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家庭原因之我见.doc
《初中生厌学家庭原因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厌学家庭原因之我见.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生厌学家庭原因之我见【精品文档】第 14 页初中生厌学家庭原因之我见陕西省定边县贺圈镇中学 郭建治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初中生厌学现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通过认真分析归纳,深入探究了初中生厌学的家庭原因。关键词:初中生 厌学 家庭原因 改革开放使我们的民族走上了庄壮大道,市场经济让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了。实施“普九”工程,推行素质教育,着实意义重大而深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兴旺,后生任重,国家费心思花力气,为的是后继有人。然而在当前政策、环境如此优越,教育资源、条件较前极大改善的情况下,很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求知热情,厌学现象成了一个不争的
2、事实,非常普遍,有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还相当严重,厌学生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我们在思考:“普九”工程,“两免一补”这政策够“惠”的了,前所未有,天大的好事。却“免”来些厌学生,“补”出些辍学生。看看某些花季少年不情愿把知识宝库的大门亲自打开,过早的让青春之花褪色,让金子般的宝贵年华付之东流,切肤心痛油然而生。呀呀学语的幼儿“烦死”爸爸、妈妈的那些发问告诉人们:学习和求知是人之生命中的本能活动。生而为人,就有一种探求周围世界以及他人和自身奥妙的欲望;生而为人,就有一种向善和渴望崇高的追求。我们在想:当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孩子不情愿参加生命中如此美好的活动?没有没原因的事情,任何现象的出现总有一定
3、原因。调查、分析初中生厌学原因必要而且重要,迫切而意义深远。为此,我们课题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多种调研方式,对本校及周边县内外、省内外几所学校的1782名初中生,50多位家长朋友,150多名老师及班主任,还有部分学校的一些领导进行了调查。在此,我着重从家庭方面对学生厌学原因作个总结。一、家贫志也贫,读书无用论。田某,女,16岁,家里老大。某中学零九届某班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父亲残疾,老实淳朴,爷爷、奶奶年老多病,兄弟姐妹4人都在上学。家居大山沟,山秃穷而陡,靠天吃饭,十年九旱,族人观念落后,不像“长安”走,识几个字便撒手罢休,指望政府救济,不懂穷则思变。尽管国家、政府连免带补,也难除
4、他家贫困之根本。邻居家也有四五个孩子,人家都念了“三天半”书就出去打工了,既能挣钱添补家用,又脱离了学校的约束,肩上的小洋包鼓鼓的,塞满了高级化妆品。衣着新潮,一改往日的土里土气,整个人显得有神有彩。这让小田得了红眼病,小田的爸爸、妈妈也常常在女儿跟前嘀咕这事,他(她)们认为女孩子家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就可以了。家里穷,没钱供上学,还不如早点离开学校谋个生路吧!再看看社会上那些暴发户、土老板,上过大学的有几个呢?人家还不是照样过的比别人强吗?家境、邻居、父母对小田的影响占了上风,先前老师们对她的那些说教渐渐从心里淡去。小田不想再念书了,厌学情绪越来越大。虽然老师们费尽了口舌,“普九”政策也不允
5、许学生随便辍学,硬将其捆在学校里,但小田还是变成了一个标标准准的厌学生。调查结果表明:类似于田某这样的厌学孩子约9%,这类学生受家境的困扰,受家庭的负面影响,只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她们错误的认为只要出去挣得钱就是有能耐,有钱就有一切,吃的好,穿的好,走在人群里既阳光又风光,不考虑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这种家庭虽然结构健全,但观念残疾,如若代代相传,再横向蔓延,那将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隐患,是国家民族的一种危险。和小田家境正好相反,但结果类似的厌学现象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分析。我们在调查中,有位语文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七年级刚入学时语文成绩常在50分上下,课堂上口头表达很流利,思
6、维也比较活跃,可就是经常不写作业,书写丢笔落点,错别字连篇,听课或自读时均懒于动手于是和家长联系,家长的态度是:我家是祖传开门市做皮革生意的,现在孩子还这么小,拽回到门市还做不成个啥事。你们现在不是正搞九年义务教育吗?我们把孩子交到你们这儿,是想让你们帮我们尽点义务,看着让孩子往大长,我想孩子只要把初中三年熬完,混个毕业证就行了,只要将来能继承祖业,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吗!把孩子捆在学校,久而久之都捆成书呆子了,将来还怎能支撑起我们的门市、家业如此观念,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事实上这孩子还没等到毕业时间。如此恶性循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某些家长借改革开放富裕了,钻在钱眼里了
7、,和孩子缺少沟通,疏于管理,自己大字不识几个,照样做生意,赚大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认为读书无大用,享乐最要紧,不读照样过,赚钱是根本。于是孩子就把念书不当回事,变成了厌学生,最终变成家庭童工。当然,不是说做生意家庭都是这个样子,还有些家长还开点眼光,只是忙于生计,缺少与学校、老师沟通,缺少与自己的孩子交流。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大人不管,于是便放任自流,产生厌学情绪。二、铁不成钢,揠苗以助长。这一类型的家长和前文讲到的家长截然不同。他们急功近利,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把孩子上学培养下一代的事看作是他们生命中的头等大事,一心一意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全才、完人,尤其是对男孩子、
8、独生子,一心想着把自己的那棵“独苗”插在肥堆里。仿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眼睛盯在成绩上、名次上,全然不顾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不考虑孩子的精力,心理。我们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这类家长已占67%,通览这一方面案例,最终结果就是两个字“厌学”。我们在调研中经某位班主任老师介绍,结识了一位文静的小男孩,交谈中据他自己讲,刚上初中一年级时,成绩还算中等,对新学校、新老师、新课本充满新奇,心里盘算着一定要学好各门功课,给爸爸、妈妈争光,但事与愿违,到了八年级却节节后退,作业拖拉,见书就烦,最怕的是双休日、节假日,学习成绩渐渐下滑。原来一到休日、假日父母就硬逼着他到老师家补课,或者索性把老师请到
9、家里来,有时还让他参加那些所谓的兴趣班好不容易等来的快乐时光就这样被占用了。心里觉得压抑、憋闷。觉得念书、学习无趣,于是渐渐加入了厌学的行列。物极必反,这类家长大多是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是伴随着升学考试制度改革成长起来的,尽管有的当年“名落孙山”,有的“榜上有名”,但他们对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都有切身感受,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刚刚背上书包的时侯,就不停的灌输这类思想,超前给孩子描画好了“蓝图”,要求孩子课上课下学、学、学,休日、假日补、补、补,致使本属于孩子的快乐时光,在家长们无休止的告诫中荡然无存。有些家长还互相效仿,竭尽所能,为孩子争取机会,拜请名师;还有的发誓:“只要孩子样样肯学,即便砸锅卖铁,
10、献髓卖血,也心甘情愿”。多么朴素的语言,何等伟大的父母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认为:不研究孩子年龄特征,不按规律办事,带着这样一种世俗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来要求孩子,不是“规划蓝图”,而是“画地为牢”,是给孩子超前设计了一座“炼狱”之门,把崇高的求知活动给扭曲变形了,使学习成了一场马拉松式的煎熬。“求知”,即主动追求,探求知识,自主性、情愿性极强,怎么能 “赶着鸭子上架”呢!机器还有熄火的时侯呢!三、子重攀比,虚荣好功利。此类家长为数不多,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一类家长多为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名气的人,不是款大,就是有官,财大者气粗,权大者势重,说话大无遮拦,行事以势胁人,与人交往夸财显势,有时甚至把孩
11、子当成资本,与亲戚、朋友、同事、邻里的孩子作比较,稍有过人处,逢人便炫耀,时间长了,孩子便形成了养尊处优的个性,事事争强,处处好胜,轻视妒嫉他人,唯我独尊,一门心思和同伴比阔、比牛、比酷,认为学的再好也不如有个有钱、当官的老爸,有靠山何必起早贪黑下苦功。一旦产生这种观念,怎能把学习当回事呢?不厌学才怪呢!小郭今年17岁,九年级学生,来某校前已挑拣过三个学校了,其父,大包工头,有一次,小郭的爸爸郭老板在宴请某一工程项目组的有关领导时,顺便也请了孩子的新班主任王老师。适逢学校正放学,小郭打电话向爸爸要钱,于是就来到饭店,在众目睽睽之下,老郭让身边的摩登女郎拉开皮包把五张百元大钞递给孩子,说道:“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生 厌学 家庭 原因 我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