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重点-9页word资料.doc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重点-9页word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重点-9页word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重点【精品文档】第 9 页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1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2主要指标-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数量分为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两种(1)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构成,从宏观上看,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适龄人口减去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2)人力资源相对量即人力资源率,它是指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它是反映经济实力的更重要的指标 人力资源的质量是人力资源所
2、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衡量 (1)健康卫生指标(如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每万人口拥有的医务人员数量、人均日摄入热量等(2)教育状况(如劳动者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中大学生拥有量、大中小学入学比例等等)(3)劳动者的技术等级状况(如劳动者技术职称等级 的现实比例、每万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的比等) (4)劳动态度指标(如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工作的努 力程度、工作的负责程度、与他人的合作性等)3相关概念(1)人口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总量,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劳动力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的劳动力人口的总称,是人口资源中拥有劳动能力的那一部分人人力资源人所具
3、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人才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那部分人天才资源在某一领域具有特殊才华的人,他们在自己的这一领域具有十分独特的创造发明能力,能在这一领域起领先作用,并具有攀登顶峰的能力天才资源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口资源(2)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 比例关系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天才资源动力资源劳(3)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 -这两个概念有着
4、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1)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2)两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3)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4人力资源的性质-1.能动性2.时效性3.内耗性4.社会性5.高增值性6.再生性7.可变性5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发现;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显然,后两项因素均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因此,人力资源决定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学家也因此将人力资源称为第一资源 。6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
5、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对企业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异化优势意义重大: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并保持成本优势的控制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和保持产品差别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第2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管理的本质-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并将其协调一致,保证以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组 织的目标,两个基本点就是效率和效果。管理活动就是要在组织目标的指引下,增进管理的效果,提高管理的效率。2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德鲁克19
6、54年提出的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探索的新措施-(1)改善奖酬福利及所有权参与。 (2)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3)为员工合法权益提供保障(4)提供个人成长与发展机会(5)发展民主参与管理和自下而上的监督4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的比较(简答)比较项目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传统人事管理管理视角 视员工为第一资源、资产 视员工为负担、成本管理目的 组织和员工利益的共同实现 组织短期目标的实现管理活动 重视培训开发 重使用、轻开发管理内容 非常丰富 简单的事务管理管理地位 战略层 执行层部门性质 生产效益部门 单纯的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以人为中心 以事为中心管理方式 强调民主、参与 命令式、控制式管理
7、性质 战略性、整体性 战术式、分散性5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六个阶段 (1)萌芽阶段:即工业革命时代,时间大致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末。(2)建立阶段:即科学管理时代,时间上大致从20世纪初至1930年左右。(3)反省阶段:即人际关系时代,时间大致从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4)发展阶段:即行为科学时代,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5)整合阶段:即权变管理时代,时间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6)战略阶段:即战略管理时代,时间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6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1)人力资源规划(2)工作分析(3)招聘录用(4)绩效管理(5)薪酬管理(6)培
8、训开发(7)员工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的关系-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应当以一种系统的观点看待,它们之间并不是彼此割裂、孤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关系管理薪酬管理计划招聘录用甄选 工 作 分 析 和 工 作 评 价第3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1人性假设理论的内容-X 理论 、Y 理论、超Y理论、四种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麦格雷戈将传统的人们对人性的假设称之为 X 理论,并将这一观点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大多数人生性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2) 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喜欢负什么责任,宁可让别人领导。(3)
9、大多数人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这会导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互矛盾,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4) 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5) 大多数人习惯于保守,反对变革,安于现状。(6) 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7) 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担负起管理的责任。Y理论基于 X 理论,麦格雷戈提出了与之完全相反的 Y 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 一般人并不是天性就不喜欢工作的,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可能是一种处罚,因而只要
10、可能就想逃避,到底怎样,要视环境而定。(2) 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惟一方法,它甚至对人是一种威胁和阻碍,并放慢了人成熟的脚步,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3) 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间是没有矛盾的,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4)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5) 所谓的承诺与达到目标后获得的报酬是直接相关的,它是达成目标的报酬函数。(6)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与问题时,
11、都能发挥较高的想像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但是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超Y理论约翰 J 莫尔斯 和杰伊w 洛希 这两位学者提出了著名的“超 Y 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是抱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和需要加人企业组织的,人们的需要和愿望有不同的类型。有的人愿意在正规化、有严格规章制度的组织中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和更多的责任,需要有更多发挥创造性的机会。(2) 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上述的第一种人应当以 X 理论为指导来进行管理,而第二种人则应当以 Y 理论为指导来进行管理。(3) 组织机
12、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员工的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资报酬、控制程度的安排都要从工作的性质、工作的目标和员工的素质等方面考虑,不可能完全一样。(4) 当一个目标达到以后,可以激起员工的胜任感和满足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这种假设相当于麦格雷戈提出的 X 理论,沙因将经济人假设的观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 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总是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3) 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总是力图用最小
13、的投入获得满意的报酬。(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人的感情。社会人假设这种假设是人际关系学派的倡导者梅奥等人提出的,它最初的依据就是历时长达 8 年之久的霍桑实验所得出的一些结论。按照社会人的假设,管理的重点就是要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沙因将社会人假设的观点总结为以下四点:(1) 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人们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求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获得基本的认同感。(2) 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得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3) 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社会需
14、要,因此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力。(4) 人们对领导者的最强烈期望是能够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假设相当于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此外马斯洛 (Maslow) 的“需求层次理论” 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克里斯阿吉里斯 (Chris Argyris) 的“不成熟一 成熟”理论中个性的成熟也都属于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沙因将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观点总结为以下几点:(1) 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人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义。(2) 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
15、弹性,能适应环境。(3) 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部的激励和外部的控制会对人产生威胁,产生不良的后果。(4) 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并不是冲突的,而是能够达成一致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会自动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并使之与组织目标相配合。复杂人假设这种假设类似约翰J 莫尔斯和杰伊W 洛希提出的超 Y 理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但非常复杂而且变动性也很大,人们的动机安排在各种重要的需求层次上,这种动机阶层的构造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对同一个人来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也是不一样的。(2) 人的很多需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形成
16、新的需求和动机,因此一个人在组织中表现的动机模式是他原来的动机模式与组织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3) 人们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例如有人在正式组织中满足物质利益的需要,而在非正式组织中满足人际关系方面的需要。(4) 一个人在组织中是否感到心满意足,是否肯为组织奉献,取决于组织的状况与个人的动机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的性质、本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动机的强弱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等都可能对个人的工作态度产生影响。(5) 人们依据自己的动机、能力以及工作性质,会对一定的管理方式产生不同的反应。按照复杂人假设,实际上不存在一种适合于任何时代和任何人的通用管理方式和方法,管理必
17、须是权变的,要根据不同的人的不同需要和不同情况采取相应 的管理方式。2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综合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需求层次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 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1954年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又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将人们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ERG理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克雷顿阿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提出的一种理论,他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了修正,认为人的需要主要有三种:生存需要(existe
18、nce)、关系需要(relatedness)和成长需要(growth),由于这三个词的第一个英文大写字母分别是E,R,G,因此又被称为ERG理论。a生存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包括生理上和物质上的需要,这类需要相当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b关系需要。指与他人进行交往和联系的需要,这相当于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中的他人尊重部分。c成长需要。指人们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能力上有所提高,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需要,这可以与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自我实现需要以及尊重需要中的自我尊重部分相对应。(3)双因素理论-又称作“激励保健因素”理论,这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
19、derick Herzberg)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 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赫茨伯格将其称为“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和成长等6个方面;而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则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赫茨伯格将其称为“保健因素”,主要体现在公司政策和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薪金、同事关系、个人生活、与下属的关系、地位以及安全保障等10个方面。对于保健因素,如果不具备时往往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或消极情绪,对这些因素进行改进以后则会消除员工的不满,但却并不能使员工感到满意;而对于激励因素,如果员工得到满足以后,往往会使员工感到满意,使他们具有
20、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当这些因素缺乏时,员工的满意度会降低或消失,但是并不会出现不满意的情况。(4)成就激励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leland)等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尤其是对企业家等高级人才的激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之后,提出了这一理论。a权力需要。就是对他人施加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望,相比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而言,权力需要往往是决定管理者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b归属需要。就是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别人接纳和友谊的需要,这种需要成为保持社会交往和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c成就需要。就是人们实现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追求事业成功的愿望。
21、麦克利兰认为,不同的人对上述三种需要的排列层次和所占比重是不同的。成就需要强烈的人往往具有内在的工作动机,这种人对于企业、组织和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组织拥有这样的人越多,它的发展就越快,获利就越多。特别是,麦克利兰认为成就需要不是天生就有的,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造就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过程型激励理论(1)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其中以美国心理学家V.H.弗鲁姆(V.H.Vroom)于1964年在其著作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理论最具有代表性。在这一理论中,弗鲁姆认为激励力(motivation)的效果取决于效价(value)和期望值(expectance)两个因素,即:激励力=
22、效价期望值 M=VE 在公式中,激励力表示人们受到激励的程度。效价指人们对某一行动所产生的结果的主观评价,取值范围在+1-1之间。基本模式(2)公平理论-这是美国心理学家J.S.亚当斯(J.S.Adams)于1956年从人的认识角度出发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这是在社会比较中研究个人所做的贡献与所得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侧重研究报酬的公平性、合理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 亚当斯认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还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当一个人取得报酬以后,不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还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获得的报酬和投入的比率与他人或自己过去
23、的报酬和投入的比率进行比较:人们一般都使用横向的比较。比较的结果会有三种情况: ( O/I)A=(o/I)B ( O/I)A(o/I)B ( O/I)A(o/I)B O(outcome)为报酬,包括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如工资、奖金、提升和赏识等;I(input)为投入,如工作的数量与质量、技术水平、努力程度、时间和精力等;A为自己;B为参照系,一般是于自己大致相当的同事、同行、邻居和朋友等,也可以是过去的自己。(3)目标理论-这一理论也被称做目标设置理论,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教授 E.A. 洛克(E.A.Locke)于1968年提出来的。他和同事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对人们的激励大多是通过设置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考试 重点 word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