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
11、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3.公民行使选举权利的条件以及作用各是什么?(1)具备条件:年满18岁、具有中国国籍、未被剥夺政治权利;(2)作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3.政治自由的内容以及作用各是什么?(1)内容:“六个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作用: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4.公民享有的监督权内容以及作用各是什么?(1)内容: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12、2)作用: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提过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应该注意些什么?(1)合法途径: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发表自己的意见。(2)注意事项:行使监督权,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张贴大字报、纠集闹事等。6.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
13、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7.例举公民的人身自由受到侵犯的事例(行为)。公民被非法逮捕、拘禁、绑架;公民的身体被非法搜查等。8.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以及包括内容:(1)含义:指公民应当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2)内容: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9.我国宪法对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10.我国宪法对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
14、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11.公民的财产权含义及内容各是什么?(1)含义:是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2)内容:占有权(指对合法财产的实际控制权)、使用权(指利用合法财产做什么事的权利)、收益权(指利用合法财产重新获得利益或者利润的权利)、处分权(指根据需要,把财产处理掉的权利)。12. 公民的劳动权含义以及作用各是什么?(1)含义: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享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2)作用: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
15、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13.物质帮助权的含义及内容各是什么?(1)含义: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等。如,农村医疗补助、养老金、公租房等。14. 受教育权的含义以及作用各是什么?(1)含义:受教育权指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2)作用:教育可以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教育能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教育可以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1
16、5. 如何理解和认识义务教育含义、特征?含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共9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特征:公益性(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强制性三个特征。16.我国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哪些内容?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17.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范围和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18. 公民权利受到侵
17、害后,维护权利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协商(当事人双方依法解决消费、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纠纷);调解(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由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合同和财产争议纠纷);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第四课 公民义务问题答案1. 宪法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依法服兵役; 依法纳税;劳动的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 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我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因以及具体表现是什么?(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
18、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2)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3.我国公民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我们要自觉做到依法律己、依法办事。4.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维护国家荣誉(包括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维护国家的利益(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利益)
19、。 5.为什么说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因为: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历史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让人民遭殃。所以,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5.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应该怎样做?积极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捍卫国家主权,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斗争;、保守国家秘密,同窃取、泄露、出卖国家秘密的言行作斗争;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同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作斗争等。6.为什么要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20、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7.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兵役制度?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8.如何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享有权利,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1、(如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9.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10.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有何区别?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公民必须履行;道德义务指人们自觉自愿去做的或帮助他人的行为,如,主动让座、见危施救等,没有强制性,靠自觉履行。11.如何履行法定义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12.什么是违法行为?分类以及后果各是什么?(1)含义:公民做了法律所禁止
22、的或没有做法律要求的,这些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分类及后果:公民违反民事法律(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如,道歉、赔偿等。);违反行政法律(行政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如,警告、罚款、拘留等);违反刑事法律(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如,主刑和附加刑)。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问题答案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依据、作用各是什么?(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3)作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我国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八 年级 下册 部编版 道德 法治 知识点 复习 提纲 19 文档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