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选择题或填空题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已能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用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4、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已经能够人工取火。5、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还发明了彩陶。6、河姆渡聚
2、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使用黑陶。7、炎帝号称神农氏,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黄帝号称轩辕氏。8、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和黄帝战胜蚩尤,涿鹿之战,走向联合,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的主体。9、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10、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度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的。11、 “大禹”治水,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12、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夏 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3、他的儿子启 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 代替了禅让制。13、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史称“盘庚迁殷”。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1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15、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16、西周的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实行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主要内容:“授民授疆土”: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朝觐、纳贡和服役
4、;共同抵御“蛮”“夷”“戎”“狄”。作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扩展了疆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17、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 区分尊卑等级,主要有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18、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手段: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1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2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楚庄王。其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在“葵丘会盟”上确立了霸
5、主地位。2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楚庄王。2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23、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24、公元前356年,商鞅 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称为商鞅变法。(详见91题)商鞅最终被诬告遭受车裂而死,商鞍变法失败了吗?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鞍最终虽被处死,但秦国的变法并没有废除,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6、因为秦国经过商鞍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25、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 开始。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27、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28、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主要思想体现在“仁”和“礼”两部分;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教育思想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29、百家争鸣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拥有文化
7、知识的士人的崛起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孟子或孔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制,中央集权道家庄子或老子庄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治理国家:儒家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用“刑罚加强统治 道家无为而治影响:奠定了整个封建文化的基础,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30、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31、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32、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完成统一,定都咸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
8、侯国割据争霸的局面。启示: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33、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34、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建立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秦始皇首创)(2)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作用: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 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分封制与郡县制最大的不同: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
9、任免,不世袭。 35、巩固统一的措施交通上:统一车轨、驰道。经济上:(1)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2)统一度量衡。 作用: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作用: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思想上:“焚书坑儒”。 危害:钳制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6、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思想上: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政治上:由于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对皇
10、权构成威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监察制度上: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十三 刺史.民族交往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影响: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37、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38年,目的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目的;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119年,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意义: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8、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39、西域开通后,世界出现了一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年级 上册 历史 复习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