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学生用).doc
《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学生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学生用).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学生用)文言文阅读(初)1孟子少时诵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一、解释文中字词: 喧(xun):通“ ”, 。 裂: 。 引: 4 有所失: 5 诵: 6 辍然: 7 何为: 8 自是: 9 喧: 10 戒: 11 .方: 启示:这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二、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
2、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三、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吗?2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舍】 【墓间之事】 【乃】 【嬉】 【贾(g)人】 【炫卖】 【徙】 【俎豆】【徙居】 【及】【大儒】 【揖让进退】 【揖】 【遂】 启示:从故事我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 对人
3、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 , , , ”,这一普及于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 、 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孟母三迁”的“三”字的意思为“ ”解释,而不是简单的“三次”的意思,因为孟子的母亲是在三个地方之间搬迁,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屠、学宫之旁,搬迁的次数实际上是两次。“三”字类似的用法如“ ”等。 3孟母断织教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
4、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1.既: 2.绩: 3.以刀: 4.故: 5.子: 6.斯: 7.立: 8.是以: 9.则: 10.旦: 11.夕: 12.事子思:事: 13.道:她用 来比喻学习,用 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此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不是生来就聪颖的人,但
5、仍然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这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与 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 天资聪颖,但他的父亲不让其学习学习,让他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可见后天的教育及努力是十分重要的。4铁杵磨针(方舆胜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未成( ) 弃去( )逢老媪方磨铁杵( ) 还卒业( )6逢: 7媪: 9铁杵: 10之: 12感: 13还: 14卒业: 15今: 16氏: 2、翻译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5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6、)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孤: 称: 徙焉:徙, 焉, 而: 辄遂: 肆: 师事: 遂:2、翻译句子。好博览而不守章句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6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
7、词(1)临: (2)日: (3)以: (4) 率 (5)书遂大进,书: (6)遂: (7)进: (8)于: (9)尝: (10)苟且: (11)或: (12)简札:信件,书信。 (13)少: (14) 当意: (15)必: (16)易:(17)厌: (18)故:(19)愈益: (20) 精妙:(21) 打进: (22)平生于书,书: (23)苟且: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7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 讴: (2)穷: (3)谓: (4)技:(5)遂: (5)之: (6)辞
8、: (7)归: (8)弗: (9)止:(10)饯: (11)郊:(12)衢(q): (13)悲: (14) 振: (15)遏(): (16)谢: (17)反:(18)抚节:2翻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4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8范仲淹故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继,日昃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解释词语:孤 : 适 :世家: 去 :寝 : 或 :怠
9、: 辄 :六经: 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旨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去之南都 B之虚所卖之C后天下之乐而乐 D子将安之3、翻译下列句子。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的作用:9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谪: 2.寓: 3.昧爽:拂晓,破晓;天刚亮。昧, 爽: 4.辄: 5.执: 6.就: 7.明:
10、8.如: 9. 是: 10.着: 11.洎: 12. 趺: 13. 犹: 2 翻译下列的句子。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译文: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译文: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A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B、其如土石何C、如是者十四年 D、其寝室有短窗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10程门立雪宋史杨时字中立,南剑人。幼颖异,能属(2)文,稍长,潜 杨时心(9)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3
11、)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3)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4),时与游酢侍立(5)不去(6),颐既觉(7),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先生。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 3 45 6 7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11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少孤: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成语 典故 阅读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