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doc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精品文档】第 14 页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学生自身发展与国家富强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低,缺乏自信,性格不稳定,成功动机水平低,情绪化明显,或焦虑踌躇,或信心十足,这对国家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势必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要培养更多、更好的综合素质人才,就应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激励他们的成就动机,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存在密切关系。本次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学
2、生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提高大学生人才质量,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帮助。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大学生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stay of social.Students.ow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low self-efficacy, lack
3、 of self-confidence, the character is not stable, low level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emotional, or anxiety, This is bound to cause great adverse effects for personal growth,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Therefor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to train more talents better, we should continu
4、e to expand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motivate their achievement motivation, for them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ture society. Ba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a close correl
5、ation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the level of. This study aimed a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 and to take targeted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talents, promot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
6、ties to provide help.Key words: self-efficacy; achievement motivation; College Students目 录1 前言-12 文献综述-2 2.1 自我效能感的概述-2 2.1.1 自我效能感概念-2 2.1.2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2 2.1.3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2 2.2 成就动机的概述-3 2.2.1 成就动机的概念-32.2.2 成就动机的作用-3 2.2.3 成就动机的理论研究-4 2.3 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43 研究方法与步骤-5 3.1 研究目的-5 3.2 研究假设-5 3.3 研究方法与问
7、卷-54 研究结果-74.1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方面研究-74.2 大学生成就动机方面研究-74.2.1 大学生在追求成功动机方面的比较-74.2.2 大学生在避免失败动机方面的比较-84.3 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相的关研究-85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95.1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95.1.1自我效能感的总体上一般水平的较多-95.1.2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学科、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95.2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105.2.1 大学生成就动机总体上一般水平的较多-105.2.2 追求成功动机在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和学科差异不显著-105.2.3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性别差异显著,学科和年级均无显
8、著差异-115.3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的结果分析-116 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谢-15附录-161 前 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教育日益普及使得供求双方发生较大改变,再就业的天平上,他们对前途忧虑,对自我信心的动摇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完善,影响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对于学生来说,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即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参加活动的坚持性,形成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并达到目标的耐力。在社会各界的环境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低,缺乏自信,性格不稳定,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遇到新的挑战,首先考虑的是免受失败,成功动机水
9、平低。学生情绪化明显,或焦虑踌躇,消极颓废,或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自我怨恨自我贬低现象频现这些现状在大学生中极为普遍;对国家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势必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就目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就动机面临新的发展和变化而言,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要培养更多、更好的综合素质人才,就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就动机进行研究,不断拓展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激励他们的学业成就动机,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对人力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是我国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
10、强的中坚力量,加大素质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教界的普遍共识,对大学生群体方方面面的研究也全面展开,本次通过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为提高大学生人才质量,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帮助。2 文献综述2.1 自我效能感的概述2.1.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1977年班杜拉在其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的问题。其后在大量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班杜拉及其同事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概念,提出了自我效能原理。1980年班杜拉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在授
11、奖大会上,又做了题为人类行为中的自我效能机制 的讲演年。1986年,班杜拉系统总结了自己关于社会学习理论方面的研究,推出了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社会认知理论一书,又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自我效能感问题,再次完善了这一理论1。Bandura 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2。2.1.2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就教育实践而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祥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调节因素,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杜拉在其自我参照的思想自我效能发展上的分析一文中指出2,学校是学生自
12、我效能感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不仅影响着其自我效能感,而且他们与同伴、教师的交往经验以及与之有关的教学实践都影响着其自我效能感,因此,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2.1.3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研究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之后,立即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重视,目前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从1977年班杜拉提出这一概念起,到现在也只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但其发展却是非常快的,它的提出和发展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逐渐成为近几年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动机研究的深化就其自身的研究内容看,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调节、
13、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讨,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Bandura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时就指出: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会增强或削弱动机。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会选择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为自己设置较高的目标。并坚持达到它2。班杜拉在1981年进行的一个实验表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与学生的内在动机的提高是密切相关的”自我效能水平高者,学业成就动机亦高;反之,成就动机低。自我效能水平高者,常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敢于面对困难,富有自信心,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他们主动学习,情绪饱满,信心十足;后来,周宏伟等人的对大学生进行研究验证了此点,提出自我效能对动机起着主要
14、的调适作用3。2.2 成就动机的概述2.2.1 成就动机的概念成就动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H.A.Murray(1938)提出的,而最早将成就动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首先提出成就动机理论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唯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他在1953年出版的标志性著作中明确提出影响行为强度的条件和因素主要有成就动机、对成功的期望和成功的价值。他认为成就动机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动。而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在心理学词典上对成就动机是这样解释的:教育心理学中指个人在学习、工作、科研等活动中力求成功的内在动因。在学习领域则是以求得
15、学业成就为目标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每个人都有,但强度不同,Atkinson和Brich认为,成就动机在意识上表现为对立的心理作用:一是希望成功,即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一是害怕失败,即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成就动机涉及两种不同情感间的冲突,其强度等于追求成功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倾向的强度4。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认真完成,并欲达到理想境界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5。2.2.2 成就动机的作用成就动机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表现为一个人的事业心、责任感、进取精神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外在形式,是激励自我成就感和上进心的心理机制。在20世纪8
16、0年代,成就动机成为高等教育和教育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关系密切,并且对个人的学习、生活、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2.3 成就动机的理论研究班杜拉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人的动机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6。当个体的行为总是伴随着成功和来自他人的关心、支持的时候,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或提高;反之,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削弱或降低。近期的张旭等人的研究指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绝不仅仅是由先前的活动结果本身和他人的评价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由对先前的活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作出什么样的归因决定的7。比如,当个体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这种稳定的内部
17、因素时,个体会产生很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如果个体把失败或成功都归因于运气这种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时,无论别人如何评价,都不足以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2.3 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对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以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不够深入,李科提出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有利于搞好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有利于提高抱负等级水平8。如马婷婷等人的研究认为大学生在追求成功动机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避免失败动机上无显著差异,张慧超等人的研究认为大学生在避免失败动机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张慧超等人认为大学生在追求成功动机中存
18、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马婷婷等人的研究结论则相反;二人重在研究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性。因此笔者认为马婷婷上尚有缺陷,借鉴前人研究,以鞍山师范学院学生为研究被试,研究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以及与追求成功动机、避免失败动机的相关性,补充马婷婷成就动机研究的不足。并想通过次研究为激发学生成就动机、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提供一些依据,进而改变其低自我效能感的状况,提高自信心及对成功需要的追求。3 研究方法与步骤3.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鞍山师范学院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状况,探讨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提出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激发大学生成就动机的途径与方法,应用于教学指导中,挖掘学生潜力
19、提高就业率,深化综合素质教育。3.2 研究假设(1)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偏低。(2)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显著相关关系。(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追求成功动机、避免失败动机关系密切。3.3 研究方法与问卷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与成就动机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 等人编制,共有10 个项目,被试在14等级上进行自我评定,修订后的中文版本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0.87,重测信度r=0.83(P0.001),折半信度r=0.82(P0.05不显著表4-1中,大一和大二为低年级,大三和大四位高年级,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自我 效能 成就 动机 相关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