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考生理心理学重点.doc
《山东自考生理心理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自考生理心理学重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山东自考生理心理学重点【精品文档】第 8 页第一章 导论 一、神经解剖学知识*神经系统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外周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大脑皮层颞叶听觉。枕叶视觉。顶叶躯体感觉。额叶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边缘叶: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
2、,共同构成边缘系统,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杏仁核在嗅觉、情绪控制和情绪记忆形成中具有一定作用*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组成。*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整合中枢。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调节肌张力,使运动功能得以正常进行。*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脑干,腹侧由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传递神经信息。*小脑
3、位于桥脑与延脑的背侧,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以便维持姿势和平衡。二、神经细胞的基本知识*神经组织由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整体水平神经生理学: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刺激后10毫秒内出现的为早成分,代表接受刺激的感觉奇怪发出的神经冲动;10-50为中成分;50后为晚成分。潜伏期50-150毫秒的正向波P1波;150-250负向波N2波;250-500正向波P3波*细胞神经生理学:“全或无”:规则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级量反应,其电位的幅值随阈上刺激强度增大而变高,反应频率不变。
4、神经元单位发放或神经干上的动作电位,其脉冲的峰电位上升部分与膜的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形成,膜处于钠膜状态;峰电位的下降部分与复极化和反超计划过程而形成,此时膜为钾模状态。三、分子神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逆信使:神经信息在细胞传递过程中,突触后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突触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将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逆信使。已知的逆信使有腺苷和一氧化氮。第二章 感觉 *神经生理学将特化的感觉系统,统称为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度下降,感受阈值增高,称为感受器的适应。*感受野: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5、。第一节 视觉生理心理学*.眼功能实现,依靠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一、视觉信息的产生*随意性眼动: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非随意的眼动:微扫视: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追随运动:观察缓慢运动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
6、方式,这种运动的角速度最大可达50/秒。观察运动物体时,眼睛追随运动和扫视运动周期变换,眼睛出现不自主的震颤,眼球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的追随运动为慢相,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扫视运动为快相。震颤是慢相和快相交替的过程。*视杆细胞是明暗,颜色在于视锥细胞。蓝紫色420纳米,绿色530纳米,红色560纳米*眼动的神经中枢在脑干网状结构二、视觉信息的传递*视网膜外层是色素上皮层,由色素细胞组成,产生和储存一些光化学物质。内层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从外向内依次为视感受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足细胞和神经节细胞。*V1区与简单视感觉有关,V2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
7、,V4区主要与颜色觉有关。三、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神经节细胞和外测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是同心圆式的感受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现同心圆式,其中心区和周边区之间总是拮抗的。*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形成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拮抗的同心圆式的感受野。*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分三种类型:简单型、复杂型、超复杂型。简单型感受野面积较小,引起开反应和闭反应的区均呈直线型,两者分离形成平行直线,但两者可以存在空间总和效应;复杂型感受野大,呈长方形且不能区分出开反应与闭反应区,可以看成是由直线型简单感受野平行移动而成;超复杂型感受野的反应特性与复杂型相似,但有明显的终端抑制,即长方形的
8、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效应。*简单型的细胞感受野是直线形,与图形边界线的觉察有关;复杂型和超复杂型细胞为长方形感受野,与对图形的边角或运动感知觉有关。*.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特征提取功能柱:方位柱与颜色柱是两套相互独立的机能单位,但颜色柱与眼优势柱重叠关系。皮层神经元按其发生最大反应的频率不同,分成许多功能柱,称为空间频率柱。每一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在单位视角中重复出现的次数就是该特征的空间频率。第二节 听觉生理心理学*人频谱为20-16000赫兹,对400-1
9、000赫兹的最敏感。*德国黑尔姆霍兹听觉共振假说;位置理论:在基底膜整体振动时,不同部位上最大敏感振动频率却存在微小差异;频率理论:不同频率声波引起与之频率相同的神经元单位发放,因而能感知不同音高的声刺激;美国贝克西行波学说:声波从外耳经中耳引起卵圆窗的振动,在内耳的传播以行波方式进行*内耳音高编码:细胞分工编码和频率编码。低频声刺激以频率编码为主,高频声刺激以细胞分工编码为主。各个神经元有其自己最敏感的反应频率,此频率上给出单位发放频率变化所需的音强最低。颞横回内侧对应于耳蜗基部高音敏感区,颞横回外侧对应于耳蜗顶部低音敏感区。*在外周和中枢内对音强编码的机制较为复杂,可分为极量反应式编码、调
10、频式编码、细胞分工编码。听皮层由外侧向内侧的细胞感受声音的最适频率逐渐增高,对不同音强发生最大反应的听皮层细胞,在听皮层的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对音色编码,频率自动分析机制和细胞凤编码机制*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锁相时差编码(内侧上橄榄核)和强度差编码(外侧上橄榄核)。前者由声波达两耳之间的时差所形成的空间定位;后者由声波强度在两耳之间差异所形成的声源空间定位效应*味觉通路:舌的味觉传入冲动均达脑干孤束核,在这里交换神经元后上行至桥脑味觉区,最后达大脑皮质的前岛叶,这里是最高级味觉中枢。*嗅觉通路:主要经外测嗅纹止于前梨状区及杏仁核内侧部,由此转达到海马回钩皮层。*躯体的感觉模式分成:浅感觉、
11、深感觉、内脏感觉。*躯体浅感觉与深感觉传入径路:浅感觉感受器兴奋所激发的神经冲动按躯体节段关系沿传入神经到达相应节段的脊髓神经节,由脊髓神经节细胞轴突的中枢支将神经冲动传入相应的脊髓感觉中枢。由此发出二级纤维,形成脊髓丘脑前束和测束,两束上行至脑干后合并为脊髓丘系,主要传导轻触觉、痒觉、温度觉和痛觉的上行冲动,止于丘脑腹后外测核和后核,由此发出三级纤维经内囊投射至中央后回上2/3部。*头部深感觉和浅感觉传入径路:头面部的浅感觉通路,始于颅神经节,其细胞的中枢止于三叉神经感觉核。三叉神经主核主要接受传递触压觉的冲动;三叉神经脊髓束核除接受传递触压觉外,还接受和传递痛觉和温度觉的冲动。三叉神经的这
12、两个感觉核发出了二级上行纤维,组成三叉丘系,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的三级感觉神经元,由此发出三级纤维经内囊达皮质中央后回的下1/3.*丘脑旁束核和板内核是痛觉的重要中枢。第三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神经基础*次级感觉皮层、联络区皮层以及与记忆功能有关的脑结构,形成了知觉的神经基础一、失认症与知觉的脑结构*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受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患者次级感觉皮层或联系区皮层存在局部的器质性损伤。*视觉失认证:统觉性失认症:患者对一个复杂事物只能认知其个别属性,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又称同
13、时性视觉失认症。V2区皮层以及与支配眼动的皮层结构间联系受损。联想性失认症:患者可对复杂物体的各种属性分别得到感觉信息,也可将这些信息综合认知,完成复杂物体间的匹配任务,也能将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正确地描述在纸上;但患者却不知物体的意义、用途,无法称呼物体的名称。颞下回或枕颞间联系受损而致。颜色失认症:全色盲失认症两侧或单侧的大脑皮层枕区腹内侧,包括舌回和梭状回,V4区皮层损伤。颜色命名性失认症左颞叶与左额叶皮层语言区或视觉和语言区皮层间的联系损伤。面孔失认症:熟人面孔失认症对站在面前的两个陌生人可知觉或分辨,也能根据单人面孔照片,指出该人在集体照片中的位置。但病人不能单凭面孔确认亲人,却可凭借
14、亲人的语声或熟悉的衣着加以确认。双侧或右内侧枕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患者对熟人确认正确,但对陌生人却无法分辨。两侧枕叶或右侧顶叶皮层受损。*听觉失认症:词聋患者左颞叶22区或42区次级听觉皮层受损所致。嗓音识别障碍:陌生人嗓声分辨障碍两侧颞叶次级听皮层(22、42区)损伤;熟人嗓音失认症右半球外侧下顶叶受损*体觉失认症:实体觉失认症右半球顶叶感觉区与记忆中枢间的联系障碍引起左手触觉失认症;某一半球次级感觉皮层与记忆中枢联系受阻有双手实体觉失认症。皮层触觉失认症中央后悔与中央前回运动皮层间的联系障碍。本体觉失认症皮层感觉区与记忆中枢或语言中枢的联系受阻。*失认症是知觉障碍,不
15、是因该感觉系统的损伤,而是由高层次脑中枢间的联络障碍所致。知觉是许多脑结构和多种脑中枢共同活动的结果。二、知觉的细胞生理学基础*超柱和联络区皮层多模式感知细胞是知觉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测功能柱组合而成,是简单知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由生活经验而形成的复杂刺激物识别或认知过程,发生在颞下回。多模式感觉神经元,接受皮层感觉中枢发出的联络纤维信息,并聚合起来发生综合反应。*物体识别的外侧复合区,梭状回面孔知觉区,旁海马回位置知觉区,纹外视皮层身体识别区*信息流:串行(耗费时间资源和心理资源的加工方式)并行(耗费较多脑网络的空间加工方式)*初级知觉通路由皮层下和皮层两级组
16、成。皮层下知觉通路是来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纤维,与外侧膝状体三类细胞发生关系,纤维投射至视觉初级皮层,大细胞通路占10(M通路),小细胞通路占80(P通路),颗粒细胞通路占10(K通路)。*次级视皮层的三条通路:大细胞优势通路MD,主要信息来自M通路;颜色优势通路BD和色柱间优势通路ID,信息主要来源P通路和K通路。*MD通路具有深度知觉、运动知觉和空间关系的选择性知觉功能;BD通路具有颜色知觉和空间关系的协调知觉功能;ID通路具有方位选择性、深度知觉、颜色视觉和空间关系知觉功能。*高级知觉通路:背、腹侧两个实现人类知觉类别的信息加工,包括空间关系和运动知觉,物体和面孔知觉等。*背侧通路:来自
17、初级视觉皮层V1区(17区)的信息,经V2和V3区到达颞上沟的尾侧后沿和底附近的颞中回(MT区);空间知觉和物体运动信息加工后继续传向颞上沟内沿(MST区)和颞上沟底(FST区)受损会使眼对运动物体平滑性追踪运动能力丧失,将三维空间关系转换为二维图像进行压缩。再传至顶叶的下顶区和顶内沟外侧沿的神经元,即物体运动知觉和空间知觉的高级知觉中枢。*腹侧通路:V1区V2区V3区V4区颞下回(IT)区,对物体细微结构进行更精细的加工和识别。IT区分为靠近枕叶部分为后区(TEO区)和颞下回前部的前区(TE)区;后区对同类物体的细微差异可灵敏的鉴别;前区对熟悉物体给出确认反应*自上而下加工的信息流分为短中长
18、三类反馈联系,短距反馈练习相互作用的皮层区之间具有双向联系;中距反馈联系跨过三个区以上;长距反馈联系V1是必要参与者。*循环信息流:知觉信息传输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知觉客体的复杂程度。2040神经脉冲发放,30-50外侧膝状体,4060初级视皮层,5070V2区,6080V4区,7090颞下回后区,80100颞下回前区形成明确的分类视知觉反应,100130前额叶皮层形成知觉反应决策,140190中央前回运动区产生反应的指令,沿锥体束传出,160220脊髓运动中枢兴奋,180260分类知觉反应。*知觉信息流程还有皮层间的横向信息流,距离不等的自上而下的反馈信息流参与物体分类视知觉过程。*知觉信息的延
19、迟分为前向信息流、反馈信息流、循环信息流。100毫秒之内视觉信息流是底顶的快速传递,为前向块扫描,是无意识知觉过程,是前注意水平信息流。反馈信息流和循环信息流的参与才会伴有主体的知觉觉知和主体的意识知觉。*循环信息流分为各层次视知觉皮层间的循环信息流和额叶、顶叶、颞叶很多皮层间的循环信息流。*左构脸右构脸的研究发现左侧脸负载较多信息;正位脸倒置脸研究发现面孔认知的倒置脸效应;面孔旋转研究发现心理旋转效应;正常脸重组脸研究发现面孔认知的拓扑编码规律;熟悉脸陌生脸研究发现不同编码过程和脑网络。*与面孔认知相关的特异性ERPs(脑事件相关电位)成分,即N170波。*猴的杏仁核中存在一些面孔认知单元,
20、面孔识别的神经元分布在猴脑颞上沟上沿的皮层中,可分为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细胞和以对象为中心的细胞。*面孔识别时梭状回面部识别区发生较强激活。面孔知觉早期经验重要,面孔结构的整体加工优势,在早期专家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精神盲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颞下回损伤造成第四章 注意的生理心理学理论第二节 非随意注意与朝向反射*非随意注意是由外界较强的新异刺激或引起主体以外干的刺激所引发的不由自主的注意过程,又称被动注意。1.朝向反射:由新异性强的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突然中止现行活动,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性刺激的方向。*巴甫洛夫认为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刺激失去新异性,发
21、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朝向反应生理变化:心率、血压、血容量、呼吸和皮肤电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变化;肌肉电活动和骨骼肌张力是神经系统的间接生理指标;脑电活动则是脑功能状态的直接生理指标;新异刺激引起瞳孔散大,皮肤电导迅速增强等交感神经的兴奋效应;头颈肌肉和眼外肌肉收缩使头转向刺激源;脑电图出现弥散性去同步化反应,皮层兴奋性水平提高。*1、刺激模式在朝向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2、皮肤电反应是朝向反应最稳定的重要生理指标。3、P3a波是新异性引发朝向反射的有用的脑中枢生理指标。*朝向反应特点: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事件相关电位记录与分析,变化性朝向反应中有不匹配负波
22、,顶负波是初始性朝向反应的恒定成分,出现于顶颞区,是N200波。*选择注意就是在众多外界刺激中,选择性注意某刺激,而忽视其它刺激的过程。靶子、分心项目(干扰项目)、有提示作用的线索。*过滤器的瓶颈理论。双耳分听实验范式,潜伏期为100毫秒。丘脑网状核闸门学说:丘脑网状核在选择注意的过程中,对干扰项的抑制发挥重要作用。*选择注意的选择作用发生于潜伏期短于100毫秒的早期阶段。*前运动中枢理论:注意是前运动中枢的选择性反应,其反应增强效应为选择注意的基础。*早选择理论仅仅从感知信息的传入环节,晚选择理论从注意的运动效应环节中寻求选择主义的证据,注意是多个脑区参与的复杂动态机制。*特征整合理论:先注
23、意阶段(特征进行并行加工,非意识活动),选择注意阶段(选择注意从并行到串行的特征整合中发挥作用,选择发生在知觉形成中)*1990邓肯:选择注意的作用在于把知觉信息与工作记忆约定,完成明确的意识知觉。*脑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领域中的伴随性负电位实验范式是研究注意保持的脑机制实验范式。*注意保持、朝向反应为基础的非随意注意和选择注意的执行,三个功能环节形成了统一的注意过程*后顶叶皮层、上丘和丘脑枕核参与感觉刺激和空间位置的定向功能。不随意注意和选择注意过程伴随眼动和内隐朝向反应。*执行网络实现选择注意的执行,脑结构是中额叶皮层,包括前扣带回和辅助运动区,有时基底神经节也参与这一功能网络。*多动症:轻度
24、脑损伤,又叫轻度脑功能失调(MBD);1980年,注意缺陷障碍(ADD);199年,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包括注意缺陷型、多动型、混合型。中国,儿童多动障碍,包括注意障碍型、多动型、多动症合并品行障碍型。*ADHD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患儿事件相关电位顶叶的P300波潜伏期长、幅值低;额区N200波和P300波幅值低;事件相关电位100400毫秒间的成分的源分析表明,外侧额叶有功能异常;脑成像研究表明,脑功能异常主要发生在外侧前额叶、背侧前扣带回、尾状核和壳核。脑生化研究发现,脑内多巴胺羟化酶含量较低,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目前缺乏对ADHD的有效治疗方法,一般用小剂量精神运动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自考 生理心理学 重点
限制150内