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体会共6页文档.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体会共6页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体会共6页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体会【精品文档】第 6 页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机的体会 摘要: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分类、诊断、预后判断方面广泛应用。随着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广泛应用,作者把使用了一段时间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后的体会与大家探讨。本文通过对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的探讨,分析了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在应用中注意事项及优点,从而探讨其应对措施。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病理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染色方法,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目前病理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病理医师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免疫组化来
2、明确病变的性质、类型以及累及范围等。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为相关肿瘤组织抗原的治疗以及预后供了重要的依据。可是,在当前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注意事项及优点。下面从免疫组化染色原理来探讨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及优点。 1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的原理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通过抗体结合特殊抗原用DAB显色及苏木素复染的染色技术。这些抗体抗原的相互结合往往是以与这抗体相结合的酶元素来进行显示。主要是因为没有着色物质的特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使得一些有色物质在抗体-抗原相结合的位置进行沉淀。酶沉淀的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多肽、激素、病原体等,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目前使用甲醛固定促使了蛋白的交和凝固
3、,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对抗原决定镞的结构(苯环)不会产生影响。在使用蛋白酶进行消化后,将抗原决定镞中的一些杂蛋白行清除,从而使其打开交联,在通过使用微波和高压锅等热抗原的修复工,使抗原决定镞发生最大程度的暴露。从而提升免疫组化染色的敏感性1。 2 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染色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抗体的浓度,在滴加一抗时的量,一般在100ul(23滴)。 2.2组织的前期处理 组织固定时间以46h为宜,最长不超过24h,过长过短都会对染色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因组织固定时间过长会封闭或破坏组织的抗原活性,而固定时间过短则抗原弥散和组织结构不清晰。目前一般都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其组织蜡块中心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使用 全自动 免疫 组化机 体会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