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古诗词赏析(含答案).doc
《七上古诗词赏析(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古诗词赏析(含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七上古诗词赏析(含答案)【精品文档】第 12 页七上古诗词赏析(含答案)一、观沧海曹 操(东汉末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阅读训练】:一、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
2、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 博大的胸襟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 5、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博大胸襟。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
3、!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7、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想象夸张,虚实结合。8、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9、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闻王昌龄左迁
4、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杨花,子规(如果答“扬花纷纷”“子规悲鸣”类的答案只可得1分。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同情。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深地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4.请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
5、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6.以“杨花” 、“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点明时令暮春时节,二是通过特定景物为全诗渲染一种凄楚的气氛,三是融情于景,杨花飘飞含有漂泊之感,子规悲啼含有离别之恨,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牵挂。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6、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一个“阔”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请你对这一名句略加赏析。 运用对偶,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诗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能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3.用自己的话写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视野开阔;顺风的白帆,远远望去,好像悬挂在碧蓝的空中。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7、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想象“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慢慢前行。2.本诗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什么?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句: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3.自选角度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诗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名词的连缀,意象的叠加,勾勒出一幅凄凉的深秋晚景图。同时寓情于景,将悲秋与乡愁巧妙的结合起来,抒发了长期漂泊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
8、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 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5.作者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这首小令写的是秋季景色,应为西风。西风较寒,使人的心情极度伤感,用这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
9、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4.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5.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半轮。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颓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
11、又逢君”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5.谈谈你对“落花时节”的理解。 (1)可以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2)也可以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3)还可以理解为“诗人衰病漂泊之时。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九日”、“登高”、“饮酒”、“菊”等词语可以看出。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
12、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3.“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怜”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4.“无人送酒来”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效果如何?第二句化用“王弘送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古 诗词 赏析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