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doc
《二年级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doc(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二年级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精品文档】第 45 页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第一课鹿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鹿鸣。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经中除了“风”这种体例的诗歌,还有“雅”和“颂”,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作品鹿鸣。有一个成语叫作“知书达礼”,意为熟悉诗书,懂得礼仪。这个成语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之一,自出现之日便沿用至今。那么,这里这个“礼”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借助书本与网络,回到古代,回到最讲究礼乐文明的时期-周代去看一看吧。二、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礼乐文化的
2、资料。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礼乐文明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会。先秦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外交政策等都受到这个大文化背景影响。通过对礼乐文化的感性认识,使先秦文学的学习形成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氛围。三、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五、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鹿鸣这首诗,从中我们懂得
3、了古时人们宴饮的礼仪场景。第二课沧浪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沧浪歌的句子中生僻的字。2.了解渔夫劝屈原的故事。 3.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词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诗歌赏析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学生练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指
4、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四、师生共同放声赏读。五、了解故事屈原与渔夫的故事。第三课河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河伯的句子中生僻的字。2.了解屈原的故事。 3.理解屈原那种心胸开阔、意气昂扬的心境。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词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生平以及端午节的由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
5、练习加以纠正。五、小结今天,我们跟着屈原登上了昆仑山,极目远眺,壮丽河山尽收眼底,深深感受到了屈原对自己故乡的赤子情怀。第四课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短歌行的句子中生僻的字。2.了解此诗大意。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诗句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向学生介绍曹操的生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抓住重点字词谈诗意。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五、小结此诗通
6、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四课龟虽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龟虽寿的句子中生僻的字。2.了解此诗大意。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诗句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四、解诗歌大意 1.师生读,分组读,抓住重点字词谈诗意。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五、小结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的作品,深刻地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第
7、五课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够熟读背诵。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闲适恬淡的感情。3.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直至背诵。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传达的悠然恬淡的感情。教学难点:感悟诗中要表达的“物我合一”的真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五柳先生传相关文字导入。二、解题、回顾作者回顾陶渊明相关资料。并结合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概括他的性格、爱好、理想追求等。饮酒为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为作者辞官归隐后所作。三、自读诗歌1.读准语音语调。(齐读)2.读准节奏重音。(个读)3.听示范朗读、跟读。(齐读)四、感悟诗歌(一)小组合作,理解诗
8、歌大意(二)问题引领,品味诗歌语言1.诗人对自己住处环境介绍看似前后矛盾,是作者酒后胡说吗?明确: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奔走仕途的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2.诗中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田园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看到了人的活动吗?明确: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这是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看似没有人的参与,却处处有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3.名句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4.最后两句诗想要传达作者怎样的感受?明确:面对美好景物神往
9、而又迷惘的情形。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得意忘言就是这样了。(三)再读诗歌,读出意味。(配乐,师先示范,学生齐读)(四)当堂背诵。五、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歌。第六课于易水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识2个生字“易、宾、冠、昔”。2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诗意。3. 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诵读与想象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抑郁、激愤的心情。教学过程:一、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师: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好吗?(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和这个故事有关。一起来读一读题目(出示题目:于
10、易水送人学习生字:易、宾2、你们知道骆宾王吗?谁会背他的诗?(学生背咏鹅)骆宾王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为初唐四杰。二、整体感知: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这一首送别诗,再一起来读一读诗的题目。(易水:河流的名字,位于河北省易县,是荆轲与燕太子丹告别去刺杀秦王的地方。)师:人间最难舍的是“别情”,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自己读诗,你读懂些什么? 燕单:燕国太子,名单。为了报仇,请勇士荆轲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没:死去 冠:帽子2、解释诗意:在易水河边,荆轲向送行的太子告别。他知道此去刺杀秦王,凶多吉少,完全可能死在秦国,于是就大声地唱起歌来:“猛烈的风啊刮起来,易水冰冷;勇
11、士离开了这里,也决不再回来。”荆轲唱着,慷慨激昂的连头发也一根根竖起,好像把帽子都要顶起来。现在,虽然古代的勇士早已死去,但易河水呀,却还是和当年一样寒冷。3、指导朗读,提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写得与众不同,借用激昂壮别的历史故事,冲淡了眼前与朋友分别的悲伤心情。师:骆宾王自己也像荆轲那样,有着一身的报复,但是生不逢时,但是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实现,心中充满了孤愤不平之气,谁能把这首诗读好。4、熟记成诵。第八课早寒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早寒有怀,理解大意。2、熟读诗歌,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1、指引学生理解
12、诗歌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2、理解诗人运用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所抒写的思归哀情。教学过程:一、导入 回忆已学过的孟浩然的诗歌,点名背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思乡怀人的古诗,诗人借助孤灯、一雁、落叶这些意象抒写了旅途漂泊的孤寂和因此而产生的思乡愁情。这节课,让我们再来鉴赏一首古诗孟浩然的早寒有怀。(板书课题)注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二、诵读、理清生僻字词1、学生自由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2、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两遍(教师作诵读指导)提问: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最能从哪句中可以看出其情感?明确:抒写思乡之情。从“乡泪客中尽”这一句可以看出
13、。三、理解诗句内容1、师讲解诗歌大意:树叶飘落,一行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辽阔的江面上分外寒冷。我的家乡在那曲曲弯弯的襄水边上,如今被隔开,在那遥远的楚天云端。思乡的眼泪已在漫漫的旅途中流尽,家中的亲人啊,也一定在遥望那一叶远天的归帆!此时,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远望,江水滔滔,与海相平,黄昏中更觉漫漫无边。2、“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这里指导学生通过欧阳修诗句“一夜西窗雨不闻”中用典的意思来理解)四、
14、小结:这首诗,诗人借助落木、鸿雁、北风以及归帆这些意象来抒写思乡念亲之情,运用了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想象、典故等表现手法。第九课从军行七首(其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2.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题意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与李白、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从军行组诗就是
15、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我们,今天来学习其四。二、学习古诗: 1、学习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概意思。2、小组交流,师正音3、师概括大意三、小结此诗境界阔大,感情悲壮,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全诗表现了将士们驻守边关、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第十课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池上,认识“撑”“艇”“萍”生字。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儿童古诗池上。 (板书课题)齐读诗题2、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生答:池塘上、荷塘之上)3、夏日池塘之上发生了一件怎样的趣事呢?让我们跟
16、随唐代诗人白居易一起去看看吧!二、初读古诗,敲响韵律。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交流朗读,指名读,齐读。(师评1:你读得不仅字字正确,而且声音洪亮/你的朗读自信而有情感。)2、学习生字“撑”“艇”“萍”3、读出节奏。(过渡:同学们,古人读诗讲究抑扬顿挫,音律和谐。)(1)谁能来试着诵一诵?三、理解诗意 结合课文后的注释理解诗句大意。四、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池上这首诗,感受到了小娃的天真可爱。第十一课问刘十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问刘十九。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3. 解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教学过程:一、
17、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池上,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齐背这首诗。刚才同学们背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唐诗问刘十九。2.齐读课题问刘十九,解释题目。(刘十九:指刘轲,作者朋友,时隐居庐山。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二、知诗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的诗大部分是揭发时政弊端和社会矛盾、反映民生困苦的作品,语言也通俗易懂。据说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给老太太听,如果老太太
18、能听明白,才肯罢休。三、品诗意1. 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解决生僻字词 4.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四、小结 本诗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阳隐居时所作,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挽留友人喝酒的情形。第十二课终南别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终南别业。2.知道此诗大概意思。3. 解唐朝诗人王维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教学过程:一、认识作者,诵读古诗,塑造情境:1.唐代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诗仙李白最耳熟能详的作品莫过于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生读背,发现绝句有五言与七言)。诗圣杜甫的春
19、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让人难以忘怀。(生读背,认识律诗,了解五言和七言。)2.看看这两首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引导发现句数的不同)像这样四句为一首的称之为“绝句”,八句为一首的称之为“律诗”。而且律诗每两句就有自己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结合诗句说一说)3.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今天我们要读的是王维的一首诗,了解他吗?(出示资料,学生阅读,识记关键词。)4.今天我们要读是这首诗叫作终南别业。(板书课题,出示诗歌。)5.这也是一首律诗。诗题中有没有你不明白的内容?(“别业”的含义?看图了解,即为另一处住所。)二、检查预习情况。1、自读古诗,要做到正确、流利。2、指名朗读,指
20、导提升,读出节奏。3、了解诗意,体会意境:(1)对照着注释读一读,了解一下这首诗描述的情境。(2)对照译文再看看,把自己刚才不懂的地方再读读。(3)同学交流:说说这首诗描述的大概情境。(4)指名描述,注意关键词的理解。(5)拓展想象,体会情感:特别注意第二联(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里面“每”字表明“兴来独往”的频繁,“独”和“空”写出了诗人陶醉在山林间的几丝无奈与落寞,兴致来了等不及邀人同往,表明了作者作为一个洒脱的隐者的孤独。第三联(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法上有什么妙处?(对偶工整,流畅自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写出了诗人的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诗中有画”
21、。)四、小结 这首诗意在写诗人隐居终南山时悠然自得、随遇而安的闲适恬淡之情。第十三课送友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并能背诵。 学生能理解诗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品味诗的美好意境,体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品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教学难点: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品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我国唐代,是诗歌繁盛的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诗仙(让学生说出),诗圣(让学生说出)等,他们的诗作千古
22、流传,经久不衰。这些诗人也常常以诗会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相见时饮酒作诗,分别是依依不舍,留下了许多灿烂的诗篇。 2.师:李白就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诗人,孟浩然要去扬州了,他们在黄鹤楼上饯别,留下了 学生背诵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师:他,大诗仙李白,应汪伦之邀,前往桃花潭,临别之际,汪伦踏歌送行,李白激动不已,留下了 学生背诵出赠汪伦。 3.其实,李白还有一首很著名的送别诗,大家想知道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板书: 送友人 李白 二、走进李白的送友人。 (一)朗读送友人。 1.多媒体显示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中国 古典 诗词 欣赏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