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教育制度.doc
《浅谈中国教育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教育制度.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中国教育制度【精品文档】第 3 页浅谈中国教育制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追求分数、追求升学、追求做人上人。对于个人来说,教育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其成人成才;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其接班人和建设者,传承文化血脉,推动文明进程。为此我们需要教育文化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空前解放和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等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对于我们国内的教育制度,我想提出些浅见。所谓存在即合理,中国的教育制度发展这么久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它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不是不想改,而是改不了。要改,人民不干,国家不干,社会也不干。为什
2、么这么说?既然很多人诟病中国的教育制度是科举余毒,那我们就从科举制度说起。先说说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中起的作用。教书育人?孔老先生的初衷可能是这样没错,但是在实行中显然不仅于此,甚至说其主要功能也不在于此。科举制度的两极是统治者和应试者。从表面上来看,科举对于统治者的作用在于选拔人才,对参考者来说在于能够晋升统治阶级。当然,科举还有他的独特的社会意义。古代社会阶级分明,财产,爵位,官职都是世袭。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自发的让平民进入既得利益阶层,那么平民阶级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很难改变自身的命运。对于这种现状,普通民众肯定是会不满的。他们也会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试图通过暴力革命改变既
3、有命运。而科举制度则担当了防止暴力革命的润滑剂。通过科举考试这种形式,让下层民众有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底层民众如何通过科举考试,提升自身社会阶层的经典模式。如此一来,对于底层民众而言,有了相对公平的晋升途径,暴力革命的意愿就小了。对于统治者而言,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不稳定因素得到了缓解。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呢?科举制度提供了一个使得有改变自身命运的人能够相对公平的被划分为三六九等的途径,换而言之,就是一种划分阶级,利益分配的手段。既然是利益分配的手段,那么其第一要求就不是实用性,而是公平性。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使参与利益分配的人能够普遍接受。当然,科举也是分为
4、教育和考试两个层面,教育作为科举表面上的目的事实上是为考试服务的。当然,教育也承担着宣扬统治文化,教化民众等诸多作用。这也是在考试的现实利益诱使下才得以推行的。回到现在,我们当前的教育制度虽然承载的东西远远多于科举。比如塑造和培养国民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宣扬主题思想,提高国民素质。但在此之上,当前教育体制最主要的功效仍然是利益分配和阶级分化的工具。当然,现在和古代不同,绝对的世袭制已经取消,另一个层面上,普通民众如果想要改变命运也有了更多的方式。你可以经商(需要资本和技术),可以从事自由职业(需要才能和运气),可以投机(需要承担风险)。但在此之上,接受教育,参加考试无疑是最为基础最为可靠风险最
5、小的方式。对于一个14亿人的国家来说,求生和向上是相当不容易的,而教育在利益分配方面扮演的角色是如此之重要,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所承认的改变命运的可靠手段。既然承载着这样的任务,那么中国的教育,教和考两个元素注定了教为考服务。举例来说,两所学校,一所承诺本校采用素质教育,小班授课,课堂学生主导,采用自主主题作业,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自主性和锻炼能力。一所承诺本校学生高考一本上线率80%,那么你选哪所?既然所有人都把教育的利益分配功能作为第一诉求,那么教育怎么可能将他的教育功能作为主导?回到本来的问题上来,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是不想改,是社会的现实需要不允许他改。简单来说,如果真要改会怎么样?改革无外乎自
6、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先看自下而上的,如果基层教育工作者试图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会怎么样?家长肯定不同意,如何保证孩子的升学率?哪个勇敢的校长敢于做出这样的尝试,那就肯定会被现实碰的头破血流。君不见现在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学校,不是搏个出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真心办的最后都被现实打翻在地。再说自上而下改革,国家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为什么?市场机制而已,既然家长送孩子来上学就是为了来应试的,那么学校只有提供应试教育才能生存不是?而导致对应试教育的刚性需求的是“考-学”这种利益分配模式。如果要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就必须改革这种分配模式。那么,废除这种模式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你能找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中国教育 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