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doc
《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doc(1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尹才根七年级语文上题库(一) 四川省简阳市同合九义校七年级(上)同步试卷(第六单元)(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6分)1、文学常识填空。(5分)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 , 末期思想思想家、 家、 家。世说新语是 朝文学家 组织人编写的。木兰诗是_期一首北方民歌,选自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产生的一个成语是_2、按要求默写填空。(12分)_,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 朝诗人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其中透视出作者达观的态度的名是: , 。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
2、之情的诗句是: , 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而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是: ,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 3、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3分)(1) 不入虎穴,_(2) _,满盘皆输。(3) 吾生也有涯,_。4、 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4分) 默而识之 通 尊君在不 通 出门看火伴 通 不亦说乎 通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格。(4分) 宁可以急相弃邪?(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6分) 学而时习之( )
3、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歆辄难之( )二、理解感悟(64分)(一)阅读论语六则,回答问题。(19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解释加点词语(4分)(1)诲人不倦 _ (2)可以为师矣可以 _(3)孔文子何以谓
4、之“文”也 _ (4)是以谓之文也 _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9。有同学说,自己弄不懂得东西就要虚心去问老师和同学,这叫“不耻下问”,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10所选文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学习的态度;(2)关于学习的方法;(3)关于道德修养。请分别举例。(6分)_ 11论语六则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把他们找出来。(至少二个)(2分)_(二)阅读期行和乘船回答下列问题:(21分)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歆辄难之( ) 遂携拯如初(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宁可以急相弃邪(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王欲舍所携人( ) 既已纳其自托( ) 待君久不至 (
6、 )1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2分)A宁可以急相弃邪 是以谓之“文”也B王欲舍所携人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传一乡秀才观之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15翻译下列句子。(2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 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4分) 17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3分) 18、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2分)(多写加分)_ _ _ _(三)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26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
7、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9、根据课文回答: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 。(3分)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1分)A、痛心忱惜、哀怜惋惜、哀怜痛心、痛苦惋惜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1)世隶耕 (2)父异焉(3)或以钱币丐之。 (4)日扳仲永环谒
8、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 父利其然也21、指出下面句中“以”字的含义。(2分)(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或以钱币乞之( )22、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阐明了什么道理?(3分) 2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2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5、写出两句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4分) 三、表达交流(50分)26、题目:我又想起了_的那句话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上“爸爸”、“老师”、“同学”、“孔子”等均可。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9、题目 500 500 语文版七年级(上)同步试卷(六)答案1、丘 仲尼 春秋 政治 教育南朝(宋) 刘义庆南北朝;乐府诗集;扑朔迷离2、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1)焉得虎子(2)一着不慎(3)而知也无涯4、识志 不否 火伙 说悦 5、反问 互文 借代 对偶6、代指学过的知识 代“他” 协调音节 代这件事 的 代这件事 7(1)诱导,教导(2)凭借 (3)凭什么(4)因此8(1)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2)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
10、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也是否有,如果有,如果有,则加以改正。9不对,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是“下问”。10、(1) 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3) 道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11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12、zh;zhng ;nn y13、一并 想要 请求 您 14、B 15、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16、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乘船告诉我们:一个
11、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17、华歆开始的时候感到为难,而后来遇到紧急情况坚持两人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而当遇到紧急情况后想抛弃搭船人,改变当初的选择。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华优王劣18、(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19、临川先生文集,北宋,王安石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0、属于;对感到诧异;求,索取;通“攀”,牵或引;相当,符合;以为利21、把;用 22、提示:围绕天资与成才的关系回答即可23、B 24(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25、天才是百分
12、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 风筝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憔悴()()诀别()什物()虐杀()恍然()荡漾()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肃杀: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恍然大悟: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苦心孤诣: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7“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题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