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二课时)word资料12页.doc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二课时)word资料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二课时)word资料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二课时)【精品文档】第 12 页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单位:二连浩特市第三小学名师工作坊指导教师:任立新 王艳东主备人:刘瑞珍参与人员:任立新 王艳东 李瑞华 刘瑞珍 李雪梅 孙晓飞 张雪莲 孔祥娟 王丽萍 温淑珍 赵文娟备课时间:2016年12月13日下午一、 教学背景分析【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艺术的魅力”一组中的文言文。它讲述了伯牙、子期千
2、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文章语言凝练,音韵优美,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虽只5句,却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章法奇美。第一句总起,一个善鼓、一个善听,是成为“知音”的基础;第二句到第四句顺承,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之,是“知音”的境界;第五句转接,一个“死”,一个“绝弦”,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简单的文言文,基本上能字字要准地读简短的文言文,但还不能读出其中的节奏和韵味;大体能明白故事讲了什么,但要感受伯牙和子期千古传奇的“知音”情,体会语言的凝练、优美,章法的独具匠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二、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节
3、奏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知音”文化。3、 体会语言的凝练优美,章法结构的严谨奇美。三、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知音”文化。四、 教学难点:1、 体会语言的凝练优美,章法结构的严谨奇美。五、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1、 多媒体课件2、 课文插图对此开展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环节:一、 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二、 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三、 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1、 感知“琴”千里知音一“琴”牵2、 感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4、四、 悟读“痛”摔断瑶琴凤尾寒五、 诵读文此曲只应天上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用借助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语和句子。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的故事以引入课题: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叫俞伯牙的人,从小就酷爱音乐,天赋极高。于是,就拜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位琴师为师。很快俞伯牙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了非常有名气的宫廷琴师。可是,俞伯
5、牙却一直很苦恼,因为他每天弹琴,却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他感到很寂寞、很伤心。有一天,他又怀着寂寞孤独的心情来到江边弹琴消愁,他如痴如醉地弹着,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宽广的胸怀全都融入到了美妙激昂的琴声中。正弹得兴起时,忽然听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赞叹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2、教师板书课题: (PPT出示)25、伯牙绝弦 (学生读课题,教师正音,注意“弦”字的读音)3、读完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引入课文的学习。)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可结合注释想想该怎么读。2、指名读文
6、。 (其他同学仔细听,一会儿点评、正音。) 3、教师引导正音。(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教师适时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和韵律美,但停顿不等于断开,要把尾音拖长就更有韵味了。谁再来读一读?5、教师范读 (可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决定是否教读)。6、学生再读课文,可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7、看看你划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呢?(教师出示划好节奏的课文)全班齐读。(PPT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
7、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小结:读得太好了,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三、再读课文,初解绝弦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PPT出示)(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2、伯牙为谁而绝弦?(板书:钟子期 介绍:钟子期也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3、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插图内容 (PPT出示)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结合插图,理解“善”(善:擅长)。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4、课文中还有两个
8、“善”,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读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A、理解“善哉”表示赞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1)这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妙啊!好啊!)2)“善哉”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B、讲解:“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 (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C、刚才说到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体会二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伯牙绝弦 教学 设计 课时 word 资料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